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老師打我一巴掌!”發現孩子告假狀,家長應該怎麼做?

媽媽,今天老師抽了我一巴掌。”

“媽媽,今天小朋友們壓在我身上,我快不能呼吸了。”

“媽媽,今天老師吼我,還把我推下樓了。”

……

當孩子放學回家後,跟你告這個人的狀,告那個人的狀,你會是什麼心情?是冷靜思考一下孩子說的真假,還是立即打電話質問老師?


媽媽,老師打我一巴掌!”發現孩子告假狀,家長應該怎麼做?

誰說孩子不會說謊?孩子說謊是大人教的?

案例

小宇媽講述:

有一次兒子從幼兒園回來,膝蓋上破了一塊皮,我問他是自己摔的嗎?他說是兩個小朋友欺負他,將他推倒在地的,而且是誰推的、怎麼推的,每個細節都說得很清楚。我想老師也太不負責任了,很氣憤,正想打電話給老師,孩子他爸回來了。孩子爸說孩子膝蓋上的傷是早晨送去上幼兒園的路上,不小心摔的。不知道兒子為什麼會撒謊?

天天媽講述:

有一天去接孩子放學,他跟我說,因為他不小心撞到別的小朋友,老師懲罰他,把他從樓上推下去了。我大驚失色趕快檢查孩子身上有沒有受傷,因為孩子從來不說謊,我一度相信孩子說的是真的。我生氣地打電話質問老師,也沒有多聽老師解釋,鬧得很不愉快。

後來一位家長跟我說,她親眼看到了這一幕:她送孩子入園時,看見我兒子在教室裡橫衝直撞,把一個小朋友撞倒在地,小朋友哇哇大哭。老師嚴肅地批評了我兒子,並要求他向被撞的小朋友道歉,但老師並沒有動手打人,也沒有推我兒子下樓。我心裡很過意不去,在這件事上冤枉老師了。

當家長第一次聽到從孩子口中說出和事實不相符的話時,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孩子怎麼學會說謊了?是從哪裡學的?緊接著,家長會怒氣衝衝地質問孩子。且慢,家長在責怪孩子之前,先要明白:

媽媽,老師打我一巴掌!”發現孩子告假狀,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01 將想象和現實世界混淆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著豐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裡,所以他們常常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有時孩子把他所想象的事物當成了現實,因為他還分不清想象和現實之間的界限。

當你帶孩子從公園裡回家的時候,他告訴你他在公園裡看見了獨角獸時,並不是在有意欺騙你。有的家長往往把孩子的想象和說謊混為一團,這樣的責怪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02 吸引家人的關注

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現得好就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為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

而父母如果不瞭解情況,讓孩子撒謊成功,嚐到了甜頭,會強化孩子的說謊行為。面對孩子這樣的說謊行為,家長要檢查自己對孩子要求是否得當,期望是否合理,適當的期望是孩子進步的動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會讓孩子形成心理壓力,導致不良行為的發生。

03 逃避責任,害怕被懲罰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基諾特分析兒童說謊的原因時說:“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捱罵而尋求的避難所。”2-3歲的孩子就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當他們發現自己做錯事時,會本能地害怕隨之而來的懲罰,特別是已經有過做錯事被訓斥、懲罰的經驗。

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種說真話的寬鬆環境,告訴孩子人都會犯錯,當孩子主動說了實話後,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誠實,然後再妥善處理孩子的錯誤。

媽媽,老師打我一巴掌!”發現孩子告假狀,家長應該怎麼做?

面對孩子的說謊,家長該怎麼辦?

01 不逼問孩子:你做了嗎?

家長如果明知孩子說謊了,就不要對他一再追問。追問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謊言遮掩他先前的謊言,加深了孩子心裡的內疚和不安。與其這樣,還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告訴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媽媽,老師打我一巴掌!”發現孩子告假狀,家長應該怎麼做?

02 證實孩子是否在說謊

當家長懷疑孩子說謊時,應該首先進行調查、瞭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說謊。如果沒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魯莽行事,可能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03 不輕易貼標籤

孩子說謊往往並不是為了故意傷害他人,父母不要輕易將孩子的說謊行為與孩子的品質劃等號,給孩子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吹牛大王”等標籤。這樣做不但對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孩子的說謊行為起到了強化的作用,可能會促使他今後更加喜歡說謊。

04 給孩子辯解的機會

對孩子無意中造成的過失不要嚴加指責,否則容易導致孩子被迫說謊。孩子由於目測力、眼手協調能力、空間知覺等能力發展不完善,常常會事與願違地出現過失。

比如他想把杯子放到桌上,結果卻因放不準而失手打碎了;想幫媽媽洗襪子,結果卻弄得滿地都是水等等。針對這樣的過失行為,家長要以信任和寬容的態度幫助孩子,讓他們能夠放下心理負擔,敢於在成人面前說真話,承認自己的錯誤。

05 幫孩子改正錯誤

孩子做錯事,為逃避責罰而說謊的時候,家長可以用行動幫他一同改正和補償這個過錯。例如讓他去拿一塊抹布,把灑在地上的水擦乾淨。讓孩子知道即使犯錯,家長也會包容,不需要撒謊,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彌補錯誤,同時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習慣。

媽媽,老師打我一巴掌!”發現孩子告假狀,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的話和事實不相符,有其認知和思維方式的原因,也會受到家長無意識的“榜樣”或者不當的教養方式的影響。

家長要走進、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對我們的教養方式也要善於總結、反思和適時改變,家長可以藉助繪本故事去引導孩子,讓他認識到“撒謊的壞處”和“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