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齣

鼓譟反華餘音未了,他又在借反俄賺眼球了。

還記得捷克首都布拉格的那個“死硬反華”市長嗎?

對,就是賀瑞普,那個頑固支持“臺獨”“Z毒”的年輕政客,去年底宣佈斷絕布拉格與北京市友城關係,轉頭跟臺北締結姊妹城市:“寧要臺灣穿山甲,不要北京大熊貓。”

鼓譟反華餘音未了,他又在借反俄賺眼球了。

就在昨天,賀瑞普聲稱自己正因遭到生命威脅而接受警方保護。他沒明說威脅來自哪裡,但媒體普遍認為,是在應和捷克媒體先前報道,即俄羅斯已將他列入暗殺名單。

這事鬧得沸沸揚揚,連克里姆林宮昨晚都出來回應,斥責這是針對莫斯科的“謠言”。

01

事件起因,是捷克一家名叫“觀點”(Respekt)的新聞週刊26日刊發報道,描繪了一樁俄特工密謀的暗殺計劃,很有情節性:

三週前,一名持外交護照的俄羅斯男子,從莫斯科飛抵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哈維爾機場。報道援引捷克情報部門人員的消息說,這個俄羅斯人隨身攜帶的行李箱中裝有蓖麻毒素,一種致命毒劑:

而該男子潛入布拉格的目的,是為暗殺布拉格市長賀瑞普和該市第六區區長科拉爾。

據說,這麼男子落地後直接被俄羅斯駐捷克大使館的車接走了。因此這家捷克媒體懷疑,“俄大使館正執行掩護特工的任務”。

捷克媒體說得惟妙惟肖,但迄今為止,捷克執法部門和政府人士都沒證實報道的真實性。

不過,故事主角之一、“被暗殺對象”賀瑞普卻不失時機地發聲了。

27日,即“觀點”週刊報道次日,他就接受俄羅斯自由派電臺“莫斯科回聲”採訪,稱自己兩週多前便已開始接受警方保護,因為警方當時確認他正面臨“生命威脅”。

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齣

但賀瑞普拒絕確認他是否成了俄羅斯特工的目標,也拒絕透露所謂的威脅到底是啥:

“警察保護是捷克警方的決定......我不能對其原因作出評論。”

賀瑞普不置可否,但捷克國內以及英國衛報等國外媒體,都“自然的”跟“俄暗殺行動”聯繫到了一起。

克里姆林宮、俄外交部和俄羅斯駐捷克大使館,隨即都對這種“聯想”予以抗議,駁斥說那是毫無證據的“假消息”。

俄大使館的聲明難掩怒氣:

“很明顯,很明顯,這篇文章是捷克共和國發起的旨在詆譭俄羅斯,並把塑造的俄羅斯敵對形象強加給捷克人民的宣傳活動的一部分。”

02

賀瑞普暗示遭俄暗殺這個橋段的背景,是他上任兩年來,帶著布拉格市政當局屢屢操弄反俄議題。

怎麼操弄?從今年的兩件事中可見一斑。

第一件事,是布拉克第六區政府4月3日拆除蘇聯元帥科涅夫的銅像。第六區區長科拉爾是主要推手,因此也跟最初倡議這樣做的賀瑞普一起,進了捷克媒體所說的被暗殺名單。

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齣

布拉格市拆科涅夫雕像,引起莫斯科方面極大憤怒。

一是因為科涅夫元帥其人,在俄羅斯被認為是不容玷汙的英雄。

他是當年蘇聯紅軍最著名的將領之一,與朱可夫齊名。而且用克里姆林宮發言人的話說,“捷克人應該感謝這個人”,因為正是科涅夫元帥1945年5月率軍解放了布拉格。

二是拆雕像這個行為本身,被俄斥為“褻瀆俄羅斯軍事榮耀的象徵”。

最近幾年,一些東歐國家不時通過拆除或毀壞紀念碑、建築物等蘇聯時期象徵符號,表達反俄情緒。而二戰時期蘇聯紅軍為反法西斯所做的巨大貢獻,又一直是俄羅斯引以為豪的歷史遺產。

總統普京不久前甚至簽署法令,要求對破壞衛國戰爭犧牲軍人墓地和紀念碑等行為追究刑責,不論在俄羅斯國內還是國外。

但賀瑞普和科拉爾不僅放大有關科涅夫元帥的爭議,指責他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還似乎是故意選在5月9日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前夕,推倒了科涅夫的銅像:

一些媒體說這更加重了挑釁意味,使事件性質升級,甚至成為俄捷兩國層面的外交爭端。

第二件事,是兩個月前,2月27日,布拉格市將俄羅斯駐捷克大使館門前的廣場,改名為“鮑里斯·涅姆佐夫”廣場。

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齣

涅姆佐夫曾是俄羅斯反對派領袖,2015年2月遇刺身亡。事發後,俄政府強烈譴責那起謀殺“純粹是挑撥離間”。

賀瑞普和布拉格市專門挑了涅姆佐夫遇害5週年的日子,更改俄大使館門前廣場的名字“以示紀念”,矛頭所向也再明顯不過了。

03

賀瑞普反俄,跟他的反華原因不盡相同。但在他上任兩年來的一系列政治操作中,反華、反俄和反共也有一些共性。

媒體在介紹賀瑞普時,大都突出他的“民粹”和“人權”背景。

賀瑞普出身捷克海盜黨,這是近年來在歐洲興起的右翼民粹政黨。用海盜黨一位成員的話概括,這個政黨的政治立場就是:

不會對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權問題袖手旁觀;支持任何人權活動人士以及那些維護自身權利的反抗者們。

賀瑞普自己也把“人權第一重要”掛在嘴邊。英國衛報說,他甚至把“重塑捷克人權衛士形象”視為己任。

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齣

這兩個背景導致賀瑞普反華,同樣也把他這樣的政客引向反俄。

一來,民粹主義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排外。在捷克,排誰呢?針對有“歷史糾葛”的俄羅斯是最安全的。

東歐國家中,捷克在反俄問題上一直比較激進,雖然程度不如波蘭,但它在經濟和意識形態方面,跟美國和西歐國家都靠得很近。

二來,反俄和反共很容易聯繫到一起,因為俄羅斯前身是蘇聯,東歐國家大都認為自己是從“蘇共”擺脫出來才有了現在。這種聯繫,使反俄在東歐國家有著“政治正確”味道。

民粹和意識形態因素之外,賀瑞普在反俄問題上大做文章,還有政治上更精細的算計。

賀瑞普現年39歲,作為“新生代”政客,他要在捷克政壇嶄露頭角,就得想方設法爭取多數選民。

一位歐洲問題學者分析說,現在捷克等東歐國家的選民群體有相似性,大致可分為三撥:

一撥是經歷了30年前蘇東劇變的那部分人,有過親身“反共”經歷;

一撥是對東歐國家與俄羅斯關係緩和時期有著深刻記憶的人,尤其是葉利欽時期,這部分人對俄態度相對緩和;

第三撥在“新生代”政客們看來最重要,就是蘇東劇變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他們沒有明顯的反共或“友俄”記憶,政治立場還在被塑造中。

三撥選民中,已有反俄、反共經歷的和可被塑造的那兩撥人,顯然將佔據國內選民多數。

賀瑞普,包括這次“暗殺風波”中的另一主角,布拉格第六區區長科拉爾,都是30多歲。

為了政治前途,他們都瞄準了這部分人,認為藉助反俄、反共等可以把他們吸納或塑造成自己未來政治生涯的票倉和基本盤,因此才會在相關議題上如此極端。

圖片均來自網絡

來源:補壹刀/ 刀賤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