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開工了,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

文 | 唐島灣大俠

羅振宇曾經說過:“當今世界,最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因為傳統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財富和權力,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影響力。影響力怎麼構成?表達。工作中,最沒有前途的人被稱作“反饋黑洞”,你不敢表達,不會表達,不管你多能幹,最後都會混得一敗塗地。沒有表達能力,其它能力都歸為零。”

馬上就要開工了,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

“我就搞不懂了,你為什麼就是聽不懂我說的話呢?”

相信這句話,不少人對朋友、家人、愛人都說過,但我敢打賭,你不敢對你的領導這樣說。有時候別人聽不懂,並不是因為對方是腦殘,很有可能是因為你沒有講清楚。

“表達不清”是很多人身上都有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對於剛剛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的影響最為強烈。

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用思維邏輯來幫助我們表達清楚,從而讓對方不僅聽得懂,而且記得住。

在工作溝通中,人們最忌諱的就是大量的、雜亂無章的信息,那種羅裡吧嗦的表達方式,你以為很全面,很細緻,而實際上很容易導致對方頭暈腦脹,壓根記不住你說了什麼。

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是對方最容易接受的?

1.首先我們要做到換位思考

工作中的每一個談話,其實你想說什麼並不是重點,關鍵是從對方的角色和立場出發,按照他需求,關注對方需要聽什麼。

2.先說結論

《金字塔原理》一書中開篇就強調,人類的大腦總是習慣根據現有的結論去尋找支撐的論據,而不是在大量的論據中去尋找邏輯關係然後概括結論,即大腦有其自身的懶惰性。因此為了高效溝通,表達時應該先說結論。

3.論據分組

說完結論,需要提供支撐其成立的論據。那麼在闡述論據時,需要做到分門別類,一旦大量的論據以一個混亂的方式呈現給對方,則會大大降低論據的說服力。

4.邏輯遞進

著名辯手黃執中曾在節目中跟觀眾分享表達邏輯時提到,我們的整個表達內容應該呈現明顯的邏輯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可以是因果順序,主次順序等,來遞進解釋你所要表達的結論。

根據不同的對象,我們舉兩個案例,來看看上面四個原則是如何應用在實際的表達過程中的。

Boss

上級的時間都很寶貴,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做決策和制定戰略,因此沒有精力去聽你做大段的論述。因此,尤其是我們這些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都希望領導能夠看到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巨大的工作量,一旦你的表達繁雜冗長,哪怕是你做了再多,也只會適得其反。

馬上就要開工了,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

所以我們在表達之前先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領導,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最想聽到什麼。然後基於這個前提去組織你的內容(1)。我們彙報的具體內容又需要滿足先說結論(2),論據簡單明瞭且具有明顯的分門別類(3),並且整個表達的過程應該滿足一定的邏輯順序(4)

比如,上級問你:

“咱們公司是否也需要開通自己的公眾號?”

我們可以這麼回答:

“領導,我認為需要,而且迫在眉睫。理由如下:

首先,在過去,互聯網並不發達,同行們的宣傳方式都只能通過電視廣告,成本大,見效慢,但又不得不弄。

現在,互聯網高速發展,有很多公司都已經開通自己的公眾號,粉絲數量龐大,口口相傳效應明顯。有數據表明開通公眾號的同行本季度銷售額平均提高了5%。

而未來是流量的時代,誰擁有流量誰就有影響力。如果我們不提前佈局,恐怕將來會被遠遠甩下。”

Colleague

跟同事溝通則大可放鬆一些,不需要提前準備複雜的邏輯模型,但是仍需滿足一定的邏輯要求,比如“黃金圈”法則。

馬上就要開工了,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

什麼是黃金圈法則?

簡言之就是三個同心圓,最外層的那個圈是Why,即我們首先要表達清楚為什麼要做;然後告訴對方How,怎麼做,即選擇和設計合適的方法和途徑;最後是What,做什麼,即完成目標要做哪些具體的事情,完成哪些具體步驟。

比如,小張跟同事小李說:

“小李,麻煩你幫我整理下這份材料,我一會來找你要,謝謝啦。”

小李答應後就將材料放在一邊,繼續自己的工作。

沒想到,剛過來半個小時,小張就過來小李:

“你整好了嗎?我現在就要用了”

小李只能尷尬的回覆道:

“抱歉啊,我還沒有整理”

在你看來,這個事情主要是誰的錯誤呢?小李的失誤肯定無需多言,但是關鍵還是錯在小張的不清晰表達上。

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一旦你沒有跟同事表達清楚,對方就很難跟你合作。

也許小張這麼說,情況就不一樣了:

“小李,麻煩你幫我整理下這份材料,材料涉及到部門所有人的進度安排,所以你先整理這份資料,我下午5點來找你要。”

“表達能力”是年輕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希望在提高表達能力這件事上,我們都能攀得更高,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