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003、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在哲思方向有何不同?

在中国,有一些现代人不明白:为什么数学,物理,化学没有中西之分,而医学有中西之分?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学科的成熟度来看。那一个学科怎么样才是成熟呢?有什么标志吗?

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一堂。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故事的后续是:“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虽然上面的故事有两段,但其实第一段,就反映了一个学科的成熟的一个标志:边界基本确定。如一座大厦,我们只要看到所有外墙都弄好了,就知道,大厦的边界了,所以封顶,成为建筑成熟的一个标志,即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剩下一些堆砌和修补的动作了。

在数学上,有一组术语,可以很好的描述了学科边界的特点,收敛和发散。


问003、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在哲思方向有何不同?

所谓的发散,指学科,正在不断地扩充内容,但是内容与原有的内容尚未发现关联。

所谓的收敛,指学科,虽然正在不断地扩充内容,但是内容却与原来的内容达成关联或高度关联。

一个学科的发散与收敛,往往不是不是由学科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学科内部的‘孤岛’多少来决定的。而孤岛的多少,更多的是人为的选择影响。


下面就分析一下常见的学科。

一、数学。代数学,几何学,拓朴学,集合论,群论等都是基于问题而发展出来,并慢慢的在建立关系,如解析几何,集合论,分开几何等,摆脱孤岛的困境。数学可以说找到了收敛的一个手段:公理化,这得益于欧几里德开创性的做法。

二、物理学。物力学的内容非常多,力学,热学,光学等等,仅仅是力学,内容就非常的多,压力,摩擦力,库伦力,实力,虚力,表面张力,引力等等。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每两个相关的东西的作用都命名一个力,如杯子和桌子的力叫A,手机和桌子的力叫B,世界上有多少种力?无数种,而且第一种力的个体只有一个。物理学家没有沉浸在物体的分类上,而转向了力与力之间的产生关系上,如杯子对桌子的压力,是因为重力而产生的。当电力和磁力也被发现可以相互转换,宏观力学的大厦基本落成,分子的提出,原子的提出,元素的提出,让物理进入分子力学,接着是基本粒子的提出,物理进入量子力学阶段,基本力也扩充了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宏观物理上,出现了相对论。从这一系列的历史可以发现,物理学是随着精度的变化,而发散,然后又收敛的。而现在物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要搁置寻找物质最基础的成分了,因为现在的基本粒子已经很多了,急需整理这些新的内容,最近杨振宁反对粒子对撞机的事也是沸沸扬扬,同时凝聚态物理就是承认当前物质构成的精度,没有深究构型,而得到快速的发展。有人会觉得,物理本来就是要追求物质的构成基础,不然还能追求什么?物理学家不否认他们要追求物质的构成基础,但他们也在探究构成所引发的现象和运动,这些都指向了力,爱因斯坦就热衷于统一四大基本力。物理学上几次重大的事件: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都不是围绕物质构成的,而是围绕物质的运动。各大子学科也是在在力的统一下慢慢的摆脱孤岛的困境。物理学可以说是在物质构成中寻找发散,在力中寻找收敛。物理可以说找到了收敛的工具:力,运动,状态。

三、化学。化学的内容也非常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还有种种的子分类,人工合成尿素,人工合成胰岛素,都是很重大的事件。但因为化学的基础设定:分子式不同,化学性质肯定不同,所以只要有一个新物质发现,那么化学的内容空间,就快速增长,两元反应,三元反应等等都可能要去验证,所以化学的除了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之外,没有其他突破孤岛的工具,只有一些反应的分类: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但整体上就是一堆大大小小的孤岛,化学的发展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依靠一些历史上成功的指导思维或技巧,还有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的成果作为线索去反复实验而已。化学的收敛点还没有出现,每发现一个新分子结构就命名,偶尔也用一下"族",或"类",到了化学反应层面,每个分子和另一个分子能产生化学作用,也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化学方程式多如牛毛,内容还是以发现新结构,新方程式为方向,永无止境。

四、生物学,从分类生物学开始,昆虫学,植物学等,科学家命名了过百万种生物,后来地质学又引发了古生物的研究,爆发了一波古生物命名和分类的大潮。生物分类学的收敛点的开始是《本草纲目》,它的分类体系被扩展成为生命树模型,生命树有过很多而调整,但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天。细胞学说也让生物学在一定程度上收敛起来,研究细胞的共同机制,但很快就有发散了,植物细胞,病毒,细菌,孢子等等,到了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发现DNA和RNA的功能和模型,生物学又收敛了一下,以基因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很快就开始绘制各个物种的基因图谱,现在正在一路狂奔。分子生物学,信息生物学,都是前沿阵地了。整体上说生物学也是开放性的时间更长,收敛的时间比较短。

