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前言

我們人類,自從有了思考的能力就變成了"十萬個為什麼"。天為什麼這麼高?地為什麼那麼廣?海到底有多深?在我們對這個世界還處於懵懂認識的時候,就有好多好多無法理解的現象。

下雨是不是有神靈掌管著施雨?當我們無法解釋這些大自然的現象的時候,幻想中的天神和大自然就是我們最初的信仰。這種對大自然的崇敬與信仰,慢慢演變,成為了我們代代相傳的民俗信仰。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民俗信仰究竟是個啥?

  • 這是一個俗成的約定

所有的信仰都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也從來都離不開信仰的。民俗信仰聽起來怪深奧的,究竟是什麼?說白了就是我們傳統習俗中的文化。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咱們過年有放鞭炮驅趕年獸的習俗。按照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哪有什麼年獸,都是些虛頭巴腦哄小孩兒的。即使我們不相信有年獸、但我們依然會在過年的時候一起放鞭炮完成這個儀式。

這就是我們的民俗,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不管咱們的老祖宗信不信鬼神,這個傳統一直被傳承了下來。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 無處不在的神

中國自古以來就多神,各路神仙多到我們數也數不清。過去很長的一段歷史中,因為科學發展落後,老祖宗們面對大自然的力量是束手無策的。他們很無奈,面對天災人禍,只能把美好的願望寄託在神靈保佑身上。

所以,中國的民俗信仰中就出現了大量的"居家保護神"。比如:門神、財神、灶神、井神、廁神、床神等等。凡是能帶來好運的,不管是什麼,都可以有神。信仰這些保護神能給我們帶來好運,並因此舉辦儀式和活動,就是所謂的民俗活動。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有趣的保護神故事

中華民族對居家保護神的信仰由來已久,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和文化。可以說,居家保護神的發展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中華文明的傳承中,居家保護神們承載太多的文化傳統。

中國民俗的居家保護神太多了。水井神有水井公、水井媽;生育神有子孫娘娘;兒童神有鬼子母;防盜神有五道將軍;自由婚姻神有華嶽三娘;房帷神有床公、床母等等。我們就著重講兩個好了。

  • 廁神——保護受害婦女

我們古人認為在生活起居中,處處都是有神靈的,每天都要去的廁所也有它的保護神——廁神紫姑。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相傳,唐代山東萊陽有個叫何媚的姑娘,小聰明伶俐,知書達理。長大後何媚就嫁給了一個唱戲的。

武則天時期,壽陽刺史李景見何媚容貌出眾,就謀殺了她的丈夫,把她納為妾室。結果,李景的大老婆見何媚年輕漂亮就心生嫉妒,在廁所中謀殺了何媚。

因為死得太委屈,何媚的冤魂不散。每當李景去上廁所就會聽見女人的哭聲。後來武則天知道這件事後非常同情何媚的遭遇,於是就把她封為了廁神,也有傳言說是玉皇大帝封的。

後來就有了一個關於廁神的習俗。每年元宵節之夜,把廁神的形象做成紙人或者木偶放在廁所裡祭拜,嘴裡要念:"子胥不在,曹夫亦去,小姑可出。"子胥指的就是李景,曹夫就是他的大老婆,小姑自然就是何媚。如果祭拜的時候人偶動了,就說明廁神降臨。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不過關於紫姑的說法有很多,還有傳言是被呂后做成"人彘"丟進廁所的戚夫人。因為戚夫人的慘狀驚動了天地,就把她封為廁神。過去廁神的香火很旺,她除了管廁所,也能通過占卜詢問禍福,消災辟邪。

中國古代女性的地位家庭很低,把生孩子說成是汙穢的事情,放在現在根本沒辦法想象。古代婦女生孩子不僅會被說是汙穢,還可能把產婦趕進廁所分娩。所以婦女們就只能將這種無奈寄託在廁神身上,希望她能保護古代婦女的受害者。

