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上兩期中說到切實做好“做好決策”、“抓好執行”、“打好基礎”三項要務。切實做好後,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執行,而最佳的執行並非都是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

許多企業領導者之所以忽視思想準備,與他們信奉執行“沒有藉口”、追求“無藉口”的服從與執行分不開。一度,企業界曾以非凡的熱情學習美國西點軍校的“四句話”:“報告長官,是!” “報告長官,不是!” “報告長官,我不知道!” “報告長官,沒有任何藉口!”尤其喜歡熱捧 “沒有任何藉口”這一句。但並非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並非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與此相適應,一本名為《致加西亞的信》的書也風行一時。故事梗概是:

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必須立即跟反抗西班牙統治者的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繫,獲得他的合作。而加西亞在古巴叢林的山裡——沒有人確切知道他的地點,所以無法帶信給他。正當美國總統為此著急的時候,有人對總統說:“一個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總統致加西亞的信。羅文接過信後,連“加西亞在什麼地方都沒有問”,便將信裝進一個油紙袋裡,封好,吊在胸口。在三個星期之後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終於把信交給加西亞。

許多企業領導者認為羅文就是“沒有任何藉口”絕對服從的典範,自己手下的員工要都是“羅文”,執行力就不成問題了!所以,他們強烈要求下屬學羅文、當羅文!

殊不知,“羅文現象”只是在特殊條件下——從總統到羅文誰都不知道加西亞在哪裡的非常時期別無選擇時的選擇。若在平時,總統知道加西亞在哪裡,難道也不給羅文講一下加西亞的位置,也不許羅文問一下加西亞在哪裡嗎?毫無疑義,假如仍不向羅文主動介紹加西亞的位置,甚至不許羅文提問,那便是對羅文、對工作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若是羅文明知總統知道加西亞在哪裡也不詢問,那麼這個羅文便是一個沒有頭腦的“莽撞鬼”。讓一個沒有頭腦的“莽撞鬼”去執行,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殊不知,所謂“藉口”,專指為推託執行而找出來的不是理由的理由,絕不包括為有利於執行而提出的各種質疑。倘若下屬是為了將疑問解決在執行之前,以便更好地執行,因而向上級提出一系列疑問,對於這樣的疑問豈能籠而統之地稱為“藉口”而一概拒之於千里之外?豈可不熱情歡迎,認真解釋?豈可不珍惜這個保證順利執行所不可或缺的思想溝通、思想準備環節?很顯然 、“沒有任何藉口”是有前提的,離開其必需的前提就是一個悖論、一個偽命題!

並非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殊不知,領導者可以要求下屬“無藉口”地服從,卻不可滿足於“無藉口”的服從。領導者要求下屬做“羅文式”的執行者本無可厚非,軍規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第一條也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但若滿足於、甚至迷信於“無藉口”的絕對服從,難免跌入自己挖掘的陷阱。因為,“無藉口”的絕對服從有“組織服從、趨利服從、迷信服從、理智服從”這四種類型,並非所有“無藉口”的絕對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因為你是領導,我是下屬,所以我只好服從,這叫組織服從。建立在迫於組織壓力下的絕對服從,往往是行動上服從,但心中不一定服氣,或者其內心並未真正理解執行的意義、執行的方針方法,故而在執行過程中大多隻是機械地按部就班地甚至是盲目地按照上級要求去做的執行,不僅很難產生爆發力和創造力,並且往往發生執行偏差。

