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橡膠股票崩盤事件,導致清政府的滅亡?

清朝末年,政治腐敗,官員貪汙成風,苛捐雜稅、土地兼併,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社會矛盾急劇激化。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正式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主義專制,建立了由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共和國。

那麼,辛亥革命是怎麼發生的呢,它的導火索又是什麼呢,為什麼會發生武昌起義呢,是什麼條件推動武昌起義的勝利呢?這裡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背景。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後,清朝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條約,隨著五口通商的簽訂,各國列強開始在華設立各類的股份制公司,有價的證券交易,也隨之產生。而清朝政府,有著屬於自己的股票交易,則是從洋務運動的時候開始的。

清末橡膠股票崩盤事件,導致清政府的滅亡?


1873年,由李鴻章籌建的輪船招商局,成為中國第一家面向公眾發行股票的股份制企業,中國自己的第一張股票由此誕生。到到洋務運動末期,全國各地創辦的新式工礦企業已有二十多家,華商證券的發行,已經是初具規模。而股票等金融的加入,為民族企業的發展,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到了二十世紀,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後,德國與美國逐漸崛起。美國福特公司推出了福特型汽車,流水化的作業,促進了汽車大規模的生產,極大的拉低了汽車價格,使得汽車走入普通百姓的家中。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汽車相關配套的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橡膠作為工業的重要原料,在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當時新興的汽車產業。使得各個工業國家的橡膠進口量大增。

橡膠產業因為其生長週期性,氣候和土壤等原因的限制,生產規模在特定時間內無法擴大,這使得倫敦市場上的橡膠價格持續上漲。從之前的2先令每磅,在短短的不到一年內年,猛漲到10先令,最高時期,竟然達到了每磅12先令5便士的高價。

英國橡膠股票的水漲船高,導致了國際市場橡膠也跟著著異常高漲,各種橡膠公司相繼成立。當時的亞洲金融中心上海,也跟著上漲。在上海,只要是與橡膠沾邊的股票,股價都如坐了火車一般

這時有個英國人,名叫麥邊,成立了一家叫做“蘭格志”的橡膠公司,其實就是個空殼公司,他大肆向媒體宣傳,說自己公司前景非常的好,非常的賺錢,麥邊還向銀行貸款,提前給股東高額的股息,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橡膠股票就從每股100兩,漲到每股1675兩。

清末橡膠股票崩盤事件,導致清政府的滅亡?


當時,不管是中國官方,還是中國的民間資本,為了購買上海的橡膠股票,搶的是頭破血流。然而,在股票瘋長之後的幾天時間,作為全球最大橡膠消費國-美國,突然宣佈限制橡膠的進口。

國際橡膠價格應聲暴跌,參與投機的多家錢莊,接二連三地宣佈倒閉,就連當時規模最大,用於存放清朝賠償各國賠款的錢莊也未能倖免,留下了兩千萬兩的虧空,清末的金融危機就此爆發。

當時清末有一個官員,叫施典章,他從修建川漢鐵路的籌款裡,挪用了350萬兩白銀,投入橡膠股市,賠的血本無歸,本來修建鐵路的錢,就是清政府強行從百姓攤派的。

1910年,上海股市因橡膠股票狂瀉而瀕臨毀滅。此次風潮讓中國工商業遭受重創,清末新政的成果毀於一旦。

粗略統計,華商在上海和倫敦兩地股市損失的資金在4000至4500萬兩白銀之間,而當時清政府的可支配財政收入不過1億兩左右。如此鉅款的外流,讓清政府入不敷出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

1911年,為了償還在上海橡膠股票風暴中向列強的借款,清政府宣佈將川漢、粵漢等鐵路強行收歸國有,並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本來不得民心的清政府更激化了人民內部矛盾,四川人民爆發了“保路運動”,反對鐵路國有化。

清末橡膠股票崩盤事件,導致清政府的滅亡?


1911年9月,四川總督趙爾豐槍殺數百名保路運動請願群眾,並下令解散各處保路同志會,1911年榮縣獨立,容縣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先聲。

隨後,清朝政府為撲滅四川人民的起義,派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致使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

革命軍攻克總督府,佔領武昌,消滅清軍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國腹心地區打開一個缺口,成為對清王朝發動總攻擊的突破口,並在全國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結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統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總結,清末橡膠股票崩盤,致使了清末金融危機的爆發,這也間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