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前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孩子受益終身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節奏,突然的長假讓很多人無所適從,在網上大呼無聊。

但寶媽卻被“隔離”在了無聊之外,因為孩子無聊了,當媽的就有得忙了。

但我並不建議你一直滿足“孩子的無聊”,因為這是一個無底洞,如果孩子不學著自己給自己找事情做,一味的纏著爸媽,你越是滿足,他就越要索取!


疫情結束前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孩子受益終身


01

孩子經常會感到無聊,是好事

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精神病學專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從軍隊抽選了一批志願者,來完成一項極其無聊的任務——在30分鐘時間裡,反覆寫“cd”這兩個字母。

儘管實驗是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下開始的,但這半小時裡,志願者們還是感到了非常睏倦、焦躁。

隨後,研究者對志願者作了正規的智商檢測,結果發現,在測驗中無聊感越高的人,智商水平也越高。

研究者解釋,這個現象其實可以理解為,越是聰明的人,越能更迅速地習得一項技能,也會更快地失去挑戰感而感到無聊。

雖然,並不能因此就簡單地把孩子的無聊定義為智商高,但至少我們要知道,當孩子喊叫無聊時,代表著他對當下自己已知的事感覺到厭煩,這是一種正常的感知能力和敏感度。

當然當無聊的感受反覆頻繁地出現,它會給孩子帶來負面情緒。所以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引導和處理!


疫情結束前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孩子受益終身


02

常感無聊的孩子更聰明,接納無聊的孩子更有創造力

有一項研究是這樣的,將90名志願者分成A/B兩組,A組直接做3道腦洞題,B組在經歷一段無聊時間(重複抄電話號碼和讀電話號碼本)後,再做這3道腦洞題。

結果很有意思,經歷過無聊的B組志願者,答題數量比A組高出32%,答題質量則比A組高出了27.5%。

同時,對於無聊B組的人也做了研究,這一組的人普遍覺得讀電話號碼比抄電話號碼更無聊(無聊感多4%),而這4%的無聊感差使得讀號碼的志願者比抄號碼的志願者在答題數量上提升了200%,答題質量提高了130%。

這項研究的解釋是:在無聊發生的時候,人的本能是會驅使自己努力去尋找新的刺激,來消除無聊帶來的不愉快的。

所以,孩子一喊無聊我們就給到孩子一個可以消遣的項目或活動,這要儘可能規避。因為會無形中會弱化“孩子主動對抗無聊”的能力,讓他們失去了一個獲得創造力的機會。

在小學當老師的朋友曾和我說過,幾乎每一個班級,都會有幾個看起來蠻聽話的孩子,老師佈置的任務都會認真對待,但他們學習質量似乎不如一些看起來更調皮的孩子。

而據他的觀察,這類孩子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個特別關心他們學習、平時抓得很緊的爸媽,恨不得把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安排妥貼,孩子在家完全依賴於爸媽的安排。一旦離開了爸媽的安排,他們就會變得無所事事,難以主動學習。


疫情結束前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孩子受益終身


03

提升娃無聊中找樂子的能力,需要大人的一些小“心機”

所以說了這麼多,寶寶無聊的時候,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要管,但要管得有點“心機”,不是直接告訴他,也不是直接替他安排。而是要悄悄設置幾個可能他會感興趣的點,等他自己去發現。

比如孩子對英文字母感興趣,可以趁他午睡時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放基本英文的單詞書。等他午睡醒,自己去發現。這樣他的興趣遠比你直接給他要大得多。

久而久之,他就會養成自己給自己找事情做,自己去發現的習慣。

孩子對抗和消化無聊的能力,就和吃飯、穿衣、學習知識一樣,爸媽們需要淡定地帶他們去接觸和訓練,只有當他們充分感受到無聊的空白後,才能激起自己去主動發現的本能。


疫情結束前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孩子受益終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