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攪動5G專網?

運營商攪動5G專網?

5G,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比4G網絡更高(可靠性高)更快(速率快)更強(時延低性能強)、領銜“新基建”,已經火遍大街小巷。

圍繞5G的話題應接不暇,5G商用、5G套餐、5G覆蓋、5G手機……時不時掀起討論的熱潮。

而最近,5G專網突然火了……

運營商攪動5G專網?

3月24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要組織開展5G行業虛擬專網研究和試點,打通標準、技術、應用、部署等關鍵環節。

3月31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等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促進信息服務和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向國家申請開展 5.9 —7.1GHz 頻段專網試驗,並明確表示要推進5G專網建設,在政務、公安、應急管理、電網等重點行業和領域試點建設10個以上5G專網。

4月14日,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在珠海格力集團,落成國內首個智能製造領域5G專網

4月15日,霍州煤電集團與聯通(山西)產業互聯網公司舉行5G專網租賃簽約儀式,並計劃在45天時間內建成5G專網。

5G專網主要是為行業用戶提供獨立的通信網絡。在工業互聯網發展火熱的當下,5G專網顯然是塊“大蛋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5G+工業互聯網”帶動網絡化改造投資規模就有望達到5000億元。同時,5G網絡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累計超過3.5萬億元。

專網是什麼?

專網通信,並不是新概念,4G、3G時代都有專網通信。

專網通信是與公共通信網絡(公網)相對的概念。

公網通信,就是普通用戶日常每天都用的無線移動通信網絡(2G\3G\4G),由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建設和運營,覆蓋廣泛。

公網,是個“共享的公共設施”,承載全國普通用戶的通話、短信、上網業務,且所有數據都要通過運營商的數據中心。因此,保密性差,且在高峰時段,容易出現通話掉線、響應不及時等問題。

對普通用戶來說,使用公網不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

但對於軍隊、公安、航空等信息保密性強、安全性要求高、通話需要實時響應的行業用戶卻不太適用。

因此,專網通信應運而生,其最大優勢就是數據安全、保密性高、時延低

與公網不同,傳統專網通信是由專網系統供應商為行業用戶,在特定區域實現網絡信號覆蓋。諸如,在街道執勤的交警、航空公司地勤人員手裡拿的對講機,都是通過專網通信。

運營商攪動5G專網?

公安機關利用專網通信工作。

專網是獨立於公網運行的專用網絡,與公網中2G、3G、4G的標準有所差異,且通信標準相對分散

與2G對應的標準有PDT(警用數字集群通信系統,國內主導標準)、DMR(數字移動無線電標準)、TETRA(Trans EuropeanTrunked Radio陸地集群無線通信標準,歐洲主導標準)、iDEN(集成數字增強型網絡,摩托羅拉主導的標準)等;

運營商攪動5G專網?

“2G時代”對講機:只能打電話

與3G對應的標準有 GoTa(數字集群通信,中興通訊提出標準);

與4G對應的標準有 B-TrunC(寬帶集群通信)、MCPTT(關鍵任務按鍵通話);

運營商攪動5G專網?

“4G時代”對講機:承載微信等媒體業務

專網由於對安全性要求高、規模相對較小且高度分散、研發投入較少,長期以來發展相對緩慢。業界專家認為,多數專網相當於公網2G/3G性能,只能支持通話業務和少量多媒體業務。

而隨著公網的快速發展,行業用戶的需求增加。目前,我國專網通信技術正在從傳統的MPT-1327模擬集群系統和TETRA、PDT等數字集群系統以及寬帶多媒體數字集群系統4G-LTE交叉演進階段。

5G運營商攪動專網市場

5G時代,專網通信發展的分水嶺來了。

5G具有高速率(1Gbps以上)、低時延(毫秒級)、海量連接(每平方公里至少100萬個終端)、高可靠性(99.9999%)的特點,同時支持網絡切片技術,將滿足各行各業的連接需求。

因此,5G讓運營商、通信設備商(華為、愛立信、中興等)、小基站供應商(聯想、賽特斯等)有機會參與到行業用戶的專網建設。

目前,5G專網市場有兩大陣營。

一類是傳統專網企業,諸如摩托羅拉、海能達等。傳統專網市場的頭部玩家比較集中,摩托羅拉、海能達、建伍等公司,長期佔有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份額。

