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AQ?

看見黑洞了


根據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表示:寶寶的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在其一生之中一共且僅有三次。父母總要把握一次在寶寶的大腦發育高峰期內,家長如果能夠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得寶寶的大腦能夠充分接受外界的刺激從而得到鍛鍊並進行快速發育,就可以使得寶寶的智商大大提高。

①第一次大腦發育高峰是六個月——3歲,在這個階段寶寶的主要表現是對外界的各種現象進行模仿,包括語言、肢體動作等等各種行為模式。寶寶在這個階段也會逐漸形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而他們通常會通過視覺、聽覺與觸覺等感知方式來獲得。

[what]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刺激寶寶大腦發育呢?

記住千萬不要阻止寶寶去摸東西!只要保證安全就可以。寶寶正是通過觸摸物體才能對其產生認知。比如他去捏泥土會形成泥土很軟的認知,去摸小狗會形成對小狗的認知。

也不要阻止孩子啃咬東西,為什麼寶寶總是喜歡啃咬東西呢?這當然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過程,不必去阻止,只要保證衛生就行。多和自然環境和動物接觸,對形成對世界的認知、促進孩子成長也是有極大幫助的。這個階段家長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放任孩子去探索世界,去多感受體驗。

②第二次大腦發育高峰是3歲——6歲,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發育已經完成了將近70%,對世界的初步認知已經形成。相對於初步的認知世界,孩子在此時更傾向於深層次的認知世界以及自我認知的形成。這個時候孩子更多的是會形成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慣性等等。這個階段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他們可能會任性地想要更多的玩具,會挑食,會抗拒學習。

[思考]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有的家長可能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教育會更好,但是實際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首先,家長要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可以帶孩子畫畫、彈鋼琴、看連環畫、玩益智遊戲等等,通過一種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到學習的樂趣。其次,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比如明確禁止玩手機、每天喝一杯牛奶、按時吃飯、睡覺。

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多看書的習慣。讀書使人明智,讀書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思考能力、邏輯能力。如果可以的話,家長也要多陪伴孩子,要有更多耐心地陪孩子聊天,這樣可以更加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

③第三個高峰期是7歲——10歲,家長要知道每個孩子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這個階段,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與想法。在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漸漸生出一些反叛的思想,往往家長越是限制與約束,孩子的表現就越差。

[what][what]家長應該怎麼去做呢?我們家長太難啦……

越是在這個時候,家長就越不能採取強制、過硬的方法去逼迫孩子,這樣不僅不會達到效果,甚至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這個階段,家長要更加有耐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是父母也不能強制要求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應該更多地去尊重孩子的意見,去進行正確的引導。

要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進而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培養。家長更不要侷限自己的思想,只有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裡孩子才能最大程度地開發大腦。例如畫畫與寫字可以提高專注力與耐心,樂器可以進行藝術薰陶、提高藝術修養。

家長需要時常讚美、鼓勵孩子,而不應該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

家長應該儘量抓住這三次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促進孩子的發育成長,使其擁有更優秀的先天條件。






嘻嘻糯


哈哈,我是個沒有多高文化,種了三十多年地的老農民,一開始我都不知道你問的AQ是啥,為了回答你這一問題,我查了瀏覽器,才曉得AQ就是指人在遇到困難時的應對能力,哎,好麻煩呀!

在這一點你就需要改正。為了提高別人在遇到困難時的應對能力,先從自己做起,自己做事要學會簡單,少給別人出難題,少讓別人走彎路,盡力不對別人提要求。別人面前的事情少了,應對起來自然容易了,從而應對困難的能力相對得到提高了,這就是此消彼長的道理。

從主觀上,雖然整個宇宙自然就是一個常恆永生完美覺悟的大生命體(一神化萬物),萬物同一體。但從客觀上,在其大身的自然界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對立且統一的。正如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二章中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在這一章裡告訴我們:天下的人,都認為外表美的就是好,就追求標榜,這是在做惡呀!認為外表善良的就是善良,就學著去做,這是不善呀!因為有形有相的物質現象,和無形無相的道現在同時存在著。困難的和容易的相互存在,長的和短的相互顯現,高的和低的相互依存,音和聲相互和諧,前和後相互隨和,永遠是這樣。所以聖人在處理事情時,從不主動找事做,執行的是不用語言教化別人的教法,讓宇宙自然萬物自自然然的生存,而不去排斥任何事情。接觸而不佔有,努力做而不停留執著,功成名就而不自傲。唉!不佔有就是因為任何事物沒有離開過我們。

得道真人莊子也說:仁者之愛,無能無慾,不立不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由此可見,要想提高孩子應對困難的能力,先要提高自己應對眼前事情的能力。正人先正己,正人從正己開始。

大王原作:

