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筷子

前段时间的DG辱华事件发生后突然就想去了解一下筷子,这个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用的东西,是和那个设计师说的一样无用吗?而我们又真的完全了解这个“古物”吗?

“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这首将筷子拟人化的诗出自诗人朱淑贞的《咏箸》。

筷子又称作“箸”,古籍《韩非子·喻老》中曾记载过:“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是商代末期的君王,那么可以认为,我国史料记载的用筷子历史已有3000多年。

民间有许多关于筷子的传说,比如姜子牙受神鸟启发每餐都以两根丝竹当作筷子进食;妲己为了讨纣王的欢心用自己头上的两根玉簪作筷,由此打造了玉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总是以树枝、细竹从热锅中捞取热食,久而久之手下的人都纷纷效仿,就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但其实筷子的诞生应当是众多人民智慧的集结,它可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演变,才成为今天我们所用的样子并广泛使用。

许多人都知道筷子是拿来吃饭的,但其实它还有其他深层的意寓。一双筷子呢意寓着成双成对,十双筷子则是象征着十全十美。在新人结婚时送上筷子有“天长地久”“早生贵子”的含义;送给在热恋中的情侣又含有“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送给朋友则是意寓着“平等友爱,友谊地久天长”;送给师长则代表了“为人正直,无私奉献不求回报”;送给孩子就是愿他“快长,快长”;如果是拿来送给外国朋友,那更是代表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之深厚……

但可千万别小看这两根“棍子”,运用起来还是十分有讲究的。首先在拿的姿势上,应右手执筷,再用你的食指和大拇指捏住筷子的上端,这时应是大拇指在食指上方,剩下三根手指托住筷身,将两根筷子对齐,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张合以夹住东西。

对于从小就练习用筷子吃饭的我们来说,运用好筷子并不是难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它很好的运用的。对一些外国的朋友来说,如果没有掌握技巧和勤加练习的话,不仅显得很笨拙而且还不能够夹住菜,那么他们就该多钻研下了,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样东西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筷子也是一样,它看起来虽然不起眼,但它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连小小的筷子都无法运用的好,又有什么资格来评论中华文化不好呢?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精华和糟粕的地方,你可以提出你的看法,前提是在真正理解了人家的文化背景下,并且要尊重别人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不平凡的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