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眼下正是暮春與初夏交匯的時節,不去撒撒野那怎麼行呢?大窪區二界溝鎮是個有“味道”的漁鎮,今天,小編就來帶小夥伴們奔向大海的懷抱,來一場“氣味之旅”,給你一次原汁原味的“古漁雁”文化體驗!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沒有車水馬龍,只有淳樸漁風。這裡就是二界溝,“古漁雁”文化傳承與堅守的地方,隨處都可以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漁雁”情懷。說到這,相信肯定會有小夥伴想問“漁雁”文化究竟是什麼呢?“古漁雁”不是魚也不是鳥,他們是遠古的打漁人,像大雁一樣,春來秋往,繁衍生息。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對於海的魅力,小編可真是抵擋不住。伴隨著海風的鹹味兒,來到二界溝的中心漁港,聽漲潮的聲音,看海浪的波光。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這個忙碌的碼頭,擁有著豐富的海特產和原生態的景觀風貌,這裡總有一份攝影人眼裡不經意的美,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出海捕魚、修補漁網,這些對於紮根在二界溝的漁民來說看似平常,但也形成了屬於這個小漁鎮的獨特風光。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離開碼頭,沿途的美好風景不由讓小編停下了腳步,走走停停拍拍,小編大膽預測,是可以出現在你朋友圈裡的美照沒錯了。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駐足在女兒溝旁,總有一種站在遊輪上看風景的既視感,吹吹風,曬曬太陽,又增添了些慵懶的小資氣息,再煩躁不安的心情也能得到平復,小編覺得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呀!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千帆競渡,百舸爭流。船是二界溝的圖騰,穿過質樸的漁村小鎮,小編來到盤錦遠航造船廠,探訪古法排船文化。看著這一艘艘龐然大物,感嘆和震撼撲面而來,厚重的歷史感和滄桑的文化感,被這些船隻一展無遺。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遠航造船廠的廠長張興華老師,是省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二界溝排船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事排船專業30餘年,從開始的主動學習,到後來不斷的自我完善提高,義無反顧砥礪前行,是位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而且,直至今日張興華老師仍在堅守著這份傳承。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在他的船廠內,擺放著多艘親手製作的古船模型,每一艘都精巧絕倫。在與小編的交談過程中,張興華老師說道:一方水土一方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不單單是傳承工藝,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豐富人們的生活!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二界溝地處遼河三角洲,是天然的漁港,水產資源得天獨厚,以盛產海產品著稱,海鮮自然就是這裡最重要的美食特色啦!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這裡灘塗廣闊,魚蝦貝類十分豐富,曾被乾隆欽點的“天下第一鮮”——文蛤,在這裡也是遠近馳名,來到這兒要是不品嚐一番,小編認為那簡直是對不起自己的胃啊!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碼頭觀海,感悟文化,最後到咱們二界溝大街,品嚐地地道道的特色菜餚。

感受漁雁情,唱響漁光曲 詮釋古老文化傳承——大窪二界溝

當地每日新鮮打撈的多種海鮮齊聚一鍋,約上三五好友其樂融融的吃上一頓(也可以和小編拼個桌),不用多說,我們都是人生贏家!另外,想知道這兒的海鮮具體有多鮮嗎?還得小夥伴們自己來嚐嚐才能體會得到哦!

轉自:大窪宣傳

監製 | 周德瑩

策劃 | 李同利 

編輯 | 李偉 李華

來源 | 王杉杉

出品 | 盤錦市大窪區融媒體發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