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中醫針灸針

中國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誕生了無數燦爛的文化,我們的中華文明在各行各業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醫學領域也是如此。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中國的先祖就發現了中草藥在治療疾病方面的作用,並將這些經驗積累起來,成為了獨一無二的中醫體系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中醫藥櫃

而在中醫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元朝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時代,在元朝統治下的極短時間裡,中國的醫學文化體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由於元朝政府是少數民族掌權的,因此其引入了大量之前中原地區不流行的少數民族文化,其中就包含豐富的醫學知識,無論是回回人的醫術還是蒙古自身出色的外傷治療手段,都是對中醫體系的極大豐富。

除此之外,在元朝時期將儒生和醫生聯繫起來的做法也讓醫生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再加上元朝政府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醫學知識,這都對於醫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這也是元朝時期中國醫學取得重大發展的原因。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時期中國國內的醫學體系構成

中醫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成果,在元朝政府入主中原之前的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由於當時的中國長時間處於戰亂之中,導致中國國境內的醫師長期不足,城鄉衛生條件也十分差,很多常見病的發病率也是比較高的,國民的平均壽命是相對較短的。

在當時中醫的理論雖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於醫生數量不足,加上當時的百姓普遍生活貧困,這就讓百姓們更多選擇通過自己照方抓藥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這樣的效果自然是比較差的。而這也需要一定的醫學基礎才能實行,因此這時的大多數百姓都是通過祈禱,或者求助於道士,巫覡來驅除病魔的,這樣的做法顯然更加糟糕,這讓當時中國國內的醫學環境十分糟糕。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中國古代的巫覡

在元朝政府統一了中國之後,許多少數民族居民得以進入內地,這對於中國國內的醫療體系是一個極大的補充,而且這些醫生在進入中國之後,與當地的中醫也有一定的交流,這讓中國國內的醫學知識體系得到了極大豐富。

當時跟隨蒙古統治者進入中國的外族醫生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回回醫師。還有一種是蒙古醫生。由於之前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國征服了中亞地區,大量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都選擇歸附於蒙古帝國,在元朝時這些人都被統稱為回回。蒙古士兵在攻取城池之後往往會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但是遇到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他們就會對其網開一面,並將其收歸己用,醫生就是很受重視的一批人。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回回人騎兵

因此在蒙古政權進入中國的時候,他們就帶來了一大批迴回醫師,由於前面提過在元朝初年的時候,中國國內的醫療條件並不是很好,因此這部分回回醫師也加入了為百姓診療的行列之中。回回醫師們大多學習的是伊斯蘭醫學,這和中醫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他們使用的藥物並不是中藥中常用的湯劑,而是以丸散膏丹等中成藥為主,這樣的製藥方式對之後中醫的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於此同時他們與中醫講究調理的理念不同,他們有著十分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在回回醫師進入中國之前,這樣的治病方法在中醫中是不常見的,而他們的到來不僅幫助中醫解決了一部分疑難雜症,更讓中醫的理論體系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和完善。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中藥湯劑

除了回回醫師之外,在蒙古人中也有專職醫療的人員,不過他們並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也沒有成熟的醫學知識體系。蒙古族中最好的醫生往往都是久經沙場的將領,他們的醫學知識也大多與外傷處理有關。

比如南征北戰的成吉思汗就是一名有著出色急救經驗的人,一次在他與敵軍作戰的時候,其麾下將領布智兒在戰鬥中身受重傷,因為流血過多而昏迷不醒。此時成吉思汗便命令手下的僕從牽過來一頭壯牛,將其開膛破肚之後取出內臟,讓人把布智兒放在牛腹之中。在熱血的刺激下,布智兒果然緩緩醒轉。此事在《元史·布智兒傳》中有如下記載:

"太祖親視之,令人拔其矢,血流蒲體,悶僕幾絕。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納布智兒於牛腹,浸熱血中,移時遂蘇。"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成吉思汗在長期的征戰中積累了一定的醫療經驗

