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幼果期需補鈣,果實關鍵吸收期補充,補鈣肥才有效率

在柑橘的必須元素中,鈣具有極其特殊的作用,它不僅作為細胞的結構物質,而且還能以第二信使的身份調節柑橘對環境變化的響應,以應對高溫、乾旱、水分、光化刺激等脅迫,故鈣也有“抗逆元素”之稱。

很多橘友習慣在膨果中後期才開始補鈣,想著這時是柑橘裂果、日灼的高發期,補鈣必然是恰到好處。但鈣在植株體內移動性不強,果實的受供率也低,此時再補充往往收效欠佳,果子受灼、開裂情況也得不到明顯改善。

此前關於柑橘補鈣,平臺出過不少推文,本次我們挑幾個重要的點來說一說。

土壤鈣足,樹也可能會缺鈣!

柑橘幼果期需補鈣,果實關鍵吸收期補充,補鈣肥才有效率

柑橘園土壤有效鈣的分級標準:

極缺 < 200 mg/kg

缺乏 200~1000 mg/kg

適量 1000~2000 mg/kg

高量 2000~3000 mg/kg

過量 >3000 mg/kg

柑橘葉片鈣含量分級標準:

缺乏 < 15 g/kg

低量 15~30 g/kg

適量 30~45 g/kg

高量 45~70 g/kg

過量 > 70 g/kg

實際上,鈣在土壤中的丰度較高,溫明霞老師通過對重慶200多個柑橘園土壤及葉片的採樣分析,發現柑橘園土壤缺鈣的只是少數,但葉片鈣含量不足的樣本數卻明顯高於缺鈣土壤,高鈣土壤和低鈣土壤上都有可能發生缺鈣現象。

這說明土壤中充足的鈣並不能完全保證樹體不缺鈣,因為柑橘鈣素營養與多種因素有關,土壤的供鈣能力只是一方面,柑橘種類、砧木、樹齡、根系生長狀況、施肥等栽培措施也會影響鈣的運輸、吸收。

比如排水不良、乾旱等會損害根系生長與功能性,影響鈣的吸收;再如部分農友補鈣時只關注土壤追肥,而鈣在果樹體內長距離的運輸動力主要來自於蒸騰作用,而新梢、幼果等遠端的生長點自然比不過老熟葉片,會加重缺鈣的發生,應注意結合葉面追肥。

鈣與柑橘果實生理病害

柑橘幼果期需補鈣,果實關鍵吸收期補充,補鈣肥才有效率

在柑橘果實生長髮育過程中,蒸騰作用相對較弱,容易引起果實中的鈣不足或分佈不均。

根據鈣素在柑橘果實中的累積規律來看,果皮總鈣含量在果實發育期內持續上升,約花後65天,果皮含鈣含量就會超過果肉,所以因缺鈣造成的生理病害大多是出現在果皮上的,比如浮皮、皺皮、瘀斑、油胞凹陷、日灼、裂果等。

需要說明的是,鈣素對上述生理病害僅有預防效果,若是發生後再外源增施鈣是無法修復的。如鈣能通過增強果皮的韌性來減輕裂果;通過在高溫逆境下維持氣孔正常開閉、清除活性氧等,來保持膜結構及功能,提高果實耐熱性等。

柑橘補鈣要抓住關鍵時期

柑橘幼果期需補鈣,果實關鍵吸收期補充,補鈣肥才有效率

花期至幼果期:補鈣的目的是促進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應以葉面追肥為主,底肥不足,樹勢差的,可噴鈣源庫(小分子EDTA螯合態鈣),樹況良好的直接噴海精靈葉面肥就行。

鈣源庫,小分子螯合鈣,補充鈣肥效果更好,可以混合磷酸二氫鉀等任何肥料和農藥,使用時建議邊攪拌邊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