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軍:新基建·新未來

王木軍:新基建·新未來

(主講人:微醫通高級總監王木軍)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催熱的互聯網醫療,28日再被國務院“點名”。當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適應群眾數字消費新需求,促進網上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應用。

依託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醫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以微醫為例,其在1月下旬迅速推出的針對湖北地區的線上義診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武漢“封城”後當地醫療資源緊張、患者就醫難的問題,該項服務後期向北京等全國各地廣泛推廣,並在全球疫情蔓延時迅速推廣至全球,得到170餘家中國駐外使領館推介,服務觸達221個國家和地區。其所代表的互聯網醫療技術在國際舞臺的初露鋒芒,讓人印象深刻,

不同於社會上對於“互聯網醫療”等同於“拉根網線,遠程看病”的刻板認知,遠程醫療的內涵要豐富很多,它不僅鏈接了醫生與患者,也為醫生和醫療機構之間的交流搭建了平臺。截至4月29日,微醫面向海外同胞及國際友人提供在線醫療諮詢、心理諮詢、中醫諮詢等抗擊疫情救助服務的“全球抗疫平臺”累計訪問量達1300萬+人次,累計提供服務6萬+。

王木軍說,該平臺支持中文、英語、意大利語、法語四種語言,截至4月29日,已集結8000多名醫生,這些專家大多是國內知名醫院的呼吸內科、感染科、全科等科室的主治及以上醫師,也是此前助力中國抗擊疫情“空中救援隊”裡經驗豐富的“老兵”

微醫創建於2010 年,從預約掛號起步,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深度連接了醫院、醫生、患者和醫藥險產業等多類醫療服務供需場景,可提供包含互聯網醫院、醫聯體、家庭醫生簽約、雲藥房、醫療AI 輔助診斷等在內的數十種雲化解決方案,成為全球領先的醫療健康科技平臺,有效緩解了中國國內尚存在較為明顯的醫療資源的不平衡配置現狀。

自2月份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陸續出臺政策,鼓勵開展互聯網醫療的實踐,以應對疫情中慢病患者不方便線下就醫等難題,而包括微醫在內的互聯網公司依託互聯網技術積極參與抗疫,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這也是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點名”遠程醫療的重要背景。

事實上,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AI),互聯網對於醫療行業改變遠不止於此。上述技術的有機結合,有望大大提升診斷、手術、零售、慢病管理、公共健康管理等各方面的效率,由此迅速為多個場景的醫療健康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在不斷更新社會認知的同時,一個名為“數字健康新基建”的新事物隱然成形。

王木軍認為,50年代在全美建設高速公路網,使美國在後面的20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90年代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搭建全美高速計算機通訊網絡,美國政府大手筆推動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建設,1996-2001之間全美就建設了1.3億公里光纜,佔全球光纜總長的40%,由此催生出的互聯網產業,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科技革命。風靡全球的蘋果、微軟、英特爾等巨頭的爆發,都起始於這條信息高速公路。這一系列的信息基礎建設,掀起了信息產業革命,使美國產業結構得到了升級,經濟持續增長,

這一次我們要發展的新基建,就可能是掀起時代變革的下一條信息高速公路,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由此可見,這次疫情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在政策與社會需求的雙重“刺激”下,以互聯網醫療為代表的“數字健康新基建”勢必加速,並將成為21世紀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一大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