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春天的使者

野菜,春天的使者

-------木兰花开春天来

时光轮返,又是一年春光美。

人们赞美大自然的春天,因为春天不外有旖旎动人的春色,不外有勃勃的生机,更有春天所特有的美味。

老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不论在何朝何代,何年何月,它都是一个经典而永恒的话题。在大地回春的日子里,各种时令鲜蔬相继生长,陆续上了人们的餐桌。

春天的美食,人们所熟知的有春八鲜。春八鲜出自1985年江苏出版社出版的《金陵野史》中的一篇名为《春八鲜与野菜》的文章:"所谓春八鲜,就是当今的八样蔬菜,它们是芦蒿、茭儿菜、豌豆叶、蒜苗、春笋、蘑菇、莴苣、蚕豆……南京近郊都有出产。"

这八样菜都生于春天,想必绝大多数人都全吃过。春八鲜味美营养丰富,且多集药食于一体,于人体健康很有益。其中芦蒿,《本草纲目》中曾载:一人病痴呆,失踪多日,返家后其病痊愈,据云是日食芦蒿。芦蒿又名蒌蒿,苏东坡有一首为人熟知的《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正是芦蒿;茭儿菜即野生茭白,味很美,常用之炒肉丝、炖肉汤,包饺;其子入药,可利尿,清烦热。

春天的美味当然远不止这八鲜。周作人的散文《故乡的野菜》,介绍了荠菜,鼠曲草,紫云英,叶灵凤的散文《江南的野菜》,介绍了荠菜,马兰头,金花菜,其中这个金花菜似乎就是紫云英,这个是我的想法,没有查证。

在我们江西,清明前后是吃鼠曲草的热门时期。鼠曲草,在江西临川大岗的方言叫舍(鼠的临川方言)玉草,采了嫩草来,把它捣碎或剁烂,通常,我用食品加工机把它打烂,和糯米粉作糕(我用它和过面粉,也很好吃),加糖调味蒸食,称作清明果。鼠曲草,能退热,止咳去痰,消喘,单用即能治风寒感冒,咳嗽多痰,内服外敷加摩擦能消风疹块,是一味不花钱就能治病的药食同源的好草。

野菜,春天的使者

在每年的3、4月份,家乡的热土还盛产野生小竹笋。采拔竹笋也是件让人心情愉悦舒畅的事情,去到原野,不仅可得美味还可以踏青游玩,呼吸着自由而清新的空气,无脏活累活劳身,无钱无物相拘拌,一时让人忘却自己竟还是个俗物,浑然如仙临凡生活在诗情画意里,这是多少忙忙碌碌为五斗米折腰、为生活而疲于奔命之人的梦想。可惜此种生活,在当前,在我,总是只能得一时而不能得一世,呜呼,哀哉。

春天自家的菜园就有自然生长出来的荠菜,倒不必到处去寻找,想吃,到自家菜园就可以了,我就曾在家里的菜园挖过,挖出来洗干净,做荠菜煮鸡蛋,或炒荠菜,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看心情,根本不管有没有遵循章法。记得小时候采野菜或者采猪吃的匍匐生长在地面的野生植物,用的工具是一种类似钩毛线的钩针一样结构、筷子头一样粗细的铁钩,把铁钩尖的一头从植物根旁边一点穿刺进土壤,手握的一头稍稍偏向植物蕊,然后向上用力一拉就能把一整棵小小的植物连根拔起,这样采钩野菜,能轻松采取全棵且不怎么带泥,还能这边钩取那边前行,干净又快速,劳动人们的智慧是让人称赞的。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专门用来采钩植物的铁钩是那个时期临川邓坊人家家必备的小工具,倒不是为了采取野菜方便,那个时候野菜,人是不常吃的,备这么一个铁钩,是因为那个时候,农村基本家家户户都散养着两三头猪,为了猪吃的好吃得饱少生病,人们一有空就上山下田采野生植物给猪吃,这样养出来的猪,既健壮,猪肉品质和口感也俱佳,不似现在专业养殖户养的猪。

荠菜古又称"护生草",这一美称并不是空穴来风,《救荒本草》记载:荠菜在灾荒年月是代粮充饥之物,贫穷之人视其为宝。民谚有:"荠菜儿 ,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刚出土眼中,饥饿之人不停手。" 传闻宋代范仲淹少年时家里很穷,常食荠菜,写有《荠赋》曰:"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征。" 周作人说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足以说明荠菜是何等深入人心。

父亲曾告诉我一句民谚:"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说它是灵丹,也是名至实归,它不仅是灵丹,它更是穷人的灵丹。荠菜味甘,性平凉,能清热平肝,消肿利水,止血,明目;可预防流脑,可治头痛、腰痛,月经过多等等。

辛弃疾在《鹧鸪天》中这样说荠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生命力顽强,遍地生长的荠菜,与人类缘结永生,让多少人终生难忘。荠菜的种子长得也颇具灵性,是天赋爱心形,颗颗种子都昭示着它对人类的无限大爱。

荠菜也罢,还是其它野菜也罢,因为太常见,还被人称为是至贱之物,其实所谓低贱之物其品性未必低贱,而所谓高贵之物其品性也未必高贵,在这一点上植物和人是相通的。

我们最底层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和这野菜一样,身份卑微,人微言轻,但却真实不平凡,实实在在默默贡献,在人类危难之时经常现身。

野菜,春天的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