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略持續深化 從平安一季報看頂級公司的“過冬”本領

作者|柯怡

4月23日,中國平安發佈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三個月期間業績,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0.63億元,同比下降42.7%;但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仍實現同比增長5.3%,達到359.14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內第一季度GDP同比下滑6.8%。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下滑最多的一個季度。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線下業務受阻、市場利率下行、全球經濟大環境波動加劇,面臨種種不利因素,對於近期陸續發佈的險企業績,投資者心裡或已預留了一些下探的空間。

從一季報來看,平安眾多業務板塊中,壽險及健康險受疫情影響較深,一季度新業務價值為164.53億元,同比下降24.0%;產險、銀行等業務表現較佳,仍保持增長態勢;平安科技業務值得格外關注,科技業務總收入198.44億元,同比增長6.0%。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平安智慧城市等各項業務均快速發展。

平安科技手段還運用於壽險、產險、銀行等各個業務板塊,有力減緩了疫情衝擊。顯然,經過充分的前期準備與持續投入,科技已成為平安的核心“過冬”本領之一。

AI填補80%的線上保險真空

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下挫在意料之中。

根據過往經驗和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春節是保險業一年中的銷售旺季。在這個“開門紅”時期,保險公司會拿出最好的方案、最好的產品,以此激勵員工、反饋用戶。

但是,今年的疫情給保險業澆了一盆冷水。

2月3日,股市開盤暴跌,保險行業也受到波及。A股開盤第一天,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多家保險企業都表現不力,平安表現最好,也有6%左右的跌幅。

即便如此,將影響全部歸咎於疫情,未免有些偏頗。

《2018年互聯網保險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線上保險的市場規模佔比仍然不到20%。疫情衝擊下,線上保險市場的真空和缺位,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保險業的階段性失利。

相比於03年的非典,科技手段的豐富改變了行業生態。藉助於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保險公司能對用戶需求進行精準洞察,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產品的講解與銷售過程。

3月14日,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在一次直播中,展示了支持代理人日常銷售和客戶經營的三大工具:代理人專屬的智能助理機器人AskBob,提供全流程保單服務、構建與客戶之間溝通橋樑的金管家App以及代理人銷售及管理工具“口袋E”APP。

值得一提的是AskBob,這是中國平安自主研發、為每個代理人配備的智能搜索引擎及AI輔助決策工具,能解答各種疑問,還可以模擬銷售場景訓練。

毫無疑問的是,疫情肯定會加大保險公司向金融科技方面的滲透和轉型。以AskBob為代表的智能工具,能幫助代理人更好地提升自身業務水平,進一步促進保單的轉化與客戶服務的精準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1%投入帶來的企業鉅變

危則思變。

傳統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線下業務巨大,本質上是一種“人力輸出”的模式。面對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銀行業和保險業都需要求變、求發展。

2017年,平安確立了“金融+科技”的雙驅動戰略,一方面,通過產品、服務和科技創新,創造極致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通過豐富的場景開發,打造成熟的科技應用,擴大服務範圍的同時獲得輕資本回報。

平安每年將營業收入的1%投入科研,成果顯而易見。

據季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末,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2550項,累計達23933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此外,2019年,平安科技業務總收入 821.09億元,同比增長27.1%。截至2019年12月末,科技公司估值總額高達691億美元,是僅次於壽險和銀行的第三大業務。

這些科技成果,廣泛應用於疫情期間,為抗擊新冠肺炎作出了貢獻。

以平安好醫生的AI輔助診療系統為例,其包括四大板塊:智能重症監控系統、AI智能輔助問診系統、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和智能醫療安全監控平臺,這些系統能夠助力醫生更高效地解決問題。

早在5年前,平安好醫生以30億重資投入AI Doctor。AI Doctor能做大量基礎性工作:語音和圖文交互、引導用戶準確描述病症,形成結構化病史,提供智能診斷方案供後端專科醫生參考。

這一系列工作讓醫患雙方的連接、交流更為順暢。如今,平安好醫生市值已達1224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平臺累計訪問人次更是高達11.1億。

服務B端的平安智慧醫療也利用計算機視覺、NLP、知識圖譜等技術積累,幫助疫區進行疫情防控和輔助篩查。

從2月21日起,平安智慧醫療新冠肺炎智能閱片系統就覆蓋全國21個省和31個地,落地包括武漢在內的全國1500多家醫療機構,為2000多位病人進行了遠程閱片服務。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高孟軒說到,閱片系統能在15秒左右出具智能分析結果,準確率高達90%以上。截止目前,該系統篩查出了2萬餘名疑似病例。

平安醫保科技則從醫保、商保的角度,為各個省市積極搭建宏觀的決策大數據系統。

早在2014年,平安醫保科技就和廈門人社局合作,搭建了智慧醫保信息管理平臺,通過平臺中的“重點藥品監控”,識別異常刷卡騙保人群。

疫情期間,平安醫保科技旗下的健康檢測中心,還派出了移動CT影像車,通過移動CT影像車篩查5304人;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樣本共計33113個,為基層的篩查任務提供了一個“更優解”。平安醫保科技董事長兼CEO方蔚豪說到,兩年前就已經佈局該(移動CT影像車)業務,而該團隊已經開展了600多場基層篩查和鄉村義診。

自疫情爆發至今,國內大大小小的器械廠商、醫療AI創業公司,拿出了許多優秀的軟件解決方案。但像移動CT影像車這種需要軟硬件高度集成的“小型航母”,並不是短時間內的科技成果,而是從底層科技入手,紮紮實實地打磨、適配,才能做到如今的“召必戰、戰必勝”。

旱斯具舟,熱斯具裘。

佈局科技,既要有居安思危的決心,也要有“板凳寧做十年冷”的耐心。在新冠疫情的考驗下,企業再次深刻認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對平安而言,疫情是對過往十餘年科技投入的一次檢視,也是一次新的考驗。正如平安在一季報中所述,今年是“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轉型深化的關鍵之年。相信平安的前瞻性科技佈局,將持續作用於未來業績表現,創造更大的價值回報。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