而在之後的戰鬥中,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在戰鬥中身受箭傷,成吉思汗立即命人咂去傷口上的鮮血,之後又命人用火把炙烤窩闊臺的創口,這樣的急救手段和現代醫學中的消毒手段有一定的類似之處,由此可見蒙古人在常年征戰中還是積累了一定程度的醫學經驗,而這些經驗對於之後中醫理論的發展也起到了不小的促進作用。

在元朝政府統一中國之後,他們不僅帶來了外族的文化,也帶來了外族的人才。其中回回醫師和蒙古族的醫生對於當時醫療人才相對匱乏的中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他們的到來讓更多的病人可以接受專業醫師的診療。而且他們的醫學理論和診治經驗對於中醫的理論體系也是十分有益的補充,這對於之後中醫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醫生數量的增加及醫生地位的提高

在前面我們提到過在元朝初期中國國內的醫療環境並不是很好,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缺少醫生,而且大眾對於醫學的認知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元朝年間,這兩個問題都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這也讓中國國內的醫療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元世祖忽必烈開設了醫生學校

首先是醫生數量的增加,在元朝時統治者們意識到了醫生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便從一開始就著手解決醫生數量不足的問題,而他們提出的辦法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元朝政府建立了專門的醫師培訓機構,這種機構不僅僅存在於帝國的都城,在全國各個路府州中都有開設。

當時政府在各地招收醫戶和買賣藥材之人的子弟入學,對他們進行培養,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合格的醫師。由於擔心這樣招來的生源數量不足以滿足國內對於醫生的需求,元朝政府還鼓勵其他良家子弟前來入學,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元朝政府對於醫療問題的關切。其鼓勵良家子弟入學的政策在《元典章‧禮部五‧醫學》

中有如下記載:

"若有民間良家子弟,才性可以教誨,願就學者聽。"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師徒相授的教學方式讓中醫傳承變得困難

不過這些由政府統一培養出來的醫生中似乎並沒有湧現出什麼傑出的人才,這說明這種新興的醫生培養體系與之前中國傳統的師徒相授的傳承體系相比似乎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不過這些人雖然沒有成為名醫,但是在處理一些常見疾病方面還是綽綽有餘的,這些人的出現也讓元朝時國內醫生數量短缺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前面提到了中醫的傳統傳承方式是師徒相授的方式,這樣的傳承方式在培養人才數量上雖然不能和官方的學校相比,但是卻能更好地保證繼承人的醫術水平,這些人也是元代醫學理論發展的真正推動者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元代名醫羅天益

在元朝時這種傳承方式也有兩種常見的方式,第一種是家學的傳承。在元朝時有專門的醫戶,這些家庭中的人要世代從事醫學相關的工作。由於中國古代的時候十分強調家學淵源,因此在這些醫戶家庭中都有著長時間從醫積累所得的經驗和相對完善的理論體系,因此這些醫戶的後人也往往有著十分出色的醫術,像河間名醫王彥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而除了這種家學傳承之外,就是比較典型的師徒相授了,向元代名醫羅天益就師從名醫李杲,而後來的朱震亨又得到過羅天益的指點。這些名醫在招收學徒的時候對於學生的人品和資質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因此其培養出來的醫生也大多有著過硬的醫學技術,這些人也是元代名醫的重要構成部分。

因此元朝政府開設的醫學學校和這些傳統醫師形成了很好互補,既培養出了大量的普通醫生來滿足百姓們的醫療需求,也保證了高水平醫療人才的延續,讓中醫的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讓元代的醫療條件明顯好於前代。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元朝名醫朱震亨

元朝時期除了保障醫生數量之外,還出現了一項轉變就是醫生在社會上的地位提高。說起這件事,有一個名詞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儒醫"。儒醫,顧名思義,就是指有著一定儒學素養的醫生。在南宋之前,醫生和儒生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職業,兩者之間的地位差距也十分明顯。而隨著兩宋時期儒家文化的高度發展,全國各行各業的人民對於儒家文化都稍有涉獵,醫生也不例外。

