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以結果、過程、利潤為導向進行設計

關注【本頭條號】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績效激勵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私信

資料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

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


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以結果、過程、利潤為導向進行設計


1.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的模式有很多種,企業的運用方式也各有不同。在現代企業績效管理案例中,看到最多的就是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以過程為導向的管理模式和以利潤為導向的管理模式。

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以美式企業為代表。很多美國公司運用的都是結果導向的績效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的企業中,員工在面試環節不需遭遇太大的阻力就能進入公司。在公司裡,領導會給員工分配幾個階段性的任務指標,讓員工想辦法去完成。試用階段結束後,領導者會考核目標完成狀況,秋後算賬。如果合格了,給予獎勵,然後佈置下階段任務指標;如果不合格,那麼就要重新評估員工能力,而相應薪酬也就要等業績出來後才給予洽談。

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看重的是最後能否完成任務,而忽視完成任務的過程。這對於企業階段性任務指標的達成有很大的好處,員工為了達標,肯定要努力工作,而員工全部或者大部分完成了指標,各部門的總體指標就達成了。部門的指標,最後就會聚成了企業的整體任務目標。


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以結果、過程、利潤為導向進行設計


當然,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弊端也不少。這種模式注重考核分數和考核氛圍,不注重預防和過程的控制,容易導致大家對考核結果存在爭議、對考核分數存在爭議。於是企業只能重新評估分數哪些該扣,哪些不該扣,最後導致考核失去意義。

企業只看重結果還可以理解,員工看到的只有結果就非常可怕了。有些員工能力很強,他能輕輕鬆鬆完成你佈置給他的任務,剩餘的時間就用來插科打混。有些員工雖然能力有限,但是工作非常努力,態度好,他會花費絕大多數的時間努力工作。這兩種員工最終都能達標,但是最後,誰的績效高呢?

通過結果導向,當然也可以讓一部分人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開始認知到自己的工作績效與獎金存在很大的關係,而要想拿到更多的獎金,就必須實現好的結果。要想結果好,就需要他們關注過程的控制。只有過程管控好,結果才有機會更好。


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以結果、過程、利潤為導向進行設計


2.以過程為導向的績效管理

管理是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通過企業的管理者、員工、部門的共同參與、相互配合,實現組織目標的一個過程。這就要重視對過程的管理。

在日式企業中,面試者將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考驗。而進入企業接受公司上級佈置的任務後,工作計劃、工作進程、達成工作目標的手段、方法、工作態度等,都會受到企業管理者和監督人員的全面審查,他們認為,只有管控好過程,結果才有可能會好。

管理的關鍵是對人的管理,而管理的目標則是達成業績,管理者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做到自己的參與,其次是要學會藉助外部資源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在企業落實績效管理的時候,必須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績效管理系統,為績效管理提供一個穩定的流程,然後才能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和績效管理的逐步落實。

不論企業採取哪一種運營模式和績效管理模式,都要最大化地發揮組織的優勢,這就凸顯出了過程的重要性。


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以結果、過程、利潤為導向進行設計


通過績效管理,發現問題,規避瓶頸;通過流程的優化,設計出部門及員工的崗位職責,從而確定授權範圍,做到目標的有序分配、人員的合理授權,這是企業運營管理的精髓所在。目前許多以流程為導向的績效管理的做法,是從組織職責直接設定管理向以流程為導向的績效管理轉變,進而實現企業的風險內控。

不同的作業流程環節對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隨著市場的發展和需求的變化,企業績效管理流程中各環節的傾向性也在發生變化。這就要求企業根據市場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找出流程改進的切入點。

注重計劃和預防。有效的績效管理的落實,更多的是引導管理者如何做計劃控制,提前預防問題的發生,從而實現預期規劃,這樣把過程控制好了,結果自然就好。

以過程為導向的績效管理,雖然具備很多的優點,但單純做過程管理而忽視了結果,同樣也是致命的。

前面已經說過,結果是一個企業的階段性考核和管理最後的環節,是一種過去的績效;而過程是一個企業的階段性任務的最初環節和中間的運營環節,是一種未來的績效。

重視結果,是對企業上一階段任務的總結和責任追蹤,有了結果,企業的上一階段工作才不算白費。否則,就算管理做得再好,就算針對企業出現的問題作出了改進,可是企業的管理者不知道改進的結果,自然也就會出現好壞不分的現象,從而使整個績效管理流產。