另一類是做公網業務的運營商和設備商,即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愛立信、聯想、賽特斯等。

伴隨著5G研發進展,新入局的運營商和設備商,動作不斷,正攪動傳統專網市場。

2019年6月,愛立信、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宣佈合作為德國梅賽德斯-奔馳56號工廠全部220,000平方米廠房提供5G企業專網信號覆蓋。

2019年10月,華為、中國移動、鄭大一附院發佈5G SA智慧醫療專網成果。

2020年4月14日,廣東聯通、格力集團、華為,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開展5G專網改造項目,建成並測試成功了國內首個基於MEC邊緣雲+智能製造領域5G SA切片的專網。

與傳統專網通信不同的是,5G專網的用戶範圍更加廣泛,不再僅為了滿足特定行業用戶的安全性需求,而主要是為企業打造工業互聯網,實現智能製造轉型搭建網絡基礎。

運營商攪動5G專網?

5G專網如何建?

有兩大陣營延伸出兩種5G專網建設方式。

第一, 行業用戶基於獨立頻段自主建設專網,完全不依靠公網。

這相當於沿用傳統專網通信的模式。

企業擁有自己的專屬5G專網頻段,需要建設核心網、基站等一套自己的獨立通信網絡。採用這種部署方式,數據安全性高、更加自主可控,但部署和運維成本也相對高。

目前,德國、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已經為垂直行業分配了5G專用頻段。諸如,德國分配了3.7-3.8GHz,英國分配了3.8-4.2GHz頻段,日本分配了2575-2595MHz、28.2-28.3GHz、4.6-4.8GHz和28.3-29.1GHz頻段。

2020年3月27日,日本富士通宣佈其自建的5G專網正式商用。此外,日本NEC、NTT East、秋田有線電視等企業均已經獲得了5G專網頻譜使用權。

但我國尚未給5G專網批准獨立的頻譜資源。廣東省是首個向國家申請5G專網專屬頻段的省份。

第二, 依靠運營商公網,利用網絡切片等技術,為企業建設/租賃專網。

這實際上是“公網專用”,更多的是面向智能製造、電力等有數字化轉型需求、或是數據安全性較低的行業。

利用5G公網建設5G專網的主要技術就是網絡切片和邊緣雲。

運營商攪動5G專網?

網絡切片:

利用虛擬化技術,將5G的核心網、無線網分割成多個部分,分別支撐不同業務,保證各個切片網絡間相互隔離,從而保證專網的時延和可靠性。

網絡切片技術最先在3GPP國際標準組織中制定的R14版標準中提出,目前尚在完善之中,今年6月發佈的R16版本標準將會進一步規範5G網絡切片技術。

邊緣雲:就是邊緣雲計算,就是基於將數據處理放到(基站、交換機、路由器等)邊緣側的雲平臺,提高網絡處理速度、降低處理時延。

依靠這種方式建設的5G專網,有三個特徵,主要是幫助製造企業實現智能製造!

1. 成本相對低,節省了建設一套網絡的成本,也無需過多的後期運維成本;

2. 定製化,針對不同場景,可以定製不同的網絡切片,不同程度上的“共享”公網;

3. 數據安全性相對企業自主建網稍弱。

無可否認,利用5G公網為行業建設專網已是大勢所趨。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張同須表示,通過運營商的公網,利用網絡切片等新技術的方式提供給不同的行業還是有優勢,比如速率保障、可靠性保障等。公網可以提升我國頻譜利用率,更好地實現5G引領,對垂直行業而言可降低成本、提升性能。

同時,“公網專用”將為運營商的市場收益帶來顯著增長,也將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傳統專網市場。

顯然,傳統專網企業也意識到5G帶來的變革。海能達研發副總裁胡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更多的專網用戶還是需要建設一個能夠完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專有網絡,但來不排除一部分專網用戶會轉向運營商的網絡。

運營商攪動5G專網?

站在5G來臨的高速路口,行業也在質疑,5G網絡切片是否會取代傳統專網通信?

答案是否定的。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ICT大爆炸,公安、軍隊等對信息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特殊行業依然會選擇傳統專網建網模式,而諸如傳統制造業、電力行業等對數據安全要求不高,而對網絡時延要求較高的行業可能會選擇“公網專用”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