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孩子沒有成為你想要的樣子,因為你建造的只是海市蜃樓

談教育:孩子沒有成為你想要的樣子,因為你建造的只是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

小牧十二歲了,是牧老闆(一家餐飲公司的老闆)的獨生子,現在正一臉委屈的站在一旁。小牧的父親氣憤地說,“我為了你上這個學校求了多少人,你竟然敢在數學課上畫老師的畫像!”

他又一臉無奈地對我說,“你知道的,我對小牧要求挺嚴格,不聽話我就揍他,再不行我就不讓他吃飯,讓他好好反思。可是,這孩子怎麼不長記性呢。”

我問,“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一般在忙什麼呢?”小牧爸爸說,“他的功課我也輔導不了,我就看手機,有時也會談談生意。不過,只要我在家,我就會盯著小牧的學習。我看的很緊,過十幾分鍾我就會去看看他是不是在學習。”

“那他媽媽在幹嘛?”“哎,最近生意不好做,她就跟一幫人打打麻將什麼的。”

我腦海中出現了小牧家的場景,父親談生意,母親打麻將,他還有心思學習嗎?小牧父母希望孩子懂事成績好,但卻並沒有從自己教育方式上反思。

談教育:孩子沒有成為你想要的樣子,因為你建造的只是海市蜃樓

01 父母一廂情願希望孩子優秀,卻忽略了家長的言傳身教

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父母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數據顯示,父母對子女的經濟支持資金分配中,37%將投向教育,所佔比重最大。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讀接受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學校,將來才能夠找份體面的工作。在他們看來,接受了好的教育,將來飛黃騰達不說,至少也能夠衣食無憂。

可結果呢?經常事與願違,父母訴苦道,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孩子,我們辛辛苦苦上班賺錢,花錢讓孩子上補習班,可學習成績還是踏步不前!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機,通過孩子的說話和行為模式,就可以看到其父母的樣子。

俞敏洪曾說過,他繼承了父親的寬厚,又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但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上投資了不少,卻忽略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他們平時對孩子不管不顧,“我沒那麼多精力,我上班都累死了。”

可是,如果孩子犯了什麼錯誤,他們就會怨言滿天,把工作上的氣都撒到孩子身上,根本不去想想是什麼導致了孩子的錯誤。

假如父親動輒打孩子的母親,總是以暴力解決問題。那麼,孩子以暴力解決小夥伴之間的爭執,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父母是家裡的權威,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對象,自然就把父母的行為視為金科玉律。


談教育:孩子沒有成為你想要的樣子,因為你建造的只是海市蜃樓

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潛藏著許多神奇的基因,哪怕一次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都會反映出他的家庭、長輩、乃至遠祖的鮮明特點。這些特點不僅僅指智商、天賦,也有家學淵源和道德積澱。

如果孩子的父母學識淵博,溫良敦厚,那麼孩子就會善解人意;如果父母缺乏原則,自私狂妄,那孩子的言行也總會讓人生厭。

某書記的女兒在幼兒園惹是生非,老師予以批評教育,但是女孩母親卻以丈夫是某某書記威脅,讓老師道歉。

可以想象,這個孩子在未來的某一天,會對自己的父母粗魯無禮,讓自己父母難堪。那時,她的父母會不會想到作繭自縛這個詞。

聰明的父母,是能夠審視自我,願意與孩子一起成長的。他們也願意花時間瞭解孩子,對症下藥地教育孩子。

父母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成敗。

02 懂得孩子理解孩子,讓海市蜃樓有源可循

我們都知道,海市蜃樓是由於光的折射形成的,是一種虛擬的景象。但折射出海市蜃樓的原景確實是存在的。

如果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一言一行,認真地付出,那麼,也會有那麼一天,你會看到孩子的光彩表現,讓你感覺到出乎意料的滿足感。

要想家長有滿足感,首先要讓孩子有邊界感和成就感。

先來說說邊界感。

前段時間有一個小視頻,視頻裡有一個女孩和媽媽吵架了,她坐在床上一邊哭一邊怒吼:“你們出去,我想靜靜,你們就讓我一個人呆一會兒好不好!”

談教育:孩子沒有成為你想要的樣子,因為你建造的只是海市蜃樓

很多父母以愛之名來干涉孩子的隱私。而小孩,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都希望獨立,想擁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父母最好以尊重的方式來贏得孩子的信任,同時家長也要信任孩子。

孩子雖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明確邊界,是父母的最高智慧。

有了邊界感,孩子也會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也會學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再來看看成就感。

麗麗在諮詢室痛哭流涕,“我不知道要怎麼樣,爸爸才會滿意。他總是指責我,我在他眼裡沒有任何優點,我恨我自己,我就不應該活在這個世界上。”

談教育:孩子沒有成為你想要的樣子,因為你建造的只是海市蜃樓

可在與其父親的交流中,發現她的父親其實是關心她的。

麗麗父親問,“看得出她很努力,但是,如果我表揚她,她就驕傲了翹尾巴了,退步了怎麼辦?所以,我只有一直鞭策她,她才會一直進步。”

我問她父親,如果你在工作中非常努力,完成了一件很難的工作任務。這個時候,如果上司說,“你還做的不夠好,你原本可以做的更好。”那麼,你會不會覺得委屈呢?

他沉默了一會說,也許會覺得委屈吧。

很多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因為無論自己多麼努力,父母總是覺得不好。那種無助的悲愴感,實在讓人揪心。

所以,要經常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有進步時給與肯定,遇到挫折時,耐心疏導。

孩子,是上帝賜予父母的禮物。

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那麼,隨著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在孩子慢慢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也慢慢地讀懂了孩子這本書,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

作者簡介:惠誠雲,心理講師。愛寫作,愛生活,有緣人必會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