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接连遭受火灾,文物古建筑到底该如何防火?

世界文化遗产接连遭受火灾,文物古建筑到底该如何防火?

2019年4月15日,法国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燃烧时间长达14小时。火警首次响起时,系统定位给出了错误的位置,安全员没有发现任何火情。直到23分钟后,另一警报再次响起,安全员才发现天花板上出现火情。

世界文化遗产接连遭受火灾,文物古建筑到底该如何防火?

▲巴黎圣母院火灾现场

2019年10月31日,日本世界文化遗产冲绳首里城发生特大火灾,包括正殿、北殿、南殿在内的6栋主要建筑着火,烧毁面积达4200平方米。当时,保安接到位于正殿北侧的热感报警后,赶到现场发现大门紧锁,进入后发现正殿内已是烟雾弥漫。正殿内并未安装自动喷淋系统,无疑是火灾初期未能得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世界文化遗产接连遭受火灾,文物古建筑到底该如何防火?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冲绳首里城大火现场

巴黎圣母院和冲绳首里城两处古建筑其结构中均含有大量木质材料,同时配套电气线路老化严重、缺乏消防水源部署等消防隐患屡见不鲜。这些古建珍贵却脆弱,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们该如何更好的预防古建筑火灾呢?

考虑到古建筑消防工作的特殊性,目前较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在重点区域、关键部位等加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和传递建筑内消防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消防设备异常状态进行预警,提醒维保人员对故障进行排除,保障消防设备实时有效在线,出现火情报警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负责人,按照准确位置进行复核及处置,确保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 智能喷淋设备,火情初期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安装智能喷淋设备,可以实现24小时自动预警处置。一旦监测到火情,自动通过追踪迅速准确地定位火源,触发声、光报警,同时启动消防泵、打开控制阀,射水灭火,短时间即可将初燃火源扑灭。智能喷淋设备就像一个消防机器人,时刻准备着,把火灾的势头消灭在初始状态,防患于未然。

| 疑似火警研判,减少误报带来的时机贻误

通过融合模型对古建筑进行专属风险评估,将各类监测设备预警信号进行评估比对,对疑似火警综合研判,确认精准点位的同时大大减少误报率。一旦系统预判出真实火情,业主单位、监测平台、托管平台将启动三级响,同步进行专业有效的处置。

文物古建筑穿越时光而来,历尽岁月风蚀。如何为它织就一张“防火网”,为它增设一道“消防岗”,是当前相关单位最迫切的工作。辰安天泽消防安全云平台正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便捷、更牢靠的消防安全模式。保护文物古建筑、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需要每个人的关注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