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個底層邏輯,寫作變得so easy

在公眾號最火的時候,我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一開始激情滿滿,又是寫文章又是排版,寫了幾篇文章,靠著小夥伴們的支持,沒多久,粉絲嗖嗖漲到了四五十。

然而隨著自己肚子裡的存貨越來越少,更新頻次越來越低,最後乾脆註銷了自己的公眾號。為什麼我要說自己失敗的例子呢?因為最近讀秋葉的《寫作七堂課》,發現不是自己沒貨,而是自己壓根沒有寫作框架。

秋葉是誰?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最開始認識他是通過秋葉PPT,隨著團隊的擴大,逐漸從PPT增加到office到泛職場,又創建了秋葉商學院,課程涵蓋寫作、個人品牌、課程開發、視頻號打造等等,可以說把秋葉從一個人做成了一個品牌。

《寫作七堂課》就是秋葉·七堂課系列的其中之一,也是秋葉寫作課的文字稿,亦是網評裡“從開頭到結尾都是乾貨”的一本書,書中涵蓋了寫作的七種模式:框架式、複利式、碎片化、結構化、清單式、覆盤式。

私以為,這七種模式並不是並列結構,而是從底層邏輯-目的-技巧-提升四個方面的闡述,最重要的部分,毋庸置疑,是寫作框架。

為什麼我們要搭建寫作框架?

一、吸引力法則。

當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搭建框架的意義就在於此。

沒有框架的時候,我們遇見的大多數人、事、物就如同過眼雲煙,很難在我們腦中留下痕跡,有了框架就不一樣了,凡是跟我們框架內容相關的信息,都會被我們捕捉到,形成寫作素材。

二、結構化思考。

我有個同事小H最近特別喪,因為他寫郵件不清不楚,領導看了一頭霧水,還需要專門把他叫過來再問一次,浪費時間,領導特別生氣,把他噴了一頓。

我覺得小H就是沒有寫作框架的典型,缺乏清晰的寫作脈絡,導致無法清晰的呈現自己的思路。

解釋清楚為什麼後,怎麼樣搭建個人的寫作框架呢?

搭建框架的基本要素是維度。

比如我們寫一篇網課覆盤文,以秋葉老師做大咖的橙為社群運營官特訓營為例,首先可以寫的就是時間維度,報名預熱、拉群介紹、開營分享、正式上課、結營儀式,每個部分寫一點,一個以時間線為脈絡的覆盤文就出來了。我們還可以以職能為區分來複盤,在活動的過程中,教研組充當了什麼角色?做了哪些事情?運營組呢?學長學姐?又可以產出一篇覆盤文。

我們可不可以同時包含時間和職能兩個維度?當然可以。

掌握這個底層邏輯,寫作變得so easy


一、搭建日常記錄寫作框架。

有些人寫作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又覺得自己的生活太過瑣碎,但是如果按照維度來分,就會發現能寫的太多了。

我的記錄一定是以“我”為中心,是不是就可以寫:我身邊的人、我身邊的事、我思考的點、我讀過的書、我看過的電視等等。

掌握這個底層邏輯,寫作變得so easy


二、搭建個人品牌寫作框架。

有些人寫作就是為了搭建個人品牌,然後副業!變現!一樣很簡單。

首先可以通過框架明確自己的垂直領域,建立一個框架,最上層一定是建立個人品牌,然後分別羅列出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作為第二層,比如我,我的知識體系包含:手帳、英語、質量相關、材料科學相關,第三層開始分析“我能寫什麼?”某個領域如果又很懂,又能寫很多東西,就可以作為個人品牌的垂直領域了。

跟據“我能寫什麼?”在垂直領域中再進一步拓寬,形成自己的垂直領域寫作框架,就不用愁自己沒得寫啦。

掌握這個底層邏輯,寫作變得so easy


三、搭建工作寫作框架。

還記得我們開始說的小H嗎?小H把他的困擾告訴我之後,作為一個愛分享的同事,我第一時間幫他梳理了工作寫作框架。

當我們向領導彙報時,領導關心的是什麼?肯定是結果!結果!結果!所以在工作寫作時第一要務就是結論先行。如果項目進展到中期還沒有結果就進展先行,言簡意賅的讓領導知道進度如何。

然後詳細展開做了什麼工作需要什麼支持,需要支持的時候說明理由,並提供參考方案供領導選擇。

掌握這個底層邏輯,寫作變得so easy


秋葉老師在書中寫道“駕船的舵手只有明確方向,才能控制住風”,寫作也一樣,沒有目標的寫作只是自嗨,寫作框架就是幫助我們明確寫作目的的工具,有了它之後,後面的技巧就是練習的事,如果你想進一步瞭解寫作技巧,比如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寫作?有哪些套路能幫我們快速輸出一篇文章?去看看《寫作七堂課》這本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