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应作何解释?

封护胜463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这两句诗出自王维五言律诗《归辋川作》。全诗如下: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本诗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暮春时节回归辋川的情景。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疏钟远扬、暮霭沉沉、渔樵归歇、山谷凄迷的美丽画面,“疏钟”、“渔樵”、“远山”、“白云”等意象营造出诗人悠然自得、独爱山水的心境。颈联描写了细弱的菱蔓随流水摆动不停,轻盈的杨花在空中自由飞舞。“菱蔓”的特点是柔弱,“杨花”的特点是轻飘,这两个意象寄寓了诗人对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柔弱者的悲悯之情。飘忽不定的景色使诗人神思恍惚,增添了暮春伤感的情绪。尾联化用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之诗意,状物抒情,含蓄蕴藉,进一步流露出诗人追求自由而又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诗人将眼光投向东边的水畔高地,只见暗绿色的春草欣欣向荣。可是,这样的暮春景色又能够留住多久呢?黄昏时分的春草触碰到了诗人内心柔弱之处,他惆怅满怀地关上了辋川的柴门,让春色留在记忆里,留在想像中。暮春美景绚烂耀眼,也是倏忽易逝的,人生的短暂与脆弱,不亦如此?

       王维的山水诗以画入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全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富有音乐美。






观照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何义?

东皋:肯定不是地名,相对于“柴扉”而言,是东南方的一个山坡或田园。为什么呢?因为有“春草色”来陈述的。

惆怅:一种愁思或处于无解状态的境地,有失意心中满但又无奈得不知所措。

柴扉:好理解是几块木板拼成门和门框,古时候家家户户多木制门。

由此可知,“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即是:东南向的山坡田园由于朝阳而呈现出草木青色,(我内心思忖)独自一人面对春景感到很无奈,于是便无心欣赏,关起门来倒落得个清静。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岀自那里?

大家都知道王维这个人,晚年信佛、无心仕途,用秦禄购置一处别墅。于是,作赋一首诗《归辋川作》: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显然全诗写景颇多,由近及远、由静生动,独一句“惆怅掩柴门”刻划了自己的心情。为什么是“掩柴门”?而不是干别的事呢?请阅读王维的另一首诗《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诚然,王维独爱“柴扉”,且日常会依靠柴扉深思或远望。

如何理解“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想来“东皋春草色”,这就是诗人眼前一幅画,只不过添加了五个字,变成了实体。正如苏轼评价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

“惆怅掩柴扉”,仅是一个动作描写,但不是一般的习惯性动作,而是一种内心情绪带动而故意掩上的。说白了就是诗人借景感怀不适应的表达,某些方面可以看出诗人的为难之处:一方面厌倦官场,另一个方面又恋栈想奉禄,过在了个半官半隐的生活中。

一言以蔽之,“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一外一内,很不协调。本该春草色青人心爽,无奈眉头紧锁把门栓。如此这般境地,实属诗人随俗浮沉而导致的。


杜象应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欲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归辋川作。

在王维的禅意人生中,“辋川”应是他生命中重要的港湾。不过,在这首诗中“辋川”好像也不能让这位一向拥有禅家空寂内心的诗人平静下来了。

钟声在辋川谷口响起,那清亮的钟声让整个谷口仿佛都被震颤得要轻轻跃动起来了。抬头望去,只见山上的打柴人、水畔的捕鱼人渐渐显少了,远处的山峦则渐渐笼罩在暮色之中了,而诗人便在这苍凉的暮色中,独自向白云飘飞处的家园归去………

诗人经历安史之劫乱,被迫做了“伪官”之后,难言的伤痛无以平复,于是便投映在了柔弱的菱蔓与轻飘的杨花之上。其实,人世之间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

“菱蔓”与“杨花”又岂在少数?所以,何须细究诗人如此兴感之由?但从他带给我们的富于内涵的意象中,品出一分人世的感伤之味来,不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回味与思考吗?

而那暮色中东皋上生机茂盛的春草之色,到底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惆怅呢?是羡慕春草的盎然活力?是感伤春草也如菱蔓、杨花一般质弱命轻,只能拥有无法对抗时间流逝的短暂生命?

随你想去吧!

诗人关上了“柴扉”,却打开了任你想象的“窗扉”。

这首诗中的“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主要寄寓了诗人对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柔弱者的悲悯

之情。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东皋是指水边高地,诗人将目光投向东边的水畔高地上。那里,春草一片,呈暗绿之色。

这黄昏时分的春草再次碰触到了诗人内心的伤痛了吗?

不知道。只是,诗人满怀失意关上了辋川的柴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伤感、愁闷、失意、忧伤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