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原創首發)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了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武昌起義,拉開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序幕,宣告了清王朝及整個封建王朝在中國大地的終結。並由此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民權政府----中華民國。

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網絡配圖


從時局講起吧:

末期的清王朝經歷了戊戌變法和庚子事變之後,慈禧太后逐漸認識到儘快變法對於清帝國的意義。八國聯軍的入侵行業使當時的保守派無派可依,變法圖強的阻力得以消解。洋大人的脅迫之下,慈禧太后也認識到了非變法無以圖存國。於是清王朝的新政陸續開展:辦工業、廢科舉、改軍制、行立憲等舉措陸續展開。1908年清廷頒佈了《欽定憲法大綱》和《逐年籌備事宜清單》等有重要民主色彩的文件,擬用九年時間籌備憲法。中國的憲政之路一路疾行。

然而意外還是打亂了憲政施行的步伐。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緒皇帝於紫禁城中南海的瀛臺涵元殿駕崩。第二日的未刻,慈禧太后亦於故宮儀鸞殿病逝。兩日之內,兩人雙雙離世(因兩人的恩怨紛爭,給後世留下了太多的謎團,此中暫時不表)。1908年十一月初九日,年僅3歲的小皇帝溥儀登基,年號宣統。其父議政王載灃為攝政王。

蠢人就是蠢人,歷史中的偉大人物有時真的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的。按憲政步驟,1911年(宣統三年)5月8日,在載灃的主持下第一屆內閣成立。其中共有13名內閣成員,但錯就錯在其中有9名是滿清宗室,簽訂《辛丑條約》的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任首任內閣總理大臣,國務處理仍沿舊制,軍事劃歸軍諮府大臣載濤負責,而非內閣負責。載灃的愚蠢讓革命黨人和社會全體看到了清政府的無意立憲,"皇家內閣"更是讓國人大失所望。這個舉動使更多的憲政支持者政治期待成為泡影,從而倒向了革命黨,武力起義的信念被更進一步地催生了。此時各地的武裝起義風起雲湧,強烈地衝擊著搖搖欲墜的清王朝。

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溥儀之父 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

"保路運動"風潮:5月8日愚蠢的內閣制剛宣佈,5月9日清政府為了向四國銀行團借款用來鎮壓革命,在郵傳大臣盛宣懷的策動下,宣佈"鐵路國有"政策,將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再出售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四川修築鐵路的股東,不僅來自紳士、商人、地主,還有農民,而且農民購買的股份佔很大比例。清政府頒佈 "鐵路國有"政策以後,收回了路權,但沒有退還補償先前民間資本的投入,此舉激起湘鄂粵川等省人民的強烈反對。保路運動以"破約保路"為宗旨,參加者數以十萬計,聲勢浩大。

蠢人不止一個,還有四川總督趙爾豐。在此風雲激盪情形之下,他本該審時度勢,安撫民怨,平息社會矛盾。但9月間,趙爾豐槍殺數百請願群眾,並逮捕保路會代表羅綸、蒲殿俊等人,下令解散各處保路會,戒嚴封鎖內城、逼市開張,打砸鐵路學堂、收繳宣傳。而憤怒的四川人民以更強烈的鬥爭作為回應,他們成立武裝、斷絕官府來往文書、搗毀電線。趙爾豐硬生生地把一場保路風潮引到了農民大起義的道路上去。同年四川榮縣宣佈獨立,成為保路運動的高潮,奠定了武昌起義的社會民意性基礎。為鎮壓保路運動,清朝派出了湖北的新軍前往四川等地,此舉造成了武昌城內兵力的空虛,使武昌起義的發動抓住了時機。

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保路運動轟轟烈烈


起義前夕 意外不斷

清廷令大臣端方率湖北部分湖北新軍入川,以鎮壓四川的民眾起義,這致使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經歷了多次失敗的同盟會敏感地抓住了這一時機,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聯合反清。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在清軍的嚴厲打擊下,起義日期一度推遲,最後起義指揮部決定10月16日湘鄂兩省同時發難。但計劃還是沒趕上變化。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巡捕聞聲而動,查繳人員名冊、文告、旗幟等文宣,並拘捕劉同等6人,引渡湖北當局。湖廣總督瑞澄很重視,下令關城到處拿人。避無可避,起義指揮部立馬決定當晚12時發動起義。但重重戒備之下,通訊不暢,只能要求各標營自行聯絡,後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911年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

誰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

10月10日夜,武昌城內的駐軍陸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後隊二排哨長陶啟勝正按上級安排巡查兵營,高度警惕,以嚴防亂黨混入軍營。當他巡見到班子金兆龍時,卻見金抱著槍心不在焉,對其不理不睬。他上前一腳將金兆龍踹倒在地,罵道:"想造反哪?"本以為金兆龍會老實起身認錯,哪知他爬起來高叫"就是想造反!"與陶扭打起來。正當其他士兵無所適從之時,"砰"的一聲槍響之後,陶啟勝倒在地上。眾人循聲看卻是金兆龍班的士兵程正瀛開了槍。槍響後,幾名值班軍官趕到,厲聲喝斥"誰開的槍?"程正瀛又是幾槍打響,這幾名軍官應聲中槍倒下。眾人譁然,八營大亂。

此時,八營班長熊秉坤(共進會成員)立即以該營代表和革命軍大隊長身份首先率部發難,"下樓吹哨笛集合隊伍",隨即對空連放3槍,跳到一個彈藥箱上大喊"反了",並抽出一條白毛巾纏在額頭,振臂一呼,眾士兵跟著拿起槍支,跟著熊秉坤朝楚望臺的軍械庫奔去,其部率先佔領楚望臺軍械庫。

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熊秉坤

與此同時,武昌城外第21混成協炮11營輜重隊士兵李鵬升點燃了草料庫,舉火為號。城內的29標和30標的官兵也衝出營門;同時間,武昌諸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臺。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武昌起義爆發!

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攻佔楚望臺軍械庫

當日深夜,為延緩清軍的援軍到來,同盟會員何貫中聯絡李濟深等人,潛出校外,炸燬清軍南下的唯一大動脈漕河鐵橋。為起義成功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晚10時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第八鎮司令部,並部署炮兵向督署進行轟炸。總督瑞澄打破督署後牆,從長江坐船逃走;第八鎮統制張彪退出武昌。

一夜激戰,起義軍佔領了武昌城。漢口、漢陽聞風而動,發動起義。10月12日,武漢三鎮已盡在起義軍之掌握。

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網絡配圖

中華民國成立

佔領了武漢三鎮的起義軍迅速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辛亥革命。10月16日,武昌軍政府創刊《中華民國公報》、公佈《鄂州約法》;17日,武昌軍政府舉行祭天儀式,頒佈《中華民國軍政府條例》;11月9日,都督黎元洪電起義各省派代表到漢會議,籌組臨時政府;12月4日,各省代表會議議決暫以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舉黃興,黎元洪為正副元帥,並推大元帥負責組織臨時政府;12月29日,17省代表會議公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南北議和代表達成召開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協議;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誕生。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職。

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中華民國成立


結語:武昌起義進一步地解體了清王朝,起義後的四十多天裡,湖南、廣東等15個省份紛紛通電起義,宣佈擁護共和。雖然此後袁世凱以勸說清帝退位而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但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仍彪炳千古:它成功結束了清朝268年的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掀開了民主共和新篇章,使共和觀念第一次深深鍥入中國人的腦海之中。

武昌起義,那一聲槍響之後,大清帝國劃上了歷史的休止符!

武昌起義: 解體了大清 誕生了民國

武昌起義後全國形勢

(文中圖片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予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