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在武夷山南端、汀江源頭,有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這裡是創造了南方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的地方:70年間,百萬畝青山作證,長汀縣廣大幹部群眾一代接著一代幹,樹起了一座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碑。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圖為長汀縣河田鎮水土保持科教園內習近平同志親植的香樟樹


  雨潤山林,馬尾松漫山遍野,蒼翠依舊,無患子的新綠夾雜其間,漫向遠方,滿目蔥蘢,綠色彷彿從未離開。


  若把時間座標拉長,你會看到另一個長汀:赤嶺荒山,難見草木,雨水裹挾紅土,在山嶺間劃出道道“傷痕”……長汀曾經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1985年的遙感數據表明,長汀縣的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佔全縣面積的31.5%。“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是當時長汀水土流失區生態惡化、生活貧困的真實寫照。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策武鎮南坑村(資料圖片)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河田鎮遊坊村(資料圖片)


  

  本世紀初,在習近平同志的親自關心下,長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為福建省為民辦實事項目;2011年以來,習近平同志又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推動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邁向攻堅決勝階段。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幾代長汀人牢記習總書記的囑託,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篳路藍縷與百萬畝荒山作戰,創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長汀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政治監督,做實做細日常監督,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指示批示精神落實落細,為推進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取得決定性勝利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圖為長汀縣策武鎮黃屋乾治理前後對比圖(資料圖片)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圖為長汀縣三洲鎮風流嶺水土流失治理前後對比圖(資料圖片)

  

  從有到優,從量到質,生態美百姓富相得益彰,長汀縣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連續3年蟬聯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2019年度水土流失治理目標考核長汀縣獲市對縣考核第一名。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圖為今日福建省長汀縣南坑村,青山連綿,滿目皆翠,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文明村”、生態旅遊示範村。(劉文 攝)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圖為今日位於福建省長汀縣三洲鎮的汀江國家溼地公園,青翠的樹木,清幽的湖面,蔚然的天空,盡顯生態家園天然之美。(張平 攝)


  歷經水土流失治理的萬千艱辛,享用“綠水青山”帶來的“金山銀山”,如今的長汀,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保護生態成為一種全民自覺。


長汀:“山光水濁”換顏“綠水青山”

圖為長汀縣黨員幹部和群眾搶抓季節,在山頭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今年以來,長汀縣抓住列入國家首批“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機遇,推出“我為長汀水土流失精深治理種棵樹”項目,截至3月底,長汀縣組織73個縣直機關單位開展黨員植樹活動,1500多名黨員在昔日水土流失嚴重的河田、策武、新橋3個鄉鎮的9個山場,栽種樹苗1.53萬株約180畝。

來源:清風龍巖

編輯:小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