宇宙之中無小我,

就一大我在運作。

芸芸萬物無無明,

看見人錯自己錯。

多言數窮弱守中,

隨遇而安長快樂。

觸目遇緣佛妙用,

自己事情自己做。

人人擎起一面天,

世界才會有大和。


大王2639


提升孩子AQ 壓力變動力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IQ(智商)、EQ(情緒商數)等, AQ (逆境商數)可能甚少聽說過,其實這指的就是面對逆境時,以及遭遇挫折後所表現出來的應對能力。如果孩子 AQ 高,那麼就能夠正確應對各種挫折和困難,並且把壓力轉化為動力。相反, AQ 低的孩子,在面臨困難時,很可能會出現一蹶不振、甚至是走向極端的情況。家長們可以通過適當的挫折教育來幫助孩子提高 AQ 。

孩子AQ低的表現

1. 愛發脾氣

當天氣發生了變化,周圍的環境太吵,今天穿的衣服不舒服,媽媽幫他穿襪子的時候,如果腳趾部位的接縫沒穿對位置,他都會大發雷霆。如果孩子脾氣暴躁,動不動就鬧情緒發脾氣,這是 AQ 低的一個重要表現。

2. 一蹶不振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小朋友從小學習能力很強,愛好廣泛,經常參加幼兒園的表演活動和比賽,表現都非常好,深受老師和長輩們的喜愛。然而前不久,小朋友第一次嘗到了慘敗的滋味,在幼兒園的象棋比賽中沒獲得任何名次。雖然同樣領到了一份獎品,但小朋友一直悶悶不樂,父母以為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接受事實,並會努力在下次比賽中重新站起來。可那之後,小朋友變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樂意表現自己,尤其不肯再去參加比賽了

這個小朋友就屬於 AQ 低。他們的受挫折能力低,當遇到挫折時,很容易一蹶不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來。

3. 自殺

以上兩種表現,只是孩子 AQ 低的普通表現,當他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時,孩子很可能還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例如:有個孩子平時比較安靜,不善於和父母、身邊的朋友交談。她是一個長期班上考試第一名,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但是,當她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她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心理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沒人溝通交流,也不敢承認和麵對自己不是第一名的事實,於是跳樓自殺。其實,孩子自殺,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困難的承受能力不夠,當他們出現了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後,不知道如何去排解,只有通過自殺行為來緩解自己的痛苦。

孩子AQ低的原因

1. 家長包辦代替,使孩子較少面對困難

父母之所以會包辦替代孩子的事情,多半是因為看到孩子做事太費力費時,不如自己三下五除二地做完了事。這種想法,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如果父母害怕孩子累著,而替孩子做了他該做的事情,總有一天,孩子會因沒有能力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受更大的累和更大的苦。

面對挫折,他們就會顯得手足無措。其實,很多在大人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孩子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只要孩子能夠獨立,或者在父母的協助下完成,對孩子而言就是新的嘗試和突破。

2. 家長的溺愛,使孩子心理發育不成熟

現在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對孩子十分溺愛。父母溺愛孩子的心理,對孩子成長不利的。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語:「慣子如殺子」。這句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不會照顧他人的情緒,難以融入社會等。

所有的孩子都將必須走向社會,如果一個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種正確價值觀的薰陶,那他再走向社會之後,就會很容易發生一系列的問題。家長過度保護孩子,過分溺愛,還會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容易出現挫折感,人際關係緊張,使孩子心理發育不成熟。

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

1. 放開手,讓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父母不妨放手讓他們飛翔。家長要讓孩子從參與家務勞動開始,給他們自我展現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獨立操作家務和課餘各項勞動。在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和學習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中,會把新的情景作為一種挑戰,這樣既增長了他們的能力,又使他們在用自己的能力去創造和嘗試各種結果的過程中獲得了自信心。

2. 不溺愛,孩子犯了錯及時批評

對於孩子做錯事情,父母要注意批評方法。堅持正面教育,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提高認識能力。對孩子故意做錯事,家長必須嚴肅批評,耐心說服,從而使孩子得到深刻的印像,引起重視,並知道今後如何去改正。

由於幼兒心理發育不完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批評的語言過於偏激,會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當孩子發生過錯時,家長在感情上要多一點關心。只有孩子自身意識到錯誤,避免下次再犯,他才會在錯誤中成長。

3. 引導孩子,疏導孩子的心理障礙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如果一個人用己之短,而捨己之長,就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殘疾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歡樂。

因此,疏導孩子心理障礙時,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勢,並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的有效辦法。

4、障礙設置要適度和適量,多鼓勵孩子

孩子年少時,如果沒有遇到挫折,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長大後受挫能力教差,所以,不要讓孩子一帆風順,要適度設置障礙,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在成長中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

鼓勵能調動人的積極性,鼓勵能讓人樹立信心、看到希望。一句鞭策的話語,一次精神上的激勵,往往能激發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從而變成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其更加刻苦用功和不斷提高。

多給孩子鼓勵,根本的一點就是大人要從內心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選擇,多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閃光點”,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減輕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