五、天文学。类似生物学,在不断的发现星星,命名星星,分类星星,研究星星的生死。同样的内容在星系,星云等尺度展开,也是一个开放性为主的学科。


回到医学。原始的医学都是走区别疾病,按命名,治疗,分类的路线,不断地积累,到了古代迎来了一次收敛。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古代西医的四元素说,但这次收敛的结果差异很大,中医继续发展了两千年,但古代西医发展缓慢,最后被废弃了,现代医学,以化学和生物学,机械工程学等多学科为新起点,取得飞速发展。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收敛"阶段的理论基础不同,四元素说是以物质构成为核心,在观测设备,如显微镜等仪器的辅助下,要证伪很容易,找不到可以证伪了。但阴阳五行学说不同,它不是用构成做描述,而是以运动做描述分类。人体构成部分,以当时的解剖精度,产生的概念为主,并引入了气的概念,来统一命名解剖精度之下的所有物质构成,并不展开具体的形态讨论,只讨论其在人体上的运动的表现特征和状态。气作为和哲学上相同名称的概念,一直倍受诟病,但其实它和西方科学的一种基础思维是一样的:理想化思维。在物理学史,有理化化刚体,理化化气体,理想化流体,绝对光滑等概念,而这些概念都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气的引入,恰恰是中医的理论简化了对解剖学的要求,又提供了可推理的基础。

先打个不严谨的比方,但加一个字,阴阳五行学好就容易理解了。阴阳,即阴力,阳力,气与气之间具有阴力(引力),和阳力(斥力)。五行,即为金力,木力,水力,火力,土力。这些力比阴力阳力更细化。

我们不懂阴阳,是因为我们的"打开方式"不对,我们不能用操作硬盘的形式来操作U盘,不然,里面存了同一张照片,你就是打不开。古人用语简练,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压缩信息,习惯了白话文的我们,多少要找回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魂,它就是那打开压缩包的钥匙。

刚才说加力字不严谨,其实可以加其他字,参考物理的收敛经验。可以加力,动,性,态四个字。

阴力,阳力,金力,木力,水力,火力,土力。

阴动,阳动,金动,木动,水动,火动,土动。.

阴态,阳态,金态,木态,水态,火态,土态。

阴性,阳性,金性,木性,水性,火性,土性。

阴性和阳性,在我们的日常的检查报告里已经非常常见,它们分别代表了:显性,非显性。

肝火旺,就是肝部火动激烈,平肝,即平肝火,就是抑制肝部的火动。


化学的开放性,也导致了生物学和现代医学的开放性。现代医学的一支诊断学就是在找病,发现时,先给一个模糊的名称,接着通过各种方式确认他的独特性,接着正式命名,最后设立标准化病名。现代医学医学的另一支在找药,这个过程就和化学更相似。特别是耐药性概念提出之后,让药物学不得不继续在开放的路上狂奔,却忘记回头看看耐药性怎么产生,可否消除?为什么中药就不见明显的耐药性?这将在【问004】中展开,在这不作细论。

现代医学整体上说就是记录病,记录药,记录疗法,记录并发症,记录指标,然后拟合,定义一些指标对应一个病的"治愈标准"。每个病,都有堪若干套疗法,然后设备更新,药物更新,疗法也一起更新,治愈的标准也适时调整。所有的事项都能让现代医学越来越臃肿,引出了越来越多的分工,也越来越脱离病人的感受。

反观中医,我们可以说他治病有缺陷,但它很早就到达了收敛的状态。在这个收敛的理论里,即使中医从来没治过病,从0开始,但可以治的病也是慢慢在增多。这个效果,不值得现代医学反思吗?物理学进入收敛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放弃纠结物质构成基本性,转向力的基本性,力的基本性,也是运动的基本性。而中医说阴阳五行都是在说运动的性质(符号上换成ABCDE也是可以的,只是不方便记忆,联想记忆),而不是什么物质(很多的人像质疑四元素说一样质疑阴阳五行学说)。


这也就是中医的理论近两千年不再有大变化的原因。学科的分化和重组,一直都是存在的,也不能停止。在信息科学的帮助下,我相信中医和现代医学会成功地收敛,更好地服务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