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請求重查試卷,捲上11個字令她清醒

兒子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請求重查試卷,捲上11個字令她清醒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的這首經典詩作文藝青年們耳熟能詳。這首詩是她寫給剛出生不久的小兒子梁從誡的,用以慶賀其出生,表達她無以言表的歡欣。

梁從誡的一生,卻不像他的名字那樣聽勸,而是從心的一生。他愛他的父母,可卻在高考這條重要的轉折點從心選擇,這才差了兩分,未能考入林徽因想讓其考入的清華。

兒子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請求重查試卷,捲上11個字令她清醒

父母若為子計深遠

歷數上個世紀的才女或者是風雲人物,均躲不開一個人的名字——林徽因。她才華滿腹,成就斐然,除了是公認的民國四大美女之首,民國十大才女之一外,還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師。其夫梁思成也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學家,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世人皆知,二人一起參與了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

梁從誡身為二者的小兒子,從小便被寄予厚望。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當時中國建築界的專家和優秀人才稀缺,夫婦二人一直深愛建築領域並且在建築領域成就斐然,自然一直有意無意地將梁從誡往建築方向培養。哪怕他們的工作再忙碌,也從未停止過將建築方面的知識經驗傳授給兒子。

兒子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請求重查試卷,捲上11個字令她清醒

在中國,子女繼承父母事業,後代繼承祖志會被視為美事一樁。歷來不乏子承父業的佳話,僅在建築界便不乏例證。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的貝聿銘,其三個兒子均選擇了建築事業,並且如其父親一樣考入了哈佛大學,繼承了貝聿銘的事業,這也被視為一樁美談。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殷殷期盼下,梁從誡高考時自然而然地報考了清華大學建築系——這是梁思成曾經就讀的學校,清華大學建築系是梁思成創辦的,林徽因更是時任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對於成績優異且自小便接受大師薰陶的梁從誡來說,考入清華大學本應是理所當然。可等高考成績出來,梁從誡卻差了兩分,沒能考入清華。

兒子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請求重查試卷,捲上11個字令她清醒

不考清華就上北大

多年希望一朝落空,林徽因從感情上很難接受,尤其是這種“差一點就可以”的情況更是令人惋惜。她很不甘心地請求重查試卷,最終卻驚訝地發現,梁從誡在高考試卷上寫了一行字——“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原來,梁從誡故意考不上清華大學。

同為建築系大師,貝聿銘的三個兒子子承父業,偏偏梁從誡卻在試卷上寫了這種有些悖逆的話。孝順者,順為孝,梁從誡的這種行為是不孝嗎?

林徽因冷靜思考後,並未大發雷霆。父母和孩子終究是不同的個體,興趣愛好也很個人,兒子愛歷史甚於她愛的建築是很自然的事。結合自己的經歷,她又很清醒地知道,人只有從事真正熱愛的事業,才更容易做出成就,更容易活得自在。梁從誡已經長大成人,作為母親她可以勸說,但聽不聽勸告,卻要看兒子內心的選擇。

思前想後,思想開明的林徽因最終決定支持梁從誡的選擇,包容自己深愛的小兒子的任性,給他選擇的自由,鼓勵他重新參加高考,報考最愛的歷史系。

次年,真心熱愛歷史的梁從誡果真順利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

兒子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請求重查試卷,捲上11個字令她清醒

在北大求學期間,梁從誡一直刻苦努力,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後師從陳翰笙攻讀世界史研究生,畢業後很順利地前往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1962年,梁從誡回到北京,一直從事世界史研究。

因著真心熱愛歷史,又有在北大這種頂級高等學府求學的寶貴經歷,梁從誡在歷史這條路上本應是順順利利,極易取得成功的一生。

世事多變,後來梁從誡卻走上了另一條路。這條路依然是他聽從內心的選擇,清醒踏上的旅途。

兒子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請求重查試卷,捲上11個字令她清醒

清醒的從心路

因著特殊的歷史時期,梁從誡依舊沒有逃開這股席捲而來的洪流。1969年,梁從誡被下放江西勞動。直到1978年,他才回到北京出任出版社的編輯,還創辦了《百科知識》和《知識分子》雜誌。此後梁從誡經歷多樣,當過領導人的翻譯,做過民辦中國文化書院的導師。

雖然與歷史不再有直接關係,但大體來看,回到北京的十餘年裡,他仍然在做著文化和文字相關的工作。

與自然結緣,正是從他做文化書院導師的那段時間開始的。這期間,他收到一封環保學家的投稿,投稿表示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雖可以為農民提供出路,卻也將變成巨大汙染源。

1993年,梁從誡在中國文化書院下注冊了“自然之友”,這也是中國最早的民間環保組織。當時他沒有絲毫收入來源,自己和“自然之友”的開銷全賴夫人退休金的供給。1994年後,“自然之友”陸續開展了許多活動——羚羊車、綠色希望行動、自然體驗營等。它像個星星之火,引燃了更多民間環保組織的火把。

梁從誡說,國家是我們的,地髒了,總得有人掃。他情願做這個掃地僧。多年間,梁從誡帶著“自然之友”志同道合的成員,一起在環保這條沒人走過的路上跋涉奔走。因著貫徹“真心實意,身體力行”的理念,梁從誡的生活寒酸至極,顯得過於節儉。怕客人喝不完,接待時只倒半杯水;哪怕赴宴也會自備筷子;哪怕是去政協開會,也只騎著老舊自行車代步。

這種委屈自己、委屈他人、唯獨不委屈自然的行為讓他在多種場合顯得格格不入。可正是這種聽從內心聲音的舉動促進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保存了珍貴的滇金絲猴賴以生存的森林。

兒子高考差2分上清華,母親請求重查試卷,捲上11個字令她清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選擇了他熱愛的,才易有所建樹。哪怕是父母,也最好不要干涉兒女選擇人生路的權利。

心靈一直在發出最清醒的聲音,人這一生,唯有不違背自己內心的志願,才算沒有白活。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梁從誡“不上清華就上北大”的經歷是這句話最真實的例證。他以兩分之差落榜清華雖然可惜,可他在林徽因的支持下重考北大又是絕對的幸事。

此刻天光大好,正是人間四月天,趁著還來得及,趁著行迷之未遠,趕快聽從內心深處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