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衛生運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法寶”

即將到來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者的共同節日。為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常態化疫情防控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近日,中央文明辦發出《關於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鼓勵全民參與,以千千萬萬個乾淨整潔的“小環境”構建美麗和諧的社會“大環境”。

以“淨”戰“疫”,環境“潔淨美”凝聚戰疫“大能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歷經滄桑的文明古國,因戰亂而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黨和政府仍然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突出位置。1950年8月,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召開,將愛國衛生運動打造成群防群控、全民參與的全國性特色運動,在歷史上曾為防控霍亂、鼠疫、天花、血吸蟲病以及SARS等傳染病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世衛組織譽為 “中國的法寶”,彰顯了中國製度、組織優勢。當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對於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減少疫病傳播途徑,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以“小”促“大”,自身“小舉動”培育愛國“大情懷”。《通知》強調:“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從房前屋後做起,自己動手淨化綠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間......”如今,隨著時代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城市垃圾數量也呈幾何倍增長,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統計,我國每年產生近10億噸垃圾,正為中國環境治理敲響警鐘。愛國衛生運動核心在於愛國,為國奮鬥是最好的愛國表白,從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船精神、沂蒙精神,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西遷精神”、墾荒精神,再到當下的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這些精神背後都記錄著一段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蘊藏著愛國主義的力量。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當我們都擁有愛國情懷,自覺從垃圾分類、文明出行、人居環境整治等這些小事、身邊事做起時,就會匯聚成強大社會力量,讓常態化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這些大事事半功倍。

以“點”帶“面”,局部“小示範”構築社會“大文明”。風成於上,俗形於下,典型帶頭示範,是帶動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無聲力量。《通知》強調:“全國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典型要帶頭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認真落實工作任務,發揮示範表率作用。”就是要告訴大家,先進典型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帶著“接地氣”的特徵,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能夠更生動、更直觀地告訴大傢什麼是先進,如何創先進。他們可信、可親、可敬,群眾看得見、夠得著、學得會。讓我們向先進學習,向典範看齊,把上進心、榮譽感激發出來,把幹事創業的“內在激情”激發出來,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文/陳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