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史|清凉寺:一座寺院的中兴(1)

现在一提及寺院,怕人们一下会想到迷信,想到非正统,想到边缘化。或许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客观真实,但不可否定,这是一种“跑偏”的认识。

真正意义上的寺院,非道即释。“道”为道教,“释”为佛教。中国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国度。古往今来,影响中国进程与国人思想形成的,就是中国三大传统文化:儒释道。相较于一直作为正统思想文明的儒,的确,释与道就显得非正统与边缘化了。但在一个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时代,任何形式的顾此失彼、看高贬低,都有失偏颇,有失中正,有失民主,有失科学。

我们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但也要历史和文化都尊重我们。而它们怎样尊重我们?怎样尊重人类发展?尊重社会规律?或者说怎样尊重它们本身?那就是回到历史与文化的本源上去,本真上去。

中州有四大名寺: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白云寺。现在一提及白马寺,渐成思维定势的是白马寺正骨医院;提及少林寺,想到影视;提及相国寺,想到旅游;提及白云寺,怕也只想到它历史上如何如何了。这些疑似“噱头”的起势,不是不好,而是犹如滚滚洪流,是自身淹没了自身的本源与本真。

目前在中国,由着文化复兴的引领,各种形式的文化纷纷浮出水面,包括“释道”文化。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它们的“出场”都更彰显文化内涵与思想魅力。

商丘是孔子祖籍、庄子故里,见证儒道文化与自徐州流播来的释家文化的碰撞、融合,这儿的儒释道均有着“正统”的血缘和传承。诚然,在弘扬中华三大传统文化上,商丘具有大可以矫情一下的先天资质。

当下,在商丘,有一座寺院的中兴,将成为一个城市的福祉,那就是清凉寺。清凉寺佛学文化的复兴,将推动中华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在商丘,在一个全新时代里,实现第二次碰撞、融合和中兴。

文化是淘尽历史千般积淀下来的人类瑰宝和财富。传承,弘扬,光大,这是文化的渴望,是历史的推动,更是我们的光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