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接連遭受火災,文物古建築到底該如何防火?

世界文化遺產接連遭受火災,文物古建築到底該如何防火?

2019年4月15日,法國著名的巴黎聖母院塔樓起火,燃燒時間長達14小時。火警首次響起時,系統定位給出了錯誤的位置,安全員沒有發現任何火情。直到23分鐘後,另一警報再次響起,安全員才發現天花板上出現火情。

世界文化遺產接連遭受火災,文物古建築到底該如何防火?

▲巴黎聖母院火災現場

2019年10月31日,日本世界文化遺產沖繩首裡城發生特大火災,包括正殿、北殿、南殿在內的6棟主要建築著火,燒燬面積達4200平方米。當時,保安接到位於正殿北側的熱感報警後,趕到現場發現大門緊鎖,進入後發現正殿內已是煙霧瀰漫。正殿內並未安裝自動噴淋系統,無疑是火災初期未能得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世界文化遺產接連遭受火災,文物古建築到底該如何防火?

▲日本世界文化遺產沖繩首裡城大火現場

巴黎聖母院和沖繩首裡城兩處古建築其結構中均含有大量木質材料,同時配套電氣線路老化嚴重、缺乏消防水源部署等消防隱患屢見不鮮。這些古建珍貴卻脆弱,一旦發生火災,將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我們該如何更好的預防古建築火災呢?

考慮到古建築消防工作的特殊性,目前較為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在重點區域、關鍵部位等加裝物聯網監測設備,實時採集和傳遞建築內消防設施設備的運行狀態,對消防設備異常狀態進行預警,提醒維保人員對故障進行排除,保障消防設備實時有效在線,出現火情報警時,第一時間通知相關負責人,按照準確位置進行復核及處置,確保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

| 智能噴淋設備,火情初期的第一道防線

通過安裝智能噴淋設備,可以實現24小時自動預警處置。一旦監測到火情,自動通過追蹤迅速準確地定位火源,觸發聲、光報警,同時啟動消防泵、打開控制閥,射水滅火,短時間即可將初燃火源撲滅。智能噴淋設備就像一個消防機器人,時刻準備著,把火災的勢頭消滅在初始狀態,防患於未然。

| 疑似火警研判,減少誤報帶來的時機貽誤

通過融合模型對古建築進行專屬風險評估,將各類監測設備預警信號進行評估比對,對疑似火警綜合研判,確認精準點位的同時大大減少誤報率。一旦系統預判出真實火情,業主單位、監測平臺、託管平臺將啟動三級響,同步進行專業有效的處置。

文物古建築穿越時光而來,歷盡歲月風蝕。如何為它織就一張“防火網”,為它增設一道“消防崗”,是當前相關單位最迫切的工作。辰安天澤消防安全雲平臺正是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提供了一種更有效、更便捷、更牢靠的消防安全模式。保護文物古建築、保護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需要每個人的關注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