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獎得主李洱直播首秀引關注,純文學也收穫近萬人觀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4月17日下午,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李洱,攜其長篇小說《應物兄》一起做客人民文學出版社,在抖音平臺上進行了他個人的首次直播。

本次直播不僅是他個人的直播首秀,更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在抖音平臺上進行的第一次直播,對探索文學交流和推廣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直播活動有近萬人觀看,留言互動十分熱烈融洽。

茅獎得主李洱直播首秀引關注,純文學也收穫近萬人觀看

李洱回應網友對《應物兄》書名、敘事藝術等提問

《應物兄》是李洱於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從問世至今備受讀者喜愛。在本次直播中,李洱就有關《應物兄》的諸多方面與觀眾進行了深入交流。

直播時,面對讀者的提問,李洱對《應物兄》的書名做了解釋,他說:“一個作家很忌諱解釋自己的書名。我想說,《應物兄》應物表明了和世界打交道的一個態度,怎麼和世界打交道。虛己應物,後面還有四個字叫做恕而後行,虛己應物,這個虛己,說明這個己,自己是存在的,虛己表明有己,有自己,主體是存在的。應物,要帶著自己對世界的經驗,帶著自己的對世界的看法來和世界打交道,然後認識到這個世界存在的合理性,各種事物,認識它的合理性和它的不合理性。要做出自己的選擇,恕而後行。《應物兄》這個書名也表明了我對現實的關注和對身陷現實和日常生活當中的人的一種感同身受,某種意義上講,一個成年人在家庭在社會里面都在應物,某種意義上講都是應物兄。因為它寫的是人和這個世界,和自己內心的一種交流、一種交往以及這樣一種交流之後所做出的一種選擇。”

茅獎得主李洱直播首秀引關注,純文學也收穫近萬人觀看

在直播過程中,有觀眾提出對《應物兄》的敘事藝術很感興趣,李洱老師也詳細地解釋了這個問題:“《應物兄》敘事上還是做了一些探索。怎麼說呢,包括題目的方式,現代主義運動以來很少用人的名字作為書名了,那麼當他用一個人的名字做書名的時候,在這個人身上寄託了很多很多的想法。在20世紀之前的很多小說,19世紀的很多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簡·愛》,這些書都是以一個人的名字作為書名。在中國的文學史上,《阿Q正傳》《孔乙己》《狂人日記》也是以人名作為書名的。但是到了現代主義以後,在歐美國家用人名做書名的很少了,在中國進入新時期文學之後,也很少了,包括先鋒文學也很少以一個人的名字作為書名,其中的原因非常非常複雜,如果一篇論文能夠講清楚這個原因,它已經是非常好的非常重要的問題了。”

分享讀書心得,向讀者推薦五本好書

李洱的這次直播,使得直播這種形式成為了純文學交流的途徑之一。在活動過程中,李洱與讀者親切互動,並與大家分享了他的獨家書單。他不僅向讀者推薦了《紅樓夢》、《紅星照耀中國》、《圍城》、《格列夫遊記》、《駱駝祥子》等眾多經典作品,還詳細闡述了他的推薦理由。

本次直播活動舉辦於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夕,李洱在直播的過程中回答了許多關於讀書的問題,與觀眾分享了他的讀書心得。

有讀者提問,人的一生時間有限,我們應當如何在這浩如煙海的文學海洋中取捨和選擇?

茅獎得主李洱直播首秀引關注,純文學也收穫近萬人觀看

李洱回答說:“我的看法還是應該讀經典。一部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在它成為經典的過程當中,這本書原有的諸多意義上,又被不同的解釋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也就是這本書這個時候已經不屬於作者本人了,這部書已經囊括、吸納了更多人的智慧,比如別人都在談這本書,在談論的過程當中,不同人的經驗代入了這本書,那麼這本書就成為這個時代或者人類歷史上的一部具有百科全書意義的書,讀這樣的書,你從中肯定可以看到自己,即便他描寫的不是你的生活,但是某一個讀者在讀這本書,某一個專家的生活跟你相近,當他讀這本書的時候對這本書的解釋把你的生活已經代入到這本書,從這本書仍然可以看到自己,這就是經典作品的一個奇怪的命運,奇怪的一種能力,他能夠給人帶來很多很多的啟示。當然對於經典,什麼是經典的作品,這個很多人有不同的說法,但是總的來說,一些作品人們認為就是經典作品。比如《紅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