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變化,是人生最勇敢的決定。

[公眾號:清音樹洞]

[本文是清音樹洞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作者。]


克拉赫斯特說,“世界上一層不變的東西,只有‘任何事物都在不斷變化’這條真理。”

“變化”這一詞,出自《周易·乾》中的“乾道變化,各正性命”,釋意為“乾卦的變化和上天的變化是相符的,萬事萬物都遵循著發展的規律。”

因此,世界上的任何變化都是不可被人為逆轉的,包括物品、事情和人。

接受變化,是人生最勇敢的決定。

而“變化”是個中性詞,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 對於好的變化,我們當然很開心得去接受,甚至慶幸於它的出現。

對於壞的變化,我們卻更偏向於本能地維持住原本的生活狀態,並且這時候的我們,開始變得猜疑、嫉妒、傷心甚至懊悔。


所以,我們真的能坦然去接受變化嗎?


徐志摩在尋覓人生伴侶時說了一句話,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而這句話, 同樣適用於生活百態的每一件事情。‍


[01 朋友的聚散‍ ]

有一句諺語,“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詞就是‘朋友’,但是最難得到的也是朋友。”

相信我們一路走來,一定多多少少有幾個朋友。 但是能夠擁有相處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朋友的人,已經是極為幸運的了。

小時候的我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口“某某是我一輩子最好的朋友!”;但是現在的我們,很難決定到底誰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牛奶咖啡有一首歌,叫做《越長大,越孤單》,孤單的原因不僅僅是我們隨年齡增長時劇增的社會壓力,還有為人處世的累贅感。

接受變化,是人生最勇敢的決定。


有些朋友,就是從熱火朝天的關係突然就成了尷尬的冰點,突然的不再聯繫,讓我們不知所措。

有的人會因此大哭大鬧,有的人會嚴重自卑到懷疑自己,可是有的人學會了對自己的調解。

關於“有些朋友走著走著就突然散了”的話題,蔡康永說了一段話。

原話如下:“就散了很好啊,就是,人的每一分鐘都在變化,所以要接受別人有變化。如果那個人,跟你一日為友,就終身為友,你心裡應該很緊張才對。就是,“怎麼啦,我們兩個,都從此不再變化了嗎?所以,如果有了變化,然後人際關係,也跟著有了變化。他就是你某一階段最好的朋然後他當完了他應該當的朋友,他就去當別人的朋友啦。就,接受人生的變化,是最好的態度。”

接受變化,是人生最勇敢的決定。


[02工作/學習的順心與否‍]

每個人都在他自己的崗位上做著習慣的事情,工作/學習需要大量的腦力和體力消耗,並且很大程度上都在影響著我們的顧慮。

“今天領導又批評了我的報告,讓我重新寫,倒黴。”

“這次考試發揮失常了,我怎麼這麼差勁。”

……

我們或多或少都想過,“如果我能一直保持好的工作進度/好成績,就太好了。

實際上,工作/學習都是需要經過磨練和挫敗才會更好的去發現問題,才能夠給自己積極的壓力去變得更優秀,而有些人卻會因為事業/學業增加的顧慮,開始更加的墮落和無謂。

讓原本可以努力得到的東西,卻因為自我消沉,一度失去。

順心,意為事情的發展順從自己的心意。而打敗“不順心”的辦法,就是接受它們帶來的痛苦,化痛苦為動力,去更好的面對生活。

比如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愛迪生髮明燈泡的例子:

  • 愛迪生和他的助手為了找到一種合適的材料作燈絲,曾經進行過8000多次試驗。試驗初期,他們找了1600種耐熱材料,反覆試驗了近2000次,奮鬥了近五六個月,結果發現只有白金較為適合,但白金比黃金還貴重。於是,他又從植物纖維中發掘理想的燈絲材料,先後試了6000多種植物,終於發現竹絲碳化後作燈絲很好,能發光1200小時。通過世界範圍內的篩選比較,日本的一種竹絲最適用。後來,別人在此基礎上研製出用鎢絲作燈絲,並一直使用到今天。

你覺得愛迪生在發明燈泡的時候順心嗎?

相信現在的我們,沒有人會不知道愛迪生髮明燈泡的艱辛。

還有人會說,“陳年爛調了,怎麼還拿他舉例?”

沒錯,例子是陳舊了。

可是,你真正學會並做到了麼?

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相反, 大多數事物遵循的都是“接受不順,越挫越勇”的道理。


[03 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意外,顧名思義,指的是料想不到的事情,也指突如其來的不好的事情。有可能意外讓我們失去的是工作、學業、健康、財富甚至是生命。

大多數人對於意外的發生,是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的。

因為

“為什麼是我”、

“要是我……就好了”、

“怎麼好好的……就沒了”

等的想法會一時間充滿大腦\ 難以揮去。‍

“接受不了,心有餘悸,只想規避”是多數人面對意外的態度。

而“接受”在此時,變成了最難做到的事情。

一部綜藝節目《你怎麼這麼好看》,提案官們會專門拜訪普通人的生活,為他們的外貌著裝、飲食、家居環境和心理健康提供方案,讓他們變得更好、更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有一期節目,參與嘉賓是一個二十多歲的獨居女孩,她溫柔善良卻因為母親的意外過世變得不善言辭。

節目的提案官的解決方案就是帶領女孩去找了心理諮詢員,最後在瞭解到女孩的需求以後,為她準備了一場“與母親的隔空對話”,將想對母親說的話,通過面對空椅子時想象椅子上坐的是母親大膽的表達出來。

接受變化,是人生最勇敢的決定。


接受變化,是人生最勇敢的決定。


一段時間以後,當節目組再次拜訪那位女孩,很開心地發現女孩變得開朗了許多。

未來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如果我們可以期盼每一個明天的到來,那麼就享受當下的生活;如果我們遭遇了意外事故,那請鼓起勇氣去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寄託情感,學會接受和向前看。

[ 總結 ]

人生是起伏不定、一直在變化的,若是有種魔法能夠讓我們過著波瀾不驚、毫無挫折與不順的生活,那麼大多數人不會想經歷吧。

因為人生的精彩,就在於波動的驚瀾,選擇接受是最需要勇氣的事情,也是最值得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