《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還記得那個曾經被我們討厭、吐槽的寄生蟲蘇明成嗎?這一次,“蘇明成”的扮演者郭京飛再度用演技征服了大家,憑藉《我是餘歡水》熱度大增。

然而,今天我們要聊的,卻不是“餘歡水”,而是他的兒子餘晨。

因為這個小男孩在得知爸媽離婚的消息後,非但沒有哭鬧,反而面不改色,一邊喝著可樂一邊說:“你倆離婚挺好的,離了婚才能帶我來吃肯德基。”

《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如此冷淡的話語,不禁令人心酸,可是餘晨的這種態度,卻是他的父母一手造成的。

在餘歡水的婚姻生活裡,無時無刻不充斥著責罵與埋怨。

他忘記買牛奶,妻子開始喋喋不休:“孩子現在長身體,得喝牛奶你知道嗎?”

《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他借別人錢沒要回來,妻子氣憤不已,乾脆帶兒子回孃家,一住就是好幾天。

《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中秋團聚飯時,妻子總是擺臉,全程沒啥好臉色……

每天的冷嘲熱諷,不僅傷害丈夫的心,就連兒子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影響。

聽到媽媽訓斥爸爸,他依然若無其事地做自己的事情,彷彿這一切都非常正常。

在如此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餘晨,難怪對爸媽的離婚都毫不在意,甚至爸媽的離婚還沒有一頓肯德基重要。

現實生活中,父母當孩子面相互指責或一方指責另一方的情況確實並不少見,可能每個家庭都出現過這種情況。

但是,廣泛存在的事情並不見得是合理且正確的,對另一半的嫌棄、指責與貶低對孩子的無形傷害是巨大的。這會嚴重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最終導致孩子缺乏對父母的尊重與理解,甚至與父母頂嘴,親子關係日漸疏離。

《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芬蘭的公益機構Fragile Childhood曾拍過一個視頻:如果有一家收容父母的“孤父母院”,孩子會選擇什麼樣的爸媽?

一對姐弟走進一個圓形的父母“孤兒院”裡,他們的表情充滿著未知。

他們將在這裡挑選自己的父母,接待人員將他們分別帶到了三個籠子面前。

第一個籠子裡的這家的男主人正在看書,女主人在打掃屋子,兩個人看起來知書達理,很有教養。

第二個籠子裡的這對夫妻看起來甜蜜恩愛,臉上洋溢和藹可親的笑容,女主人倒了一杯果汁給姐弟倆。

第三個籠子裡的父母很友好,他們在草坪上推著嬰兒車聊天,看見姐弟倆,男主人蹲下來,看上去極有耐心的樣子。

姐弟倆對三個籠子裡的的父母都有些喜歡,特別是第三個籠子,小男孩很喜歡男主人。

但隨後,接待員走了過來把他們帶到第四個籠子前。

這一對父母在凌亂不堪的家裡相互指責,爭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沒有注意姐弟倆的到來,姐弟倆變得恐懼、不安、不知所措。

結局重歸現實,孩子終究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最後,他們跟在爭吵不休的父母后面,低垂著頭,手拉手走向支離破碎的家庭……

在夫妻相互指責的家庭中,孩子感受不到關愛,常常處於害怕和焦慮中,容易沒有安全感。

父母的爭吵,還會讓孩子不能學習到如何建立好的親密關係,如何處理彼此的不同,甚至會懼怕婚姻,害怕與人交往。

所以,不要覺得夫妻爭吵很正常,就忽略其背後所帶來的危害。夫妻爭吵,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陳小春和應採兒是演藝圈有名的模範夫妻。

陳小春是有名的“妻管嚴”,就連把兒子弄哭,第一反應都是:“很害怕他回去和採兒告狀。”

與其說“怕老婆”,不如說對於應採兒,陳小春是真的寵。

“她說話聲音也很大,脾氣也不小,我們可以說是火星撞地球,不過火星缺水,地球有水,地球潑點水去火星,滋潤一下,這樣就一輩子了。”

《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所以,這就是兩個暴脾氣的相處之道:發火時一個頤指氣使、一個甘拜下風,又都用溫柔的一面去呵護對方。

還記得陳小春說過一句話:“最好的家教是一場幸福的婚姻。”難怪Jasper小小年紀就這麼懂事。

《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父母恩愛、相敬如賓,傳達給孩子的最直觀感受就是:爸爸愛媽媽,他們都愛我!

在這種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內心具有很強的安全感,因為他們從不擔心父母會離開、家庭會破裂。

內心具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但非常自信,而且性格更積極樂觀。

父母之間那種互敬互愛的交往方式,會深深影響著孩子,讓孩子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中,懂得關心、體貼他人,更容易融入群體中。

《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民國著名“男神”胡適,娶了個眾所周知不大識字的小腳老婆江冬秀。

可是,胡先生一不挑剔二不責備,還鼓勵小腳太太“勿恤人言”,開始“放腳”。

在胡適的循循善誘下,太太開始學文化,看古典小說,《紅樓夢》裡丫鬟的名字,都能如數家珍背出來,還學會了寫信。

夫妻之間本來就應該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少一些指責與埋怨。但是,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太多,難免會引發情緒與衝突,這時候該怎麼做呢?下面這3招,可供大家參考

一、遇到問題,先放下問題

坐下來找一找對方的優點,任何人都有優點的。兩人鬧矛盾的時候,不妨先回避一下,等情緒舒緩後,再面對面心平氣和的溝通,解決問題。

二、換位思考

如果把對方置於你所處的位置,他或者她可能會怎麼做或怎麼想呢?我們可以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當然,你也可能會抱怨:為什麼讓我站在他的角度,而不是他站在我的角度?但如果你要這樣一直追問,可以看看下一條: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解決問題還是吵架?

三、避開孩子,夫妻單獨交流

父母的事就是父母的事,那是兩個大人的事,與孩子無關。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就需要兩個人來解決,當著孩子的面不斷的指責另一半是強行拉上孩子為父母的不和諧背鍋,這對孩子來說不公平,也無法解決問題。

《我是餘歡水》郭京飛兒子“鼓勵”父母離婚99%家庭都忽略的問題

媽寶寶親子點評: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父母的相處中,藏著孩子的未來。如果你懂得尊重和關愛自己的愛人,孩子就能在你身上學會愛人的方法,這就是最好的榜樣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