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二中开设文化“三餐” 重塑学生“三观”

吉林市第二中学的学生,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之外,还要享受另外的文化“三餐”。个中缘由,待记者了解清楚后,颇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感。特以飨广大读者。

吉林二中开设文化“三餐”  重塑学生“三观”

茶艺:升格的高中生活

2018年下学期的某个中午,吉林二中所有班级结束了午休,在轻柔的音乐声中,静静地等待着班级多媒体负责人打开电脑。这天,屏幕上出现了两位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娉娉袅袅坐下,施施然提壶倒水,弄茶怡情。伴随着古典而悠扬的音乐,表演者用清脆的嗓音阐述着功夫茶的技巧。

茶艺,就这么不经意走进了所有同学的世界。传授茶艺者,是该校高二一班的学生罗子君、郭柏松。

这一幕被同学们讲述给家长。有的家长感叹:“活了40多岁,看到别人懂茶艺也挺羡慕,想去学校却又懒得去。你们能够在高中时代就接触到,很不错。”

如今的家长,思维已经不局限于子女考取多高的分数。社会的快速发展,家长们的思维也与时俱进——进入清华、北大固然挺好,但是顶尖的人才一共就那些,离开学校之后,生活压力会随之而来;培养出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身心健康的孩子,更重要。

“我当时是很震撼的。不仅表演茶艺、录制视频是由同学独立完成,剪辑视频也是他们自己完成的。”46岁的吉林二中高二语文备课组组长刘丹谈及此事,感触颇深:“我知道班级有几个孩子受家庭环境熏陶懂得茶艺;但是他们能自己制作视频,还是挺出乎意料的。我挺好奇的,就跟着他们学习制作视频,还教会了其他老师。”

韩愈《师说》提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信然也。

吉林二中开设文化“三餐”  重塑学生“三观”

传承:独具匠心的“三餐文化”

“文化午餐”:重视传承

事实上,这场茶艺表演是吉林二中学生们享受到的“文化午餐”的一个平常过往。在该校的“文化午餐”中,不同班级自主选定主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跟随一班的同学品茗谈艺,跟随四班探讨中国武侠精神内涵;跟随五班同学了解中国科技的前世今生;跟随七班的同学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跟随九班的同学严谨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跟随十班的同学学习中国古代礼仪……每个班级负责一周文化午餐的制作,每天由学生整理素材、组稿、播报或者表演,每天午睡后进行15分钟。

“文化午餐”是吉林二中校长李福全去年初到任之后的新创,意在不忘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文化礼仪、艺术文学、哲学思想等传统知识,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特色,是我们的基因与标识。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将其传承发扬。现在的课堂也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但是仅靠课堂时间和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文化午餐’要求由教师指导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接受指导与亲自参与间,可以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有连续性的学习传统知识,可以将被熏染与被教育完美结合。日积月累,传统文化可以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福全如是说。

吉林二中开设文化“三餐”  重塑学生“三观”

“道德早餐”:培养正确三观

事实上,早在2013年,吉林二中就加设了“道德早餐”课程。该校高三年级主任秦琴介绍,“道德早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是重在落实学生自我教育与习惯养成的德育建设。针对在校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学校精心编制了《学生自我教育100个细节》,结合三个年级特点在各班级展开宣讲。相关内容全校分享。

去年开始,学校统一建设了“道德早餐”资源库,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每周由学生处安排话题,各班级选定学生主持人,与全校师生进行分享。

“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吉林二中校长办公室主任姜新宇介绍,有一名同学在高一入学之时,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迟到,面对老师的批评还总是顶撞。通过“道德早餐”的熏染以及班主任老师的积极鼓励,他的一些小毛病、坏习惯慢慢改了过来,上课能保证纪律,下课也不经常打打闹闹了。如今,这个孩子已经多次担任主持人在班级进行“道德早餐”宣讲。

伴随着责任感的增强,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入学时班级后10名,成为班级的前15名。不仅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当上了主持人,还拿到了中国民航大学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面试合格证。

“本学期,我们重点推出的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李福全介绍,通过每一次“道德早餐”,解决的是学生的道德认知问题,培养的是正确的道德情感,改变的是每个人的道德行为。

“让孩子更加合规,与时俱进,三观正确。将来走出校园,能够做好一个大写的人。”李福全称。

“时政晚餐”:培养有用的人

今年4月份,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同样受到了吉林二中师生的关注。该校即时推出相关话题,针对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建筑风格特点、相关文学作品、知名人士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介绍,还鼓励同学们对网上热议的“如何看待圆明园与巴黎圣母院火灾”展开讨论。

“每周三、周五晚上,我们会推出不同的题材,给同学们灌输知识的同时,展开相关的讨论。”该校高一年级主任薛剑介绍。“时政晚餐”也是李福全校长推出的,意在帮助和鼓励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培养国际观念,拓展国际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已经讨论过“叙利亚危机与大国博弈”、“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长江经济带”等时政热点问题,颇受学生欢迎。

“如今的考试,特别重视时政类选题。‘时政晚餐’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能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该校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杨国刚表示。

在李福全的眼中,“时政晚餐”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理性思维和发展思维。可以让学生观天下、明事理、察民生,可借此培养正确的是非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要求同学们在观看每期的‘时政晚餐’后,写下一段感悟体会。初衷是希望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提升思考能力与写作水平。”李福全说,有一次他看到有的同学在看完叙利亚冲突的“晚餐”后,写下了“和平永远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只有国力强大才有和平”,倍感欣慰。

有一个具体的例子,或许能更直观说明情况。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后,吉林二中的“时政晚餐”就此展开了讨论。高二六班一位同学写下了2300多字的感悟,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永远不要小瞧一座桥、一条路的力量。13世纪末,京杭大运河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南北转移的最后一步。19世纪末,西伯利亚大铁路让俄罗斯远东从寸草不生的鬼地方,摇身一变成为地下宝库。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打通,让欧洲和亚洲的航程至少缩短7000公里,抹平了这个地球的距离。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跨越英吉利海峡,打破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奉行几百年的光荣孤立,欧洲格局焕然一新。”“中国扇起的这一下蝴蝶翅膀,全世界的地缘格局都有了新的可能性。对外,这可能开启了中国基建征服海洋时代的序幕……”

文笔之老辣,视野之开阔,观点之犀利,似已超出同龄人平均水平甚多。

提出“三餐教育”,李福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多年来,他经常思考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到底是否合理?培养了多少人才?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对每个人的一生有多少裨益?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更多的人受益,帮助培养正确的三观,培养解决事情的能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机会。”李福全说,压抑学生个性、单纯追求枯燥的分数、将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绝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

“我们要培养活生生的人,要培养能够大写的人,要培养能够正确面对并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李福全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