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5G蘋果”茁壯成長待秋收:科技書寫智慧新農業

中新社涼山4月21日電 題:涼山“5G蘋果”茁壯成長待秋收:科技書寫智慧新農業

作者 嶽依桐 湯雁

土溫、氣壓、照度、蟲情測報數據、病害孢子存量、實時監控影像……通過5G通信技術,海量數據源源不斷彙集至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的信息處理中心。今年秋季,園區建成後的首批蘋果就要迎來豐收。

近日,記者探訪了這個面積3200畝、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智慧農業園區。園區內隨處可見監控攝像頭和傳感器,還設立了專門的氣象、蟲害監測站。這個用科技“裝點”的產業園是當地智慧農業的示範點,園區內架設了越西縣首個5G基站,因此當地人把園區內即將成熟的蘋果稱為“5G蘋果”。

“傳統農業主要靠人的經驗判斷果苗生長情況,時常有誤差。”談及科技為農業生產帶來的便利,越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副主任曾金說,通過大數據的蒐集分析,能夠提前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合理安排相關養護工作。“比如土壤裡缺乏氮元素,我們收到數據預警可直接調整肥料配比,而不是等葉子黃了再去補救。”

頂著4月火辣的日頭,工人們正在田間為果樹梳果,保障每個枝丫只留下一個果實,這樣結出來的蘋果才會又大又甜。雖然拉枝、剪枝、打花等工作仍需要人工操作,但依託5G通信技術的農業物聯網系統已經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只需在後臺終端簡單操作,便可通過水肥一體化設施實現灌溉、施肥等農事活動。

“比以前自己種地輕鬆多了。”在園區務工的越西縣瑞青村村民楊澤芝說,大家的工作內容比較簡單,“大部分工作電腦都幫我們做了。”如今,她家中一畝土地在園區流轉,自己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每月還有近3000元工資,已成功脫貧。“高科技好得很!”楊澤芝笑道。

不同於傳統的老品種,“5G蘋果”是經過培育的自根砧矮化蘋果苗,省工省肥省水,種下第二年即可收穫。同時,園區採用先進的矮化密植種植技術,將每畝地種植樹木量從約50株提升至190株左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曾金告訴記者,今年可收果的1600畝果園預計蘋果產量100萬斤,主要計劃進軍粵港澳大灣區,其中大部分將銷往廣東。預訂了蘋果的客商可以藉助5G網絡,隨時查看蘋果的生長情況。在曾金看來,這樣可以增強客商對產品的信賴度,從而為建立長期合作打好基礎。“想讓大涼山深處的蘋果‘走出去’,必須藉助科技的力量。”

“智慧農業和智能化管理肯定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點。”曾金認為,5G通信技術具有高帶寬、低延時等特點,在其加持下,管理大面積園區比過去的4G網絡更加流暢、及時,能同時蒐集分析更多數據,保障果子茁壯生長。

越西縣和涼山州大多數地方一樣,農業是主要產業之一,2019年農業產值佔該縣GDP的26.02%。越西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羅熱古表示,近年來越西一直在摸索智慧農業發展,而5G通信技術的運用滿足了提高生產效率、推動農業升級、助民眾增收的需要。“下一步,縣裡的蔬菜園區、水果園區都將引入5G技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