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陸金所借消金牌照轉型,會翻車嗎?

平安普惠、陸金所借消金牌照轉型,會翻車嗎?

平安普惠、陸金所影響之下,平安消金的路好走嗎?


撰文 | 陳大柴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近日,平安消費金融正式開業。在已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平安消費金融以50億的註冊資本躋身行業老二。

從平安消費金融的股權架構和高管團隊來看,平安消費金融更像是平安普惠和陸金所的轉型之殼。股權方面,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0%;融熠有限公司持股28%、未鯤(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持股27%、錦炯(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持股15%,此三家公司均為陸金所旗下的子公司。

平安普惠、陸金所借消金牌照轉型,會翻車嗎?

此外,平安消費金融的高管團隊人選也被打上平安普惠的烙印。平安消費金融董事長陳東起為平安普惠常務副總經理、首席銷售官,董事、總經理倪榮慶為平安普惠總經理助理、首席產品官。不僅如此,平安消費金融的首席財務官、首席產品官、首席風控官、首席運營官也都出自於平安普惠。

平安普惠是陸金所控股旗下的借貸平臺。公開資料顯示,隸屬平安集團的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9月,2016年陸金所控股完成了對普惠金融業務和重金所業務的重組,形成旗下陸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業務佈局。

之前有行業人士猜測,平安消費金融開業後可能配合平安保險承接一部分陸金所貸款業務,另外還可能為平安普惠提供資金支持,吸收平安普惠一部分優質客群,提升平安普惠的行業聲譽。

知情人士透露,平安消費金融從獲批開業到正式開業,刷新行業速度,足以見得平安集團對這張消費金融牌照的重視。為了讓消金業務儘快上線,平安挑選一批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就是想持牌消費金融的業務打造成集團主要業務,為平安普惠和陸金所的轉型鋪好路。

同時,也有行業人士稱,與廣泛的線上線下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從場景中挖掘客戶的消費需求,這才是平安消金未來的夢想,而不是市場猜測的承接 P2P 轉型、或平安普惠的業務那麼簡單。

當年陸金所退出P2P業務,平安集團就開始傳出申請消費金融牌照一事。時隔幾年,陸金所終於拿下一眾P2P平臺垂涎三尺的消金牌照,這也恰好符合監管對P2P平臺轉型的要求。

平安消費金融身上所具有的陸金所和平安普惠基因,一方面能為平安消費金融業務快速崛起提供營銷獲客、風控等方法論支撐,陸金所及平安普惠的場景和流量能便捷地注入到平安消費金融業務中;另一方面也可能帶偏平安消費金融,平安普惠在草莽時代形成的經驗容易在持牌框架下發生變異。

據財新報道,截至2019年9月,助貸、聯合貸市場規模已經達2萬億以上,其中,平安普惠以3000-4000億的規模位居行業第二,僅次於螞蟻金服。超大的市場體量,能幫平安消費金融高效地引流。

但是在消費金融平臺聲譽方面,借款人對平安普惠評價並不那麼友好。多位借款人向「消費金融頻道」反映,平安普惠的信貸綜合成本分為本金、利息、保險費、服務費、手續費,綜合年化利率遠超24%。

一位平安普惠借款人表示,曾在2018年6月在平安普惠平臺上由本地經理引導貸款88000元,向本地經理支付了手續費4000元,到手84000元。該本貸款共分36期,每月還款3715.47元,每月扣除了352元的保險費和589.60元的服務費。按照IRR利率口徑計算,該筆貸款綜合年化高達33.21%。

在現金貸展業時,銷售人員推銷現金貸產品一般會模糊描述平臺存在的搭售情況。通常在介紹產品利息時,只說明日利率或月利率,對附加的保險、擔保費用隻字不提,以綜合借款成本概括之。

另外,平安普惠還向部分借款人收取意外保險費用,而現金貸搭售意外險的違規做法早在去年7月就被監管叫停。今年3月,銀保監會對外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意外險改革的意見》,強調用兩年時間扭轉意外險亂象叢生的局面,其中就包括捆綁搭售的行為。

消費金融在持牌情況下展業,雖然資金成本及融資槓桿具有一定優勢,但也面臨著更加苛刻的監管要求,特別是關於平臺操作風險和產品合規風險。平安消費金融牌照直接受到銀保監會監管,這意味著平安消費金融在開展業務時必須思考如何迴避平安普惠等關聯方帶來的行業負面影響。


平安普惠、陸金所借消金牌照轉型,會翻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