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曾國藩有言: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你怎麼看這句話?

仁醫劉郎YC


曾國藩談論了做官的第一要義:耐煩。耐煩不僅是為官的第一要義,恐怕也是做人的第一要義。曾畢生磨鍊自己的心志和耐心,終成一代棟樑。在曾的人生信條中,磨礪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他深信人的資質固有天生然而更多的在於磨礪與涵培,磨礪能改變一切天性。

此處所謂的耐煩,就是要控制住自己頭腦中的怒火和經受住別人相求的麻煩之事。平常經常聽見有人說別人: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或者說自己活得太沒勁,就是此時不耐煩的心情。成大事者必須學會耐煩才能把難做的事做下去,把沒有希望的事做好。

能忍一次就能忍耐三次,一旦這種本事形成習慣,就會奠定成就大事的基礎,因為能耐得住火🔥燒和麻煩,能忍耐瑣碎痛苦軟劍之人,對於那些大風大浪,刀光劍影的硬傷外傷,反而有一種不失平衡的把握和不喪失方向的定力。

所謂耐煩,乃是耐得煩處,人只有耐得煩處,苦悶,寂寞等此無奈之事,才有可能錘鍊一顆堅韌不拔的平常心❤,然而有此平常心的人才能受得了各種考驗,涵培安靜的內心世界,來面對各種風浪和難關。

古人曾說:任何學問,遠望皆如一丘一壑,近觀則成泰山滄海,自古學問如此,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皆是如此,無論有著多大雄心壯志的人每天面對的依然是被切割成一分一秒的生活,耐煩是人最應該懂得的道理,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起步都是不容易的,都是按部就班的。

生活本身就是平凡的瑣碎的,人生的光燦爛只是偶爾的,而平淡無奇的生活才是持續的,任何一個人都不例外,看到別人鷹飛蝶舞的光芒須知道這只是暫時屬於你我的一剎那,能夠燦爛的只能是瞬間的,暗淡無光才是漫長的,用一顆張揚的心去面對日常生活,這樣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只有能用忍耐克制,收斂的心❤去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看透生活的人。

深透其宗的,懂得默默不語卻氣吐如蘭,半信半疑的,時常覺得日子過得不耐煩,時好時壞,任隨遭遇而不能自己,處處爭強好勝,儘想妖嬈絢麗,蜂狂蝶舞之人,一生為喧囂浮華狂奔不已,朝未聞道,夕卻已死。


漢水江哥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曾國藩,晚清重臣,著名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著有《曾文正公集》,他是湘軍創始人和統帥。

雖然本人有一些清高甚至孤傲,但是他的為官之道,缺被人津津樂道。他曾不止一次告誡自己部下,做官首先心態要穩,尤其要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耐,就是耐得住寂寞,要忍耐 ,不能急於求成。煩,要心平氣和,不能煩亂。

不能為了求官而按耐不住心性,心情煩亂。更不能為了求官,而不擇手段。

如果說,一旦上司賞識你,手裡有了一定權力,那麼看你怎麼看待,使用權力了。

如果你得不到上司欣賞,也不要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來。對待群眾要熱情,不要心不在焉 ,更不能反感不耐煩。

老百姓提出的問題和要求,要給予重視,必要的話,要耐心解釋,不能有厭煩情緒,對百姓不屑一顧,嗤之以鼻。都是不可取,必須改正。

對老百姓要負責任,真對待老百姓的每一件事。一定要踏踏實實幹好本職工作,做好自己份內事。這樣早晚有一天,一定能等到上司賞識並重用的。

雖然曾國藩提出的為官須以耐煩為第一要義。是從地主階級,自身利益為出發點,最終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但今天仍有積極借鑑意義,特別是曾國藩的清政廉潔 ,仍值得從政者學習。

有一次接到弟弟曾國荃來信,瞧不起自己同事 ,跟曾國藩發牢騷。

他告誡說,絕對不能有不耐煩情緒,更不能表現出來。否則就不能跟同事和平相處,同事之間一定要和睦,才能一起共事。一定要從容平靜才能產生智慧 ,才能處事不驚,安穩如山。

