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講“四十比三,妻離子散”,指哪三點?老祖宗治理家庭的良藥

在大多數國人的心目中四十歲就是一個“坎兒”,因為民間有一句諺語:“人過四十天過午”。大概意思是人生走到了四十歲關口,年齡、精力早已過了最佳狀態。而且諸如事業、家庭、財富等,很多事情也基本上在這一年塵埃落地了。

四十歲時人生已經走過了一半旅程,思想狀態、心理行為、言談舉止,也都早已瓜熟蒂落、順理成章。所以在四十歲這個尷尬的年齡段,想要讓人生有比較大的突破,或者說像年輕時一樣敢打敢拼,彷彿都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俗語講“四十比三,妻離子散”,指哪三點?老祖宗治理家庭的良藥

既然人生已經如此,又何必過於強求,這也是很多四十歲男女的共同心態。但是看到那些曾經遠不如自己的人,住著豪宅、開著豪車、夫妻恩愛、孩子出息,內心中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嫉妒和憤懣。此時一種從心底油然而生的不平衡,開始讓四十歲的你產生攀比之心。

正所謂“人生本無事,一切皆由心”。一旦在四十歲的時候出現這種攀比心理,不僅會讓自己過得特別痛苦,而且也會讓別人過得不舒服。所以,一定要謹記“四十比三,妻離子散”的俗世箴言,老祖宗傳下的治理家庭的良藥。

俗語講“四十比三,妻離子散”,指哪三點?老祖宗治理家庭的良藥

“四十比三,妻離子散”的涵義

《為政》中曾記錄過先賢孔聖人,對不同年齡段的闡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的思想中四十乃不惑之年,可以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當歲月如梭、光陰似箭,人生已到四十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突然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因為青春韶華已過時間依然在流逝,此時正處於人生最重要的關隘。如果能夠事業有成、家庭和睦,並且擁有聊以度日的財富,相信就不會出現恐慌心理。

俗語講“四十比三,妻離子散”,指哪三點?老祖宗治理家庭的良藥

但如果此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或者人生正處於不順遂的關鍵時刻,那麼就很容易出現“紅眼病”。於是就會滿腹牢騷心有慼慼焉,老話說的好“四十比三,妻離子散”,這其實也是老一輩給中年人的忠告。

第一、攀比財富,妒忌成性

表面上的財富包括金錢、房子、車子,俗語講“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尤其是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向“錢”看齊。因為有了錢就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也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

但是人到中年之後由於能力、精力,都處於一個穩步下降的過程。所以如果在三十而立時沒有積累財富,那麼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很容易捉襟見肘。在這種前提下就很容易產生攀比心理,一旦出現這種心理之後,就會做出很多不理智的事情。

俗語講“四十比三,妻離子散”,指哪三點?老祖宗治理家庭的良藥

有的人甚至會因為對財富過度渴望,會利用手中的權力或者其他方式,做出一些違背法律要求的事情。在這種情形之下就會受到法律制裁,進而導致身陷囹圄妻離子散。所以奉勸大家不要過度追求財富,錢雖然很重要但相比於家庭幸福來說,作為身外之物根本沒必要過於強求。

第二、不比子貴,空留遺憾

現在社會由於競爭壓力特別大,所以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被家長領著去上課的興趣班。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將來長大之後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但是這種揠苗助長的方式,卻很容易導致孩子因壓力過大而讓人失望。

俗語講“四十比三,妻離子散”,指哪三點?老祖宗治理家庭的良藥

事實上很多父母都是打著愛孩子的幌子,進而讓孩子去實現自己未完成的理想。這種做法不僅會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而且還會扼殺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李安曾說:“我不要他們對我孝順,他們愛我就行了”。

第三、不比出身,切莫自卑

在2000多年前陳勝曾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思想雖然很積極而且也符合社會現實。但是卻忽略一個客觀存在,那就是出生在貧窮或富貴家庭,根本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事情。所以人到四十之後千萬不要比出身,畢竟這種東西根本沒有可比性。

常言道勤勞可以致富、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如果自己出身於普通家庭切莫自卑,因為父母沒有給予我們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去獲取。雖然已經是四十歲的中年人,但是“歐洲有一句諺語:生命從四十歲開始”。

結 語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產生攀比心理,因為思想不成熟或社會經驗比較少。出現這種想法其實尚可理解,但如果已經到了這還不依不饒的攀比。並且因為過度攀比而出現不良後果,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妻離子散”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