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頭版評論:資本市場“教科書級”立體追責 展示打擊違法活動決心與能力

軍事作戰中的立體式打擊正在被資本市場進一步“援引”,而打擊對象則是證券違法活動。

11月6日,證監會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了十二宗證券違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六宗證券行政違法典型案例包括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案件類型,主要針對危害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的三大“頑疾”;另外六宗證券刑事犯罪典型案例涵蓋了當前證券犯罪的主要類型,體現了依法從嚴懲治證券犯罪的司法態度。

筆者認為,上述“教科書級”的立體追責執法案例展示,是對頂層設計聚焦的“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響應,契合“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監管方針,也直觀展現了執法司法部門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決心和能力。

首先,部署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層級持續提升,顯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在建工程”之一。

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若干意見》,會議提出,要加快健全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加大對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懲治力度。在我國資本市場30年的歷史上,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審議通過關於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專門文件,也是部署打擊證券違法活動層級的再次提升。

此前的10月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該文件“點名”部署了證監會等15個部門和各省級人民政府共40餘個省部級行政單位在17個方面進行協同,其中至少7項由證監會和司法機關聯合介入。

這些部署不僅細化了關於資本市場發展近期的“施工方案”,還描繪了中長期的發展藍圖,為資本市場行穩致遠夯實了法治和制度基礎。

其次,打擊違法違規是作為“要素樞紐”的資本市場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必然要求。

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之“重”,不僅在於其逾4000家上市公司、超70萬億元總市值,還在於資本市場作為最重要的投融資平臺,將市場主體和資金緊密結合在一起,將要素與產能高效配置在一起。

由於其處於經濟發展的樞紐職能環節,資本市場“牽一髮而動全身”。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單個上市公司個案的監管和執法活動,但在更深層面,其實是對資源錯配的預防和糾正、是對要素高效流動的引導和保障。

只有證券違法活動受到應有的懲治,資本市場的引導信號才能更加準確清晰,資金才更有信心進入並作出最準確的判斷,經濟活動也才能確保高質量運轉,資本市場也才能真正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時代使命。

其三,監管部門聯合司法機關以案說法,打破心存僥倖者低成本違法的幻想,從而能對潛在違法行為產生有效遏制。

雖然從嚴進行的監管和執法能夠有效打擊違法活動,但是最好的辦法現在是在前端進行預防和預警。

筆者注意到,證監會和最高檢本次展示案件立體追責的威懾力十分明顯:刑事案件方面,刑罰最重的是以“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七年,並處罰金9000萬元,違法所得4186.07萬元予以追繳;行政處罰案件方面,整治“股市黑嘴”案的處罰為沒收違法所得4310.48萬元,並處8620.95萬元罰款。

這些典型案例能夠以案說法,向市場傳遞“零容忍”的信號,提升執法威懾,淨化市場生態。同時,又能夠進一步強化行政刑事執法協作,有效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監管執法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也是最重要一道防線。筆者認為,證監會與最高檢通過“教科書級” 立體式追責的案例發佈聯合發聲,是對違法者及意圖違法者的重要喊話——“零容忍”不是口頭警告,資本市場有決心與能力打擊證券違法活動,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