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疫情中彰显君子之风

彭小奇

君子人格作为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人格典范,是中华民族在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孕育形成的一种独具民族精神特质的人格修养和人生境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其突出特征在于志向高洁、胸怀道义、仁爱万物、诚信明礼、友善待人,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济世情怀和担当精神。从古至今,君子以其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崇高的人格境界成为世人所敬仰和效仿的榜样。

儒家是君子人格的重要推崇者和发展者。古代的君子主要指身居上位的贵族;春秋晚期以降,君子词义的内涵逐渐向道德人格嬗变,发展为意指道德品质高尚之人。《论语·宪问》云:“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此为君子一词在德性上最经典的概括。同时孔子提出君子的具体行为标准是“九思”和“四不”,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不妄动、不徒语、不苟求、不虚行。

追求“道法自然”的道家虽无君子专论,但其思想体系却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式君子人格标准。老子以“上善若水”作为道家君子人格境界的典范,以水释君子,以“水善利万物”喻君子之才,以“无为”“不争”喻君子之德,以“天下莫能与之争”喻君子之能,并以“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描述君子之风,认为理想的君子人格是德、才、能的有机统一。

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洗练、融合中,深受儒道文化浸润、广纳中华文化精粹的君子人格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广袤沃土中扎根最深、与中华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融合最密、最受中华民族推崇的理想人格,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的“最大公约数”,造就出了一代又一代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人格高尚并影响、引领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先贤君子。可以说,深藏于每个中国人心底的君子人格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雨露与阳光,就能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在与疫情的殊死搏斗中,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彰显出高尚的君子之风。他们中既有以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为代表的大量不畏艰难、冒着生命危险投身疫情防控治疗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也有众多志愿服务、主动积极为抗疫募捐钱物的爱心人士;既有为生产、运输抗疫物资主动提前上岗的众多普通劳动者,也有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宁愿自己不便、不给社会和他人添乱,在疫情期间坚持不聚众、不外出、不抱怨,自觉采取各项防护措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在这场重大疫情中所彰显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爱国守土、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团结友善、助人自助的处事态度,敬业爱岗、公而忘私的职业操守,仁爱万物、博爱众生的厚德仁心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君子文化的内涵,必将成为我国战胜重大疫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