這些人也逐漸被人們稱為儒醫,而當時有一些世家子弟也開始投身於醫學事業,這才讓南宋晚期出現了儒醫這個稱呼,而這種稱呼的出現讓儒生和醫生之間的隔閡被打破。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能夠入仕為官的儒生的地位是十分尊崇的,而吸納了他們的醫生的地位在這時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古代儒生形象

而在元朝時,由於儒生的地位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因此有許多儒生都轉投到醫學領域,這讓儒醫成為了十分常見的醫生種類。這些人有著比較好的知識基礎,因此他們對於醫學知識的掌握比起那些江湖郎中來要好不少,儒醫也漸漸成為了名醫的同義詞,再加上百姓們對於儒生普遍還抱著尊敬的心態,這讓醫生的地位在元代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元朝時期中國國內醫生的數量有了顯著提升,醫生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這對於國內醫療條件的改善和醫學理論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而元朝也因此成為了中國醫學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發放科普讀本,大眾醫學知識的改善

科普這個詞看起來和中國古代的背景格格不入,但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各朝政府就十分注重對於人民的教育,積極向他們傳授生活中必需的知識,這就是現在科普的雛形。前面提到過在元朝初期的時候,還有許多百姓因為請不起醫生而選擇自己照方抓藥,這樣的行為十分危險,在當時也造成了不少的醫療事故,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元朝政府在增加醫生人員儲備的同時,也對大眾進行了一定的醫療知識科普,希望他們能夠減少犯錯的幾率。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樸通事諺解》書影

在當時有一些官方出版的識字讀本,在這些讀本中經常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對民眾進行教育。而在元朝發放的讀本中,與治療疾病相關的事例頻繁出現,這些事例除了讓大家瞭解某些常見病的症狀之外,還在裡面列舉了常見的藥方,以及服用方法。如此以來民眾們在遇到相似的情況之後,就可以自己去藥店抓藥來進行治療了。在《樸通事諺解》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我旋合與你藿香正氣散,吃了時便無事了。帖兒上寫與你引子,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然後吃進食丸,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藿香正氣散中要用到的藥材

除了基礎的識字讀本之外,元朝時期還出版了一本《事林廣記》,這是一本在當時十分流行的日用百科全書,裡面對於生活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都有所總結,其中就包括醫學這一大類。在這部分的內容中,提到了各種常見病的症狀,以及相關的用藥和診治方法,對於常見的毒物以及解毒方法也有一定設計。而這些內容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元朝百姓能夠在遇到相應問題的時候進行自我診治。

雖然羅天益等名醫對於這種診治方法十分不認同,認為這種行為經常會導致病情惡化,但是不得不說在很多時候其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並且這樣的科普也讓大眾對於中醫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這對於之後中國的醫學發展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的。

文化交流帶來醫學發展高潮,元朝政府為中醫學發展做了哪些努力?

去藥鋪自己抓藥是元朝時十分常見的事情

結語

生老病死是人類永恆的話題,醫療問題也一直是關係民生的大問題。在中國歷史中相對短暫的元朝對於中國醫學的發展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與元朝政府的努力和他的多民族性質是分不開的。

首先元朝統治者帶來了大量來自中亞地區的回回醫師,他們和蒙古人自己的醫師一起成為了中國醫療體系的有力補充。他們在完成診療工作的同時也將自己獨特的醫學文化帶入了中國地區。無論是回回醫師出色的外科手術技巧還是蒙古人豐富的傷病治療經驗都是對中醫理論體系的有益補充,這對於中國醫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元朝政府在培養醫師這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其開設的醫生學校培養了大量的醫師,緩解了國內醫生不足的問題。於此同時他們還在醫學科普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其出版的《事林廣記》等書籍對於醫學知識的普及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是中醫文化傳承不息的重要條件。在這些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元朝時的中國醫學也迎來了其發展的高峰。

參考文獻

1《元典章》

2《元史·布智兒傳》

3《樸通事諺解》

文章內容來自今日頭條:鴻儒說史 獨家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