1930年4月,閻錫山與馮玉祥結成反蔣聯盟,發動了討蔣的中原大戰。二人商定各派一支精銳在河南沁陽會師,聚殲蔣介石駐河南的部隊。沁陽在河南北部,靠近山西。在地域上很有利於兩軍的協同作戰。可是,馮玉祥的作戰參謀在擬寫作戰命令時,在沁字上多畫了一撇,寫成“泌”字。把部隊的集結地點誤寫成“泌陽”。泌陽在河南省的南部,與沁陽相距二百多公里,緊靠湖北。更重要的是蔣介石在湖北駐有重兵,馮玉祥的部隊開往泌陽,猶如往虎口添食。馮玉樣的下屬接到命令後大為驚訝。可是,由於馮玉祥平時治軍頗嚴,部下養成了“無藉口”絕對服從的習慣,接令後便不作任何詢問,立即星夜往泌陽趕去。幸好閻錫山的部隊趕到沁陽,不見馮玉祥部隊的蹤影,詢問馮玉祥。此時,馮玉祥的軍隊已距蔣介石的軍隊很近,眼看就要被重兵包圍。馮玉祥發現出了大錯,急令撤軍,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馮玉祥的軍隊正是由於“無藉口”的絕對服從,導致馮閻聯軍會師沁陽的計劃變成泡影,還差一點使自己成了蔣介石軍隊的口中之食。

並非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因為知道不服從會受到處罰,為了趨利避害而服從,這叫趨利服從。建立在趨利基礎上的服從,往往是嘴上沒有藉口,心中卻另有打算。執行過程中很容易在私利的驅使下發生陽奉陰違;敷衍塞責、投機取巧,甚至乘機謀取私利的傾向。

20世紀30年代,廣東軍閥陳濟棠一度軍力雄厚,手下空軍戰機數量超過蔣介石的空軍,於是萌生了問鼎中原的野心。1936年夏天,陳濟棠利用蔣介石因消極抗日引起全國人民憤慨的機會,暗中聯絡李宗仁、白宗福,圖謀發動“兩廣事變”。

迷信神仙呂洞賓的陳濟棠,於起事之前請術士們在呂祖的神位前佔了一卦。出示的卦文是八個字:“大運已到,機不可失。”這更使陳濟棠感覺天命歸己,勝券在握,便毅然下達討蔣命令。眾將官在接受作戰命令時,盡皆“諾諾”地表示“無藉口”地絕對服從。可其實,一些主要將領都早已被戴籤暗中用重金收買,心懷鬼胎。結果,戰端一開,陳濟棠的空軍從司令黃光銳到飛行員根本不執行對蔣作戰任務,相反駕戰機飛到南京,把飛機當做禮物獻給了蔣介石。陳濟棠最親信的第一軍軍長餘漢謀也一頭扎進蔣介石的懷抱,跳了槽。結果,陳濟棠不戰自敗,倉促逃亡香港。蔣介石不費一槍一彈,順利控制廣東全境。陳濟棠由此落下笑柄,人們笑評道:“呂神仙說的‘機不可失’指的是飛機不可丟失,可惜陳濟棠誤讀了仙機!”