曾國藩經常跟同僚說:“耐煩就是訓練自己要不急不躁,無怨。時刻 保持平常心態,清醒狀態 ,清醒就能安靜,安靜才能穩住下屬,才能做出決斷,穩定局勢,不然急忙慌亂,只能事情越辦越遭,甚至產生嚴重後果。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1862年的一天,曾國藩率部追擊捻軍,沒有追上,這時候天色已晚,打算第二天繼續追擊,安營紮寨了。夜裡,所部大營突然遭到捻軍偷襲,當時湘軍衛隊只有一千多人。

部下都驚慌失措,甚至準備要突圍逃跑。此時曾國藩沒有走出大帳,也沒有下達任何號令,部下趕緊進大帳一看,曾國藩在行軍床上躺著呢 ,沒有一絲慌亂,部下以為大帥心中早有計謀。主帥都沒慌亂,部下也都按部就班,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捻軍一看,曾國藩大營一切如常,認為其中必定有詐,猶豫不決 ,不敢前進,最後撤退了。這些都是他平時心性的修養,才能關鍵時刻,化險為夷。

所以,當官第一要義耐煩兩字,其中的含義和哲理,是多麼的深刻。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處理各種事情也是大有裨益的。


原話歷史


這是曾國藩總結做官的基本準則,其中“耐煩”也就是不厭其煩,從小事做起,事必躬親,才能夠隨時把控全局,這是曾國藩給他的弟弟曾國荃的信中所提到的。

曾國藩從大局考慮,從小處做起

曾國藩是湘軍的靈魂人物,也是晚清政府中起到支柱作用的重臣。曾國藩在創建湘軍後,開始並沒有受到朝廷的重視,甚至幾度難以維持,也是在曾國藩堅韌的性格支撐下,在夾縫中得以生存。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將湘軍發展壯大,這與他的大局意識分不開的,不計得失,最終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獲得了清政府的重視。

曾國藩對湘軍的作戰指揮,事無鉅細都親自參與,可以說是日理萬機。但他對一些小事,也從不怕麻煩。他曾說“事事從小做起,則大事可成矣。”清末的蔡冠洛曾說:“曾國藩在擔任兩廣總督的時候,所有的章程沒有不是他親自制定的,所有的文書都有他圈點的痕跡。”在與太平軍作戰時,他還親自參與研究槍炮的彈藥打不遠的原因,在將原來的生鐵原料改為熟鐵後,解決了這個問題,使炮彈的射程多出了一里多地。

曾國藩還要求下屬做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就是要做到事必躬親,不要怕麻煩。在要求屬下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他認為只要自己行為端正,所下的命令,屬下就會遵從,否則,是很難令人服從的。

曾國藩認為做事要有章法

曾國藩為官多年,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公文,他對自己定有規矩,要求當天的事情必須當天做完,決不允許積壓。每天他都會天不亮就起床、早讀、用餐,這一習慣他一直堅持一生。曾國藩每天早上會向農民種地一樣,對當天要做的事情一一進行分派,要求按期完成。

曾國藩的“勤”是眾所周知的,有人說,曾國藩小的時候其實有點愚鈍,但是他正是靠著“勤”

字,得以出人頭地。曾國藩另一個特點就是“韌”,從湘軍初創時期,可以看出來,當時曾國藩的處境非常困難,湘軍到了無米下鍋的地步,也被地方官員排擠。後來,在與太平軍作戰期間,每次失利,都會遭到朝中一些大臣的唾罵。他自己也曾說“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是和血吞之。”雖然他遭遇多次挫折,甚至兩度要投水自盡,但最後,都以其“韌”性得以度過。

曾國藩從不發牢騷,不怨天尤人。他認為只有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不急功近利,為官從政,做到耐煩,尤為重要,而如何能做到耐煩,關鍵是修心,修煉一顆耐心。才能發現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確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