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騎單車的老張

這個老頭,帶領一群人,騎著單車,縱橫神州大地,環遊寶島臺灣,產生出全國唯一一名騎遊者火炬手,代表全體宜昌人民,為北京奧運會點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大讚。他就是,宜昌市單車協會會長張必才。


愛騎單車的老張


張必才1944年10月出生在學院街楊柳二巷,現住常留路28-1棟改制房。1964年參加工作,單位民康製藥廠。八十年代民康製藥廠的一部分遷到西陵二路,另立宜昌製藥廠,2001年改制後更名為人福藥業。老張剛進廠時燒鍋爐,後來在黃連素車間當主任,在麻醉藥車間當排長,還幹過基建科、設備科、倉庫儲運、生產調度、行政管理、保衛科、供銷採購等工作。方方面面均是把好手,故,被同事戲稱“萬金油”。

1994年適逢國企改革,老張年屆50,讓位內養。忽然清閒下來的老張沒事幹,打了一段時間麻將,感覺不是太好。牌桌邊坐半天,腰痠背痛兩眼發花,看誰都像是張老舊照片。打麻將其實就是打錢,也難免傷和氣。這時老張不由想起了昔日的老夥計。

老張幹採購工作時,廠裡給他配有自行車,一輛28型加重永久牌。騎上它進城採購,就像是萬山大哥趕著馬車送公糧,別提有多麼意氣風發。自行車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奢侈品,憑票供應,普通工人買不起,有錢沒票你也買不到。工作原因,老張與自行車結下不解之緣,老夥計可不能冷落了。

聽說小林園那邊有幾個騎行愛好者,領頭的也姓張,經常邀在一起滿世界奔跑,那可比打麻將開心得多。老張找到老張,入了夥。他們騎著自行車,從城裡到城外,三遊洞、八零九、虓亭、枝江、曉溪塔、官莊……跑了個遍。那時城外差不多全是土路、渣子路,遇上水塘、泥濘得扛著車走,行進中掉鏈子經常事。騎行是一項磨鍊意志、發現自我的運動。箇中三味,非騎行者則不得也。騎著騎著,老張騎出了想法。


愛騎單車的老張


1997年11月3日,全省最大的城市綠地廣場——宜昌市夷陵廣場建成開放。華燈齊放,遊人如織。站在寬敞的廣場,老張注視著隨音樂變換花樣的噴泉,心潮澎湃,喃喃自語:得有個名字!

就是這個時候,97年11月,單車協會的前身,“三峽單車俱樂部”成立。16個人,從宜昌走向了外地。騎車出行,聯繫吃住由老張一手包辦。

單車俱樂部活動頻繁,逐漸引起關注。2000年,通過全國自行車聯誼會的幫助,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掛牌成立了“宜昌市單車協會”,小林園老張任會長,常留路老張當副會長。單車協會從此步入正軌,隊伍從20幾人迅速發展到80多名會員。2002年,單車協會在三遊洞進行選舉,張必才全票當選宜昌市單車協會會長,擔任法人代表。

稱熱打鐵的老張,向市體育總會上報了個宏大計劃:帶領協會會員,在奧運會開幕之前跑完全國,為奧運會助威、向奧運會獻禮!計劃得到批准。

老張思維縝密,騎行計劃按部就班。比如,今年我們跑東北方向,先哪後哪;後年到海南方向,路線規劃這樣安排。計劃總體進行順利,至2006年,跑完了大陸22個省、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個自治區。還剩一個臺灣省沒去。不去臺灣就不算跑完全國。

通過多方面努力,最終報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准,國家體育總局備案,宜昌市單車協會將作為中國大陸第一支民間組織,張必才同志任團長,參訪臺灣。

2007年11月24日上午九時,出發儀式在濱江公園隆重舉行。市體育總局秘書長譚榮昌主持出發式,市政協主席李泉,市對臺辦公室李主任,體育局副局長,僑聯領導,濱江公園管理處等負責人親自到場,為志存高遠的騎行者送行。


愛騎單車的老張


在老張帶領下,宜昌市單車協會民間參訪團一行13人,騎車到深圳,在香港乘飛機飛抵臺北機場。臺灣中華文化經濟交流協會為他們準備了自行車,並派一個主任專程陪同,中巴車隨隊提供後勤保障。這隻參訪團用時9天,環遊寶島臺灣一週,完成了單車協會“在奧運會之前跑完全國”的美好願望。據此壯舉,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特批宜昌市單車協會產生一名奧運火炬手。2008年6月1日,奧運會火炬在西陵區傳遞,宜昌市單車協會老會員曹積成,代表全國騎車人傳遞奧運火炬。

對老張來說,騎行,不僅僅是一項運動,還是人生旅途一端的事業。裡邊有他的樂趣、認知、理想、抱負。任何事,只有當成事業對待,才可能操持得如此風生水起。在老張家櫃子裡,大包小包的獎狀、聘書、蓋滿郵戳的騎遊紀念冊、先進黨員證書、獎章、獎盃,琳琅滿目,熠熠生輝,見證了老張二十多年來對騎行事業孜孜不倦的堅守。

