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來了,裹粽實現機械化還遠嗎?

  隨著市場需求增長,生產壓力加劇,再加上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人工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傳統方式粽子生產面臨困境,提高粽子生產機械化水平成為必然趨勢。如今,粽子基本實現流水線生產,但包粽工序各環節仍以手工為主。隨著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出現,或能很好地增強包粽工序各環節聯動性,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操作的目的,流水線作業指日可待。


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來了,裹粽實現機械化還遠嗎?

  隨著市場對粽子的需求增加,尤其是端午粽,市場容量得到進一步擴大。據估計,我國端午粽市場容量接近在50億左右,並且粽子的品種、口味日趨豐富。據說,目前市面銷售的廣東粽共有30多個口味品種。而在品種上,還包括廣東鹹肉粽、台山粽(廣府白粽)、肇慶裹蒸粽、梘水粽等,為消費者帶來截然不同的口味體驗。

  近幾年,由於原材料、豬肉、包材等方面的成本上漲,再加上我國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影響,粽子整體成本普遍上升,也給一些粽子加工企業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為了降低成本,許多企業積極引進粽子生產線,或自主研發拌米機、粽葉清洗機、粽子蒸煮自動化集散控制系統等,在多個工序基本實現機器生產。

  從洗粽葉、選米、淘米、切肉、餡料,再到裹粽、蒸煮、冷卻、包裝、殺菌等工序實行流水線生產,不僅大大提高了粽子生產效率,減少用工成本,同時還減少過多環節人工的參與帶來汙染等問題,保障粽子生產加工質量。

  然而,需要關注的是,裹粽工藝的個別環節仍以手工包裹為主,打殼、米料定量、包裹、捆紮等還未真正實現自動化、機械化。日前,某粽子生產企業發佈了“裹粽機器人”的活動徵集令,向社會及相關機器人研發機構重金懸賞,主要針對的是隻能用手工包裹粽子的幾道工序。


  有業內人士稱,粽子包裹和捆紮要求十分嚴格。包裹太緊,粽子易夾生,太鬆又會過爛,粽子口感不佳。不僅如此,由於粽葉酥脆易破,粽子形態多元化,採用機器包裹粽子,代替手工裹粽仍是行業技術難題。

  近幾年,隨著我國食品工業快速發展,以及在產業結構調整及製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背景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保持強勁,並在食品工業領域的分揀、包裝、碼垛等工序得到應用。

  但是由於裹粽工藝各環節(如打殼、米料定量、放料、包裹、扎線)要求十分嚴格,而常見的工業機器人很難滿足包裹的要求。因此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受到關注。

  據筆者瞭解,模塊化自重構機器人是由許多標準模塊構成,再通過相應模塊的傳感器感知加工環境,並利用模塊間的可連接性和互換性通過模塊間的相互運動、連接、分離改變產品構型,同時模塊關節具有轉動自由度,整體運動形式比較靈活、豐富,或能增強打殼、米料定量、包裹、扎線等各環節的聯動性、自由度,完成機器裹粽包裝工序。


  近年來,隨著粽子加工成本上升,以及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市場對裹粽機器人需求強勁。但是機器代替人工包粽非一日之寒,裹粽機器人研發也非一日之功。

  為此,相關機器人研發團隊和粽子加工企業要共同努力,加快裹粽機器人的研發與推廣。說不定,未來你吃的粽子都是機器人包裹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