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二中:刘翠萍和二十二条军规

开栏语:

孩子成为“天之骄子”是人们热衷于谈论的故事——他们天赋卓越,成绩彪炳,他们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是宠儿,是聚光灯笼罩的那部分人。

但那些平凡而努力的孩子才是默不作声的大多数。他们来自普通家庭,身处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历经平凡,正度过谈不上波澜壮阔的青春。

这一次,我们聚焦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存在的线索组成了我们目所能及的社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同样动人。要知道,阿甘最后跑在了前方。《阿甘正传》告诉我们,能不能成为传奇不重要,重要的是奔跑,一直奔跑。

这一策划记录的是来自吉林二中的师生们。

每个人的青春岁月都值得被记录。


吉林二中:刘翠萍和二十二条军规


文丨十里 图片丨西政

不要带手机,不要迟到,不要扣分,不要不讲究个人卫生,不要使用物品后乱放,书桌堂一定要整洁——前提是,如果你是吉林二中2018级1班学生的话。

如果你违反了其中一条,需要看看班主任刘翠萍女士怎样定夺。

在外人眼里,刘翠萍是“严师”的标准样本。她在班里看上去有些严肃,镜片后面的眼睛会一直在审视孩子们的异动;当然,教室后门也会出现她的行踪,为了不让溜号的孩子们发现,她肯定不会穿着带跟的皮鞋;课任老师上课时,班级内的“异响”她会格外在意;实际上,班主任真正的威严还体现在班级之外,她会不间断地分别和班里的所有孩子谈话,一个都不会落下——如果某位学生的“异常”特别明显,班主任还会给予特殊照顾,可能会陪其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刘翠萍是吉林二中文科一班的班主任,她不会允许自己以及学生有任何松懈。

刘翠萍不反感大家对她严厉的评价。但她也绝对不会缺少爱心和幽默,她也会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毕业后孩子们回来看她也总爱与她一起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为了美化班级环境,她会让她的班级总是鲜花盛开。

实际上,如果你能换位思考一下,了解她处境,你会发现,她的严厉近乎是必然选项。

她必须要这样做。


吉林二中:刘翠萍和二十二条军规

手机

刘翠萍当班主任13年了。从2010年左右开始,她意识到应把手机视为大敌。她和同事不约而同的看法是,如果不加以干涉,“大学可能一个都考不上”。

她的经验是,成绩波动最大的那些孩子,几乎都与沉迷手机有关。社交软件、游戏、网剧深度影响着00后们。

看过本文前面的描述,你可能认为刘翠萍是“暴君”一样的存在。她却认为,她是用制度和纪律约束学生,而非自己严厉的气场或强势性格——制度就是制度,是用来遵守的——你也可以把其想象成“第二十二条军规”。

典型的例子是,每一批高一学生在入学时,她都会询问每个孩子是否配备手机。“哎呦,我的班级可不允许带手机呀”。如果孩子同意她的要求,会在登记表上确认。而后,她也会询问家长的意见,而后也会签字。

刘翠萍从不会主动搜查孩子的手机。但如果因手机引发了什么事端,后果显而易见。

理论上,刘翠萍可能会按照过去几年来的做法来施以惩戒——手机在她那存放至高考前夕。

现实却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是社会趋势,一味强硬只会适得其反。

刘翠萍的做法是,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用制度帮助孩子们战胜“心魔”。

班级里放置一个收纳箱,全班再选出一位行事刚正不阿的同学负责保管。

于是你便看到:每天早上,走读的同学们带手机的会把手机放入收纳盒,放学时再取出。而住宿生怕漏接电话,还可以把手机寄存到老师那。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会有例外,总有孩子心存侥幸。刘翠萍会将手机没收,临到考试前夕会找孩子谈话:手机很贵重,父母买给你,是因为爱,两年之后手机可能也贬值了,现在你有一个把手机赎回来的机会……

机会是,刘翠萍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要求其考试名次进步。目标达成,手机返还,但绝不能再违反班规;目标未达成,一切免谈。

刘翠萍发现,未达成目标的孩子从不开口求情。孩子们明白,制度是用来遵守的。

实际上,等待他们的有很多规则。


吉林二中:刘翠萍和二十二条军规


规则

刘翠萍面临情况堪称窘迫,学生入学时中考成绩普遍不高。这意味着,每个教师都喜爱的“梦幻班级”不会出现。而在刘翠萍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只是有些孩子有先天优势,另外一些孩子可以 “后发制人”,同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成绩从何而来?还是要依靠制度和习惯。

如果把2018级1班的班规整个体现出来,可能要打满一整张A4纸张。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从学习到生活都会有很规范的要求。比如:使用后的备品一定要摆放整齐,每一样备品都有固定的摆放要求;地上绝不可以出现垃圾、杂物;门、窗之上不准有手印;窗台不能有灰尘;个人物品从书本文具到水杯的摆放也都有严格的要求。

上述要求还辅以小组积分评比制:每个项目都有积分,全班的6个小组每周一次评比,排名最后的一组要清理一周室外担当区。

一个小组两次排名垫底,小组就要内部整顿,小组长要换人;如果几个小组达成默契,试图排名并列则由加分制打破,考试、作业、纪律状况出现的加分会让名次出现变动。

按照刘翠萍的预计,孩子们大概需要一个学期来适应这些规则——毕竟,大多数孩子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不过,孩子们还是在规则的约束下,展现出了极具韧性的一面,他们用时两个月会适应这些规则。

“他们原来都是在初中学习中等偏下的孩子,但是他们现在不一样了。佐证是,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他们认为自己是一班刘翠萍老师的学生,理应做的更好。


吉林二中:刘翠萍和二十二条军规


成本

教育做得更好谈何容易。这是一件漫长而波澜不惊的事。习惯不会自发形成、能力不会自然提高、班级干部不会自己成长、班级不会自动和谐。

刘翠萍认为,除了用心和坚持,没有别的窍门。这一学期以来,她会每天都是早晨6:45左右到校,晚上都是8点甚至9:30分查寝之后方才回家。

部分学生承认,规则只是一方面,老师付出的多,他们也不能让老师失望。

有的孩子学习退步,刘翠萍找其谈话时还未开口,对方便承认:老师,我最近有些放松,或玩手机玩得多,有点管不住自己。好,那刘翠萍也会找上家长,双方合力帮其改正。

2018级1班的孩子们不知道的细节是,他们严厉的、但又很通情达理的班主任在此前的13年也是如此度过。

2009届的一位女同学因家庭困难要退学,刘翠萍资助她到毕业;2015届的某“问题少年”中考仅打377分,与母亲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刘翠萍做了无数工作,其毕业时不仅与母亲和解,高考还以522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师范大学;2018届毕业班部分孩子心理素质不好,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早早就要睡觉,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考场犯困,刘翠萍知道后,想出了让孩子们在班级群抢红包比赛,缓解紧张情绪,一个小时,刘翠萍老师发出去几百元钱。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她又对孩子们说:去“磨磨枪”吧,明天好自信的上战场!

奇迹不会总是发生,但平凡人的努力足够让人骄傲。对刘翠萍来说,时间紧迫,她希望奇迹和好运也会降临在这批孩子身上。

而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高中生涯可能又会那么难忘。作为芸芸众生般的平凡群体,他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奔跑,也在这里收获友谊。

但他们要从养成习惯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