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燕山夜話》

  鄧拓(1912年~1966年5月18日),筆名叫馬南邨,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當代有名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歷史學家、詩人和雜文家,書畫收藏家。1966年5月18日,鄧拓自盡。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許多人在記住這幅對聯的同時,也記住了鄧拓。這對聯不是鄧拓先生寫的,但許多人知道這幅對聯,卻是因為鄧拓先生那篇《事事關心》的文章,而這篇文章正是出自鄧拓的雜文作品集《燕山夜話》中。

我09年大學畢業前夕,偶然讀到了一篇關於浙江爛柯山的文章。我讀書不多,而且一直偏愛抒情寫意類的散文詩,最怕是敘事,議論和說理。但這篇文章卻深深的吸引了我。當時我就在網上搜到了這是一篇選自《燕山夜話》的雜文,心想過陣子就去圖書館找來看看。

夜話《燕山夜話》

畢業後忙於找工作,工作後為了生活疲於奔命,漸漸的那股書生子氣被磨滅沒了。等再回頭看這本書的時候已是而立之年。

我一直以為雜文雜文要像魯迅那樣正視現實,大膽評論,尖銳諷刺,像匕首,像標槍。但鄧拓的這一篇篇雜文告訴我讀《夜話》是為了豐富知識,開闊眼界,解決疑解,指導思想。當然鄧拓雜文中有一部分確是傳統意義上的以魯迅雜文為主要代表或典範的那類雜文。也就是說,是以思想性、批判性、戰鬥性、諷喻性、勸誡性等等為主要特徵的藝術性的短論文,也就是魯迅先生說的盡一點社會批判與文明批判責任的短文。這類文章在《夜話》裡的比重並不算很大,但卻也是最精彩最深刻,也充滿著歷史意義的好文章。雖然現在時代也是不同,但再讀這些尖銳深刻的文章你依然能聯想到當下的種種。

比如這篇《一個雞蛋的家當》,作者通過一個小故事緩緩的給我麼們展現了當時以及當代一些人一本萬利強取豪奪的發財之道,甚至有些人連那“一本”也是撿來的勾當啊。這些人的錢財起步靠著坑蒙拐騙,有豐厚資本卻只想著放高利貸,搞小三根本不可能想著搞什麼生產經營,最後等待他們的也會像書中男人的妻子一樣,以手擊卵,碎之!故事的最後鄧拓輕描淡寫的點了兩句:歷來只有真正老實的勞動者,才懂得勞動產生財富的道理,才能夠摒除一切想入非非的發財幻想,而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社會也為自己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真是一字千鈞!

《燕山夜話》給我的印象是作者行文的淺白,說理的通徹,議論的深刻。雖然作者在議論和說理的過程中不斷的引經據典,但因鄧拓先生深厚的功底,卻能做到通俗易懂,往往是深入淺出地加以分析和梳理,最大的道理、問題,最深奧、最晦澀的概念,在作者的筆下層層深入,通過一步步論述和分析,最後總是令人豁然開朗。

就說引我讀《夜話》的那篇爛柯山的文章吧,我在轉轉買到這本書的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這篇《爛柯山故事新解》。

當我再讀這篇短文的時候,讓我想起了一部科幻電影,14年上映的《星際穿越》。作者在文中講的那個故事不就是星際穿越的劇本嗎?作者用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舉重若輕的給我們解釋了什麼叫"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以及時間的相對性。

真的很佩服鄧拓駕馭語言和控制文字的能力。沒有華詞麗句,只是樸實無華,沒有滔滔不絕的大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即使再過去50年,依然能給我們給我們的下一代解惑。這不單純是技巧和文字上的功力,更需要有鮮明的觀點,正確的認識,廣博的知識才能做到言之有理,有條不亂。我想鄧拓先生就是《歡迎"雜家"》裡的雜家和《變三不知為三知》的三知。

讀一本書都有什麼目的,為尋求知識而讀書;為尋求技能而讀書;為滿足好奇心而讀書,是出於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驅使而去讀書;為了尋求一種生命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最高的、終極意義上的價值目標而去讀書;是關於人該怎麼樣奮鬥,該怎麼樣向上而讀書。

相信將《燕山夜話》作為一本增加知識和提高修養的書是也是非常適合的。它不但在文學上有可以讓人學習和借鑑之外,對豐富知識和提高思想認識更有莫大的幫助。《燕山夜話》中涉及的範疇非常豐富,有文史,神話,詩詞,繪畫,農業,科學,工商等現實生活的中方方面面,可開寬眼界,增加知識,但主要是作者更注重在實際上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說明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原則,甚至具體解決的方法。使讀者不斷提高認識,學會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正確的方法態度,對日後實際工作和開發思想起了很好的指導和啟迪作用。例如他的《交友待客之道》,就講了很多主客之間如何相處,朋友之間如何相交。"上交不諂,下交不瀆","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交朋必擇勝己者,講貫切磋,益也。"種種典故信手拈來,你可能沒看過這些典故,你來看《夜話》就漲知識了。解釋的也是簡單明瞭,淺顯易懂。

優秀的文學作品很多,我讀的書又不多,但我就認為《燕山夜話》一部現實性,思想性,歷史性很強的作品,是一部優秀的雜文集。也許有人會認為它淺白,沒有美感,又或者認為所有的觀點都是老生常談,缺乏新意,那是因為這些人用一種孤立的眼光,以純文藝的方式去看,這不是散文集不是詩集,這不是《燕山夜話》的精髓和靈魂所在,是把本末倒置了。《燕山夜話》中很多故事確實是老生常談比如"華封三祝"、"大禹治水",相信不少人對這兩個故事耳熟能詳,但有多少人可以得其精髓,從中引申出哪些深刻的道理來呢?這樣大的問題,這樣深奧難明的理論,作者竟然在談笑間,在講故事中一一說明,卻能入木三分,做到水到渠成。這才是這本書的精髓和靈魂啊。

夜話《燕山夜話》

當你讀到一本好書的時候,你在想什麼,是故事的結局還是作者的生平。我最想知道作者的生平。就如開頭那般,鄧拓先生竟然是自盡!鄧拓因《三家村札記》和《燕山夜話》而獲罪。鄧拓先生成了"四人幫"大興文字獄的犧牲者,《燕山夜話》也成了"反黨黑文"。

先生義不受辱,以死反抗,這是文人的氣節和傲骨。中國文人有兩條命,一是生命二氣節。"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我覺得鄧拓先生能和屈原媲美,也許時代不同可是,他們身上的"氣節"和擔當卻是一脈相承。現在浩劫早已過去,鄧拓先生也於1979年平反恢復名譽,歷史早已證明,鄧拓這種敢講真話,勇於直言的作風和態度是正確的。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是社會進步,言論自由的體現和要求。

我很佩服鄧拓先生!八閩奇才鍾一鄧,九洲忍淚讀燕山。

2020年4月21日夜 合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