老張更忙了。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全國騎遊運動隨之蓬勃發展。2006年,中國老年學學會在秦皇島成立全國華夏騎遊工作部,任老張為副主任,後連續數屆擔任騎遊工作部理事。2017年聘任書已經送達,任期至2021年。

奧運會後,宜昌市單車協會迎來了長足發展,聚集騎行愛好者200之眾。如今協會下邊有伍家、西陵、夷陵、葛洲壩、長江電力和點軍、虓亭6個分會,由年輕騎手組成的“崔克停留驛站”、“閃電野鴿子”兩個俱樂部。協會會員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剛上高中,女性騎手20多人。協會每年安排兩次長途活動。上半年一次,春暖花開出門;下半年一次,過了國慶節,不冷不熱時進行。葛洲壩分會每個週末都組織活動,在本市郊區騎行。

時代在變,包括自行車。用一句老話形容自行車的變化十分貼切:今非昔比鳥槍換炮啦!老張現在有好幾輛坐騎,分放在常去的不同地方,到哪兒都有車騎。他最初的自行車僅幾百塊錢,後來添置了吉安特、崔克,一輛將近六千元。俱樂部的年輕人更是肯買好車,材質優良,式樣前衛,現代感爆棚的跑車,隨便一輛價值幾萬,換個車軲轆真金白銀花好幾千。一輛13萬的跑車,兩根手指頭就能拎起走。騎著這樣的自行車,奔馳在寬闊平整的混凝土瀝青道路上,雄鷹的自由、彩蝶的浪漫也不過如此了。當然,有車友喜歡尋求刺激,挑戰自我,羊腸小道、上坡下坡,則是他們的最愛,又當別論。

長途騎行,的確是一項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運動。為實施“跑遍全國”的宏大計劃2003年2月,正值“非典”流行期間,協會成立後第一次跑長途,6女14男共20人,計劃跑十個省。為壯行色,在原西陵劇場舉行了出發式。剛出門就下雨。從宜昌經湖南到廣西,一路風雨交加,穿雨衣,路不好,常常只能推著車走。晚上到了旅社,先得要烤衣服烤鞋。從福州到溫州要翻越幾座大山,路斷人稀,飢腸轆轆的自行車隊找到一戶農家,每人花10塊錢吃了碗白水煮麵條。經海南、廣東、深圳、香港、澳門,到上海卻不準車隊進城——怕他們們帶有非典病毒。輾轉72天方才回到宜昌,沒想到,非典肆虐,人心惶惶,市裡也需先對他們進行疫情隔離觀察。

單車協會很多人已年過65,坐公交車不要錢。但他們還是願意騎自行車。為什麼?據老張總結,騎車有七大好處:1、騎車能鍛鍊身體。2、騎車是低碳生活,有利於環境保護。3、騎車自由,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比坐車旅遊靈活機動,景緻不錯,可以停下來遊玩、拍照。 4、騎車能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瞭解各地風土人情,開眼界,長見識。5、可以廣交朋友:天下騎友一家人。 6、騎車能鍛鍊人的意志,增加奮鬥向前的勇氣,培養吃苦耐勞精神,他笑著說:“沒飯吃,你要餓得,有飯時你也要吃得!”7、培養團隊精神,為樹立良好社會風尚做榜樣。隊友有困難,你要能夠捨己為人,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


愛騎單車的老張


除了騎行,老張還是社會公益活動的身體力行者:參加黨員值班、社區活動、小區巡邏、每個月到西陵圖書館值班一天、不定期到老年公寓慰問孤寡老人、火車站當志願者等等等等。這一切,都是沒有報酬的義務勞動。有的,是一顆火熱的心驅動下的無私奉獻。忙起來真比上班還要忙,光話費一個月就是一百多塊。老張雖是名人,月退休金卻只兩千多一點。外地開會,參加活動,吃、住、行,全是自費。多跑路,多說話,多花錢。但他是這樣想:忙,說明我對社會有用,為大家服點務,出點力,人活的才有意義。單車協會是會員單位,按規定,每人每年收取會費50元。但是,哪夠呢!年終總結,開年會,評先進,得給點小禮品意思意思吧?而且單車協會還辦有報紙《三峽騎遊樂》,半年一期,印500份。除會員人手一份外,市有關單位、全國騎遊協會,都能及時獲得宜昌市單車協會活動信息。

老張也有老張的憂慮。市裡主管部門希望協會組織自行車賽,但老張卻不敢放手搞。協會老年人居多,只能開展相對安全的活動。他組織了兩次自行車趣味運動會,騎慢車,繞障礙。葛洲壩騎友跑甘肅、寧夏、內蒙,老張要求他們,每到一地,都要向協會報平安。直到騎友全員安全回家,他懸著的心才放下。

單車協會的未來是年青人的。為培養新生力量,老張讓“崔克停留驛站”和“閃電野鴿子”兩個俱樂部負責人都擔任協會副會長,讓年青人發揮作用,把上班族帶動起來,都來騎車。少開私家車,減少廢氣排放,讓天更藍,水更綠,公交車也不再擁擠。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騎行行列,對宜昌的環保、全民健身、良好社會風尚,起到推動作用。

已年逾七旬的老張現在想的和做的是:通過年青一代車友,繼往開來,把宜昌自行車運動推向一個新的更高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