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以結果、過程、利潤為導向進行設計


3.以利潤為導向的績效管理

以利潤為導向的績效管理,也被管理者稱作結果績效論。

以利潤為導向的績效管理理論認為,既然績效是企業的外部成果和內部成果的結合,也就是業績和管理的結果之間的結合。那麼,就更應該去關注結果的量,結果的好與壞,企業的利潤和業績。因為有的結果雖然好,但是利潤較差,這樣算是好的績效管理嗎?

某公司對副總設定的考核指標中,其中一項是年度銷售額為2億元,最後副總的業績做到了2億,可是財務在計算年度公司利潤的時候,卻發現了虧損,原因在哪裡呢?後來發現,公司促銷過多,市場開拓成本過大,廣告費用超標,人員超標、給經銷商的返利超標等等,數據顯示,公司的成本超過財務設定的成本指標率。最後,雖然結果達成了,但是利潤卻沒有了。

為此,針對有些崗位或者部門,我們要以利潤為導向進行績效管理,因為績效管理本身就是利潤的管理。通常針對高層管理者採用的是利潤管理模式,這樣通過以利潤為導向的管理模式,讓高層注重成本的預算、過程的管控、結果的管控、利潤的管控,唯有這樣,企業才能正常運轉,實現可持續發展。


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以結果、過程、利潤為導向進行設計


4.提煉關鍵性、主導性績效考核指標

很多企業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提煉不出具體有效的考核目標,也不清楚各部門、各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是什麼,所以無法瞭解崗位的關鍵績效,這是非常可怕的。這不僅會導致考核的重點出現偏差,還會讓考核項目混亂,企業內怨聲載道,員工抱怨績效考核。首先要明確目標來源於崗位職責,並能依據職責轉化為可衡量的指標。

企劃部要完成對市場的調研,完成1000萬的銷售業績。這是不是本部的職責和崗位目標?當然不是,因為這不是企業部的職責,考核這個沒有意義。要考核企劃部,就要考核跟該部門的崗位職責有關的指標,這是很多企業在提煉考核指標上出現的一大誤區。

其次,目標是上級交辦的任務目標,再給予一定的資源,交託某部門或某崗位完成的。目標是需要專家資源的優先配置的。

今年人力資源部門要達成十項任務指標,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是,公司只配給人力資源部達成五件任務的經費,那該怎麼辦?這就要考慮優先資源配置了。為了最大化完成任務,就要從這十件事情中,挑選出五件關鍵核心重點工作來考核,另外五件作為下階段考核的重點工作。


企業如何有效地推行績效管理?以結果、過程、利潤為導向進行設計


最後,目標來源於內外客戶的需求。這就強調了客戶需求的重要性,換言之,外部環境的因素也要考慮。

比如說,外界市場是變化多端的,為此,在設定目標時,要做大量的調研,這樣目標更具體更有依據。

總而言之,企業在做目標管理的時候,為了找準考核的重點,就必須要找到關鍵控制流程和關鍵控制點。

關鍵控制流程,就是在企業績效推行的系統中,所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環節。比如說,績效管理的關鍵環節在於績效目標的設定、績效考核的方法和績效的面談與改進,這個說法是科學而恰當的。針對總體流程中的關鍵流程,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內容:目標的設定、計劃的實施、步驟的商討、數據的收集與分析、過程的監管與糾錯、部門及人員的溝通與交流、考核的計算和統計、針對問題的改進和提升等,這些都是總體流程當中的關鍵部分。這樣,找到關鍵流程就能夠找到關鍵控制點,關鍵控制點把握好了,就能夠提煉關鍵業績指標。

訂閱熊老師專欄↓↓↓,免費加入熊老師付費圈子,支持熊老師,帶你學習更多私家乾貨!


專欄

從零開始教你學習績效指標設計

作者:熊林企管諮詢師

49.9幣

84人已購

查看


私信小編“資料”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