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贫寒才留学!动荡时期的留学现象,不止培养出了一个詹天佑

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增多,出国留学在我国已经不算新鲜事。而且我国已是美国留学生的第一生源国,每年有无数中国留学生奔向世界各地求学。但是在一百多年前,这样的场景是不可想象的,出国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自己“镀金”,而是为了拯救那个不断被列强欺凌的祖国。

家境贫寒才留学!动荡时期的留学现象,不止培养出了一个詹天佑

哈佛大学

家境贫寒才留学

虽然现在留学生在中国已十分普遍,但留学生的门槛还是较高,并不是想去就去。主要原因便是高昂的学费令有些寒门子弟望而却步。但是在一百年前,这一现象正好相反,第一批官派赴美幼童基本为普通家庭的孩子,甚至家境贫寒者也不在少数。

仔细想想,这也不难理解。那时的大部分人并没有见过外国人,只知道我们在战争中败给了外国人,而作为战败国的子民,对外国人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这就导致大部分人对外国人的印象并不好,这种抵触情绪也会自然地带到他们的国家。

家境贫寒才留学!动荡时期的留学现象,不止培养出了一个詹天佑

赴美留学生

所以一般见过世面的家庭并不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国外,他们觉得远渡重洋是去受苦的。然而对于普通的家庭,这种机会是较为难得的,不仅仅可以让他们的孩子有宝贵的求学机会,孩子的下半辈子也不用愁了。因为学有所成回来是包分配的,总比在家当苦力强,这种情感代表了那时老百姓的普遍诉求,活着就好。

留学生活艰难苦涩

虽然官派留学生是政府出钱,派他们出国求学,但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却是非常艰苦,这种苦涩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而中国官员生怕幼童们西洋化,更是列出一系列规矩,这就让幼童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免多了一份苦涩。

家境贫寒才留学!动荡时期的留学现象,不止培养出了一个詹天佑

留学生在美国

由于不能剪西洋头,一个个中国男孩被外国小孩嘲笑为“中国女孩子”,因为被禁止穿西服,他们只能穿着中国长袍上学,同学异样的眼光总是不时略过,而又因为被警告不能信基督教,寄宿在美国家庭的他们又与主人格格不入。这就是他们的不堪状态,但还好,在强大的美国与落后的祖国之间,他们选择了初心。

爱国救国

他们跨过大洋,不远万里来到异乡,目的就是为了学有所成,回到祖国,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即使他们一次次被嘲笑,羞辱,他们内心的信念并没有动摇,“爱国救国”信仰支撑着他们直到再一次踏上国土。但可惜的是他们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社会地位。

家境贫寒才留学!动荡时期的留学现象,不止培养出了一个詹天佑

后期去日本的留学生

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最大不幸者一事焉,盖西洋留学生殆全体未尝参与此运动……故运动二十年,卒不能得一健实之基础,旋起旋落,为社会所轻。

这是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晚清留学生的评价,可以看出梁启超对留学生们没有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当然,这也可以视为对他们的高度评价。若他们能参与到晚清思想运动中,或许对近代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

家境贫寒才留学!动荡时期的留学现象,不止培养出了一个詹天佑

梁启超

虽然他们如梁启超说的处于“边缘化”地位,但他们并非碌碌无为,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为救国默默做出贡献。他们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通,信息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而原因便是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现在人最熟悉的留学生代表当属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但是在那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并不止这一个爱国人才,还有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等等,这些都是为国家进步作出很大贡献的人物。

家境贫寒才留学!动荡时期的留学现象,不止培养出了一个詹天佑

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

晚清留学生群体最爱国救国的执着与奋斗,这是时间无法磨灭的,而这些留学生并没有因为地位的变化而抛弃理想,正是因为他们的气而不馁,激励了一批批的中国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才有了现在富强的中国。

关注我,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推荐文章

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竟被迫放弃学业,凄然回国,原因令人唏嘘

明治维新一干就成,中国却代价惨痛?那丧失的二十年太能说明问题

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落后就要挨打是应该的吗?19世纪太丑陋

“自愿剪辫子,赏大肉面一碗”,为革命剪辫子的背后是真实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