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士族在古代真的可以一手遮天,堪稱巨無霸一樣的閃光時刻。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第五、言、福。這是中國的百家姓,姓氏裡蘊含著文化,更有歷史。“姓氏”歷經三皇五帝,夏商秦漢20多個朝代延續,形成了現代姓氏。

雖說現代我們仍舊會看到以族姓的方式舉行的祭祖活動,但這種姓氏文化活動,對於古代宗族來說僅僅是冰山一角。作為姓氏衍生的門閥士族,一直是古代歷舞臺上重要的參與者,歷朝歷代更替的過程中,更是經常會出現他們的身影,是史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作為門閥士族在魏晉時期更是達到了巔峰。是畸形發現後的巨無霸的存在,接下來我們就來回顧下這段精彩的過往。

門閥士族在古代真的可以一手遮天,堪稱巨無霸一樣的閃光時刻。

姓氏的形成由來

在《封神榜》里君王的名子叫“姬昌”,這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也就是歷史上的周武王。而“姬”正是黃帝的姓,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這是在氏族社會時,姓氏的一種分解,從而衍生出了更多的姓,此時的姓代表著氏族。而隨著夏朝的建立,中國開始從部族社會步入奴隸社會,作為姓也同時發生了變化,姓開始成為貴族的專權,而作為奴隸是沒有姓的。姓的衍生接近停止,而氏開始大量出現,有的以國號,有的以封底,還有以地名等等。在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典故,叫“烽火戲諸侯”,作為夏周兩朝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諸侯國,正是“氏”的由來,更多的代表著一個氏,在現代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聽到以“楊氏、李氏、王氏……”等,來稱呼嫁為人妻的女性,這也部分衍生於宗主國於諸侯國的關係。

門閥士族在古代真的可以一手遮天,堪稱巨無霸一樣的閃光時刻。

姓氏在戰國時期開始打破傳統,姓氏開始平民化,到漢朝時期姓氏開始融合,姓氏一般統稱為姓,“氏族”開始轉化為士族,也就士大夫輝煌的開始。

到了近代社會,在農村社會依舊多是以姓氏為聚集地點,但是與古代姓氏相差甚遠。在現代更多的是幾世人或者哪個輩分,僅有姓而沒有了氏,隨著社會城市化的發展,慢慢的也就僅僅的身份證上的一個代號而已。

從氏族到士族的崛起

隨著諸侯國的沒落,自秦朝後,諸侯國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風采,像周朝“問鼎中原”或者稱霸中原的事情再也不會出現。而以姓氏為族群的代表開始崛起,從而行成了士大夫為代表的門閥士族。古代我們常說“君臣”,而君代表帝王,而臣更多的時候是士大夫,當然那些傀儡皇帝不在此列。

門閥士族在古代真的可以一手遮天,堪稱巨無霸一樣的閃光時刻。

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曹操。這個可能很少有人說不知道,曹操從一個校尉到最後成為三國的霸主,後世對他的評價有很多,可以說是褒貶不一,其但是是忠是奸我們不做評論。但是我們可以從曹操的起家來看下漢朝時期的官吏制度。

據《武帝紀》記載“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曹操是宦官之後,而為官的途徑是為“舉孝廉”。作為孝廉制度在漢朝來說,可以說是有些舉足輕重的作用。“孝廉”據說是二十萬人中才會產生一個,說是萬中無一也不足為過。“舉孝廉”作為漢武帝之後重要的出仕制度,而被推薦的大多數為熟讀經書的儒生,在古代讀書是一種很大的開銷,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所以能夠讀書或者有所成就的,大部分都是家資比較豐盛的大戶或者宗族。而作用舉孝廉制度更大的程度上,放大了宗族人才梯隊建設。有錢才有資本讀書,讀書才有可能入士,不斷循環往復,慢慢的形成了以姓氏為代表的門閥勢力。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經常會聽到“四世三公”或者“三公之後”、“位列三公”等詞語。作為四世三公之後的袁氏兄弟,歷史學家對他們的評價是,沒有更蠢只有最蠢,但是其能夠稱帝或者雄霸一方更多的是家族的勢力,而非能力,這也是曹操能夠擊敗他們的原因。

門閥士族在古代真的可以一手遮天,堪稱巨無霸一樣的閃光時刻。

門閥士族得到發現可以說是起源於“舉孝廉”制度,經過漢朝時期的發展,到三國末期更是達到了輝煌,也就是在兩晉時期達到鼎峰。如“馬王共天下”時期,但琅琊王家從士人員就達到了整個官吏人數的百分之七十,是作為門閥發現史上的鼎峰,真正是“可不知司馬,但不可不知王家”。還有後來與琅琊王家齊名的謝家,兩家並駕齊驅,主宰了東晉時期。而門閥士族能夠達到這個程度,我們不得不說其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選舉官吏著重於家世、形狀,而後進行定品,在曹魏時期,家世僅僅是作為定品的參考,寒門弟子出仕還有一線機會,但是到了兩晉,就完全以家世來定品,也就造成了“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的形態。曹操時期主張“唯才是舉”,而到曹丕時期為緩和大士族矛盾,推舉“九品中正制”,在起初也包含“唯才是舉”的精神,但發現到後來,就成為了士族進一步崛起的契機,造成了以門閥士族壟斷大權的手段。

門閥士族在古代真的可以一手遮天,堪稱巨無霸一樣的閃光時刻。

曹魏末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開啟正是取代曹魏政權,因吸取曹魏政權滅亡的教訓,所以開始大封諸侯。司馬氏作為士族門閥起家,經過皇權加持後,可以說是最大的門閥勢力,但是隨著“八王之亂”,造成國家動盪,皇權開始衰落,其他士族門閥蜂蛹崛起,打破了皇權的平衡,所以出現了歷史上士族權利超過皇權的事情,門閥士族勢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是以姓氏或者家族為代表的人群,最輝煌最閃耀的時刻。

士族門閥勢力從漢朝開始,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時期,到隋唐“科舉制”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因“舉孝廉”和“九品中正制”所造成的門閥士族的畸形發現。

門閥士族在古代真的可以一手遮天,堪稱巨無霸一樣的閃光時刻。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唐朝劉禹錫所寫的《烏衣巷》。其中“王謝”正是以王導、王敦為代表的琅琊王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陳郡謝家。

END

我是頭號小蝸,更多內容請關注@疾跑ing的蝸牛 ,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