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醫附一“保胎”有術 助圓“熊貓血”孕婦的“母親夢”

湖醫附一“保胎”有術 助圓“熊貓血”孕婦的“母親夢”

懷化新聞網訊 “太感謝你們了!我生下這個孩子實在太不容易了……”4月23日,趙女士激動地向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科團隊送上了一面鮮紅的錦旗,不住地表達著謝意,她懷中剛滿三個月的寶寶,睡得正香甜。

趙女士今年32歲,10年前第一次懷孕檢查發現“胎兒畸形、腹部積水”,最終不得已引產,此後的9年間,趙女士又有過兩次懷孕,最終都出現自然流產,痛苦的經歷如同噩夢般纏繞著她,“我已經特別小心翼翼了,動都不敢動,但最後都沒能留住……”導致趙女士屢屢流產的元兇就是——宮頸機能不全。

宮頸機能不全,是指在非妊娠狀態下出現子宮頸病理性擴張,而引起妊娠習慣性流產和早產的病理狀態。如果把子宮比作一個“口袋”,普通產婦是到生孩子時口袋才打開,但是患有宮頸機能不全疾病的產婦,“口袋”提前就打開了,還未發育成熟的寶寶很容易掉出來流產。

為了保住腹中的寶寶,趙女士在第3次懷孕時去長沙做過一次宮頸環扎手術,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心如死灰的趙女士甚至已經徹底斷了做母親的念頭,但沒想到的是,去年4月,一個小生命又悄然來到她的腹中。

“我真的特別想保下這個孩子,流產那麼多次,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做母親的機會了!”孰料,去年8月,噩夢再度來襲,趙女士又出現了先兆流產的跡象,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前往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科就醫,檢查發現,趙女士患有糖尿病,並且血型還是RH陰性“熊貓血”!

這兩個特殊的信息,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經陰道手術後相對容易感染而導致流產,這很可能是趙女士之前宮頸扎環失敗的原因,也就意味著只能為趙女士做腹腔鏡孕期宮頸環扎術了,但趙女士已經懷孕11周多了,子宮越大,腹腔鏡手術風險也越高,甚至有可能出現大出血,尤其趙女士是稀有血型RH陰性血型,不僅血型儲備有壓力,更危險的是熊貓血產婦懷孕次數越多,發生胎兒宮內溶血的概率也就越高——寶寶和孕婦都會有生命危險!

“危險我都知道,醫生,你一定要救我的孩子,一定要幫我保住它!”趙女士要求手術保胎的意願非常強烈。

2019年8月19日,在充分備血的情況下,湖醫附一醫院婦科主任廉曉玲帶領手術團隊為趙女士實施腹腔鏡下宮頸環扎術,由於產婦孕周大,手術難度很大,要求通過腹腔鏡在宮頸口環扎一條白帶子,將鬆弛的宮頸內口像紮緊口袋一樣紮起來,進針位置要求相當精準,否則會傷及寶寶以及宮頸內口旁的大血管。最終,在湖醫附一婦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的共同努力下,手術非常成功,趙女士腹中的胎兒“保”住了!

“產婦懷孕11周,這是我們做過的孕周最大的腹腔鏡孕期宮頸環扎術了。”廉曉玲主任提醒廣大育齡婦女,一旦發現患有宮頸機能不全,一定要儘早手術,腹腔鏡宮頸環扎術的最佳時間在非孕期,術後2個月即可正常受孕,相比經陰道宮頸環扎,腹腔鏡宮頸環扎術感染機率較低,環扎以後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通訊員 楊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