  • 失戀保護神——泗州大聖

話說福建惠安和晉江兩個縣的交界處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洛陽江,非常危險。

宋朝蔡襄的母親懷他時,乘船過江受到了驚嚇。上岸後就說:"我兒子以後要是能做官,我一定讓他在這裡修一座橋方便行人。"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沒想到蔡襄果真做了官,並在母親的教導下來到這裡建橋。可是江水太急,直接把放入水中的石頭沖走了,焦急的蔡襄實在是沒有辦法。

有一天,一個白髮老人帶著一位美麗的少女從江上划著小船過來。老人對大家說:"誰用錢投中我女兒,就把女兒嫁給誰。"結果人們大把大把的投錢,卻沒有一個人投中,錢全都掉進了江裡。

原來老人是當地的土地,少女是觀音變的。他們每天吸引人來江邊投錢,幾個月後,江裡的銀子和銅幣不計其數,最終積累成了洛陽橋的奠基石。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觀音一看差不多了,正準備撤退。不曾想一個年輕人偷偷在她轉過背的時候掏出一大把碎銀子扔過去,竟真的打中了觀音。

後來老人把這個年輕人帶涼亭議婚,年輕人坐在涼亭後就再也沒站起來,原來是觀音把他的靈魂度化到西天成佛去了。後來他成為了民間膜拜的"泗州大聖",人們修建了很多供奉他的涼亭。

泗州佛原本以為能娶美嬌娘,結果卻遭遇婚變,成佛後對人間的痴男怨女很是同情。因此熱戀中的男女如果遭遇不順心,只要在泗州佛的腦後挖下一點泥巴撒在愛人身上,他們就能有圓滿的結局。可憐泗州佛的塑像沒有一個完整的,全都沒有了後腦勺。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古人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輕男女對婚姻常常沒有多餘的選擇,只能聽從父母安排。

有很多痴情的男女為了追求美好的愛情,歷經磨難,最終卻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在一起。這些禮教的束縛使這些痴男怨女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神靈身上,失戀保護神就應運而生了。

民俗信仰和宗教、迷信的不同

聽完這兩個故事,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不就是封建迷信和宗教信仰嗎?其實民俗信仰和宗教、迷信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 民俗信仰不同於封建迷信

從表面上看,民俗信仰和宗教、迷信確實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比如:把美好的願望都寄託在神靈的保佑,把不好的事情歸結到有惡靈作祟。甚至在中國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封建迷信是民俗信仰傳承的主要內容。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是封建迷信對民俗內容,用一種歪曲的手段造成了歪曲的認識。

封建迷信說白了是一種受到功利支配的欺騙手段。把自然現象用神靈、鬼怪進行曲解,再用占卜、祭祀等方式騙取人們的虔誠信仰、錢財。所以,搞封建迷信是惡俗的,對社會的危害性很大。

  • 民俗信仰不等於宗教信仰

從宗教方面來說,宗教就像一種有組織有紀律的正規軍,而民俗信仰就像一些有共同意願組建的民兵團。

宗教信徒有崇高的教主、有嚴格的教規、還有完整的哲學倫理體系。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佛教有主持、佛經,道教有道長、道德經。他們有固定的場所,有專職的執事人員。而民俗信仰卻沒有,它就像一種長期以來人們在生活中達成的某種共識。

民俗信仰是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它代表了人們的美好願望,體現了人們的老實和善良。雖然他和宗教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但並不受宗教的約束,也不受封建迷信的愚弄。居家保護神的誕生是基於“萬物有靈”,也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民俗信仰沒有固定的信仰組織,但總是自發的在某一個特殊的日子,一起做著同樣的某件事。甚至連信奉的神靈都沒有具體到某一個具體的神身上。如果問你誰是老天爺,你恐怕也答不出具體誰是老天爺。反正大家遇到問題都要問一問:老天爺,你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結語

人們信仰居家保護神只是在長期生產中形成的一種民間習俗。人們在自己創造的神佛面前跪拜祈求,希望能有美滿的姻緣,健康的身體。這種美好的願望是無可厚非的,誰都不會在這種滿足心理需求的方式上找不痛快。

我們的祖先創造的這些居家保護神,每一個都有傳奇的故事,鮮明的性格特徵。保護神被賦予的護佑功能是一種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這些民俗文化是歷史的沉澱,是文明的傳承,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最寶貴的,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文明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