其實,陳濟棠之敗也不是敗在飛機,而是敗在他輕信了“無藉口”的服從。

並非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因為迷信權威而服從,這叫迷信服從。誠然,建立在迷信權威基礎上的服從,完全是心服口服的絕對服從。但由於迷信脫離了理性,難免導致人們將權威領導的任何錯誤都當成真理絕對服從,萬一權威領導出了差錯,勢必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因為認同任務、規定的價值意義而自覺服從,這叫理智服從。理智服從同樣是口服心服,但並非服在迷信上,而是服在對任務、規定的價值意義的深切理解和真誠認同上,是建立在價值共識基礎之上的理性、理智地服從。我軍的執行力和戰鬥力就是建立在理智服從基礎上的。眾所周知的戰鬥英雄,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減少戰友的傷亡,為了勝利,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當他撲向敵堡時,腿已被打斷,身上有七處重傷。據他的戰友講,在他犧牲的地方已經沒有多少血跡。這說明黃繼光在撲向敵堡的途中,體內的血已快流盡,那一刻支撐他的已不是血液,而是經過我軍長期教育所鑄成的信念和戰鬥精神!遼瀋戰役時,某部八連佔領了瀋陽西車站,車站有一列裝滿軍用物資的列車停在軌道上,連長命令戰士張慶山留下來守衛。當天,八連因臨時接受了一項緊急押送俘虜的任務,沒來得及通知張慶山便出發了。獨自守衛列車的張慶山連續三天無人換崗,也無人給他送吃的。冬天的嚴寒,睏倦加之飢餓,使他兩腿發軟。他摸摸口袋裡有幾角錢,真想到車站去買點吃的,剛走幾步,當想到連長的命令、自己的職責,忍著飢餓又返了回來。在一列車廂前,他發現裡面裝有餅乾,便伸手拿了一包,剛把一塊餅乾送到嘴邊,忽然覺得這樣做是違反紀律的,馬上將餅乾送了回去。就這樣,困了用雪洗把臉、餓了緊緊褲腰帶、渴了抓把雪吃,始終堅強地支撐著,繼續守衛。第三天,檢查組的同志來了,他走近一步:敬了個軍禮,剛張了張嘴要彙報工作,便身體一晃,昏倒在地。在遼瀋戰役打錦州時,遍地皆是成熟了的蘋果,我軍官兵硬是不吃老百姓的蘋果。在解放軍解放上海時,我軍官兵硬是露宿街邊,不入民房。

並非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難道餓得暈倒的張慶山不想拿點吃的?毫無疑問,想極了!難道在戰場上又飢又渴的我軍戰士不想吃蘋果?毫無疑問,很想吃!難道經過浴血奮戰進了大上海的戰士不想在舒適的沙發上躺一會兒?毫無疑問,想得很!但為什麼想了卻不去做?根本原因就是我軍長期教育所鑄就的正確思想在指導著他們理智地行動、理智地服從。

可見,並非所有無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唯有“理智”地服從和執行才是最靠譜的。

然而,怎樣才能實現讓下屬“理智”地服從和執行呢?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在火車上,他交給下屬一個沉甸甸的小破包,漫不經心地說:“這個包你保管!”下屬嘴上不說,心裡老大不滿意,隨手接過包,往行李架上一扔。這時,他附在下屬的耳旁輕輕說了一句:“包裡有金磚!”這個下屬便馬上緊張起來,趕緊將扔在行李架上的破包拿下來,緊緊地抱在懷裡。對同樣一個包,下屬執行的態度和行動為何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原因很簡單:因為他開始不知道此包的價值,後來知道了包內藏著金磚之後便明白了此包的重大價值,以及與重大價值緊密相連的重大責任、與重大責任緊密相連的嚴重後果。

實驗揭示了一個規律:無論多麼重要的事情,在執行人尚未認識它的價值之前,服從與執行都是被動的。要讓下屬理智地、自覺負責地執行,必須使執行人對於所執行的事項做到“三個瞭然於胸”:

· 對於執行什麼、為何執行了然於胸,真正明白所做事情的價值,以及與價值緊密聯繫著的責任、與責任緊密聯繫著的後果,這無疑是最最重要的。

· 對於如何執行了然於胸,真正明白執行的方法步驟、質量標準。

· 對於執行中的行為規範,特別是行為底線瞭然於胸,真正明白執行提倡什麼、鼓勵什麼;禁止什麼、防止什麼,怎樣做能得到表揚、獎勵,怎樣做會受到批評、處罰。

並非所有“沒有任何藉口”的服從都有最佳的執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一旦執行人做到了“三個瞭然於胸”,尤其是真正明白了所做事情的價值以及與價值緊密聯繫著的責任、與責任緊密聯繫著的後果,“同利共贏之心”才會油然而生,上下同欲,步調一致才有可能,執行才有高昂的士氣、不竭的內驅力。

既然三個瞭然於胸”是奠定“理智執行”的三塊基石,那麼怎樣才能使執行人做到“三個瞭然於胸”呢?案例告訴人們,需要領導及時與下屬溝通,告訴他“包裡有金磚”。

(瞭解更多企業管理諮詢詳細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制高點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