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樑莊記》: 對偏見視而不見,不代表擺脫了居高臨下的姿態

讀《出梁莊記》: 對偏見視而不見,不代表擺脫了居高臨下的姿態


在書店裡,我偶然拾起梁鴻所著的《出梁莊記》,它記錄了來自河南梁莊的農民工們奔波於全國各地的生存樣態:


西安馬路上與城管鬥智鬥勇的三輪車伕、南陽小院裡沉醉於《易經》的算命師傅、內蒙古貨車夾縫中穿梭拉活的校油泵工、北京郊區裡工作體面卻一貧如洗的蟻族,還有青島那些常年與氰化劇毒物相伴、自嘲“慢性自殺”的首飾廠工人……每一位主人公,都是梁鴻故鄉的某個遠方親戚。這是一本十分私人、沒有系統性可言的紀實文學。書中所寫的多是作者與打工者們大段的對話,或是作者對打工者的家與單位做出的基本描述。


讀《出梁莊記》: 對偏見視而不見,不代表擺脫了居高臨下的姿態

梁莊一角


豆瓣的短評裡,許多讀者嫌它太不嚴謹、缺乏學術價值的人。也有人將它與《鄉土中國》相比,指責它只是在記錄,沒有提煉出什麼觀點。我卻恰恰被這本書極其私人的性質所吸引。與眾多采訪者不同,作者梁鴻沒有試圖做出一位“客觀公正”的學者的樣子。她的文字裡不乏對老鄉的同情和共情,但偏見與私密的感受,也時而零星時而密集地散佈在書裡。


比如,她沒有遮攔農民工家裡不盡人意的衛生條件給她帶來的不適。離開西安三輪車伕所居住的城中村時,梁鴻坦言道:“在毫無防備的情景下,我置身於另外一個世界:嶄新的、潔淨的、華麗的、現代的世界……此時最想做的是回到窗明淨幾的家中,洗一個有充足熱水的澡,舒服地躺下來,放好音樂,好好休息一番。” 這是我可以感同身受的東西。以前回到農村老家時,面對置於豬窩狗圈旁的茅坑和腳下說不清道不明的穢物,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我都感到極其不舒服。直到回到城市,在乾淨光亮的洗澡間裡用熱水浸滿皮膚,身上什麼不雅的東西才終於溶解了。


讀《出梁莊記》: 對偏見視而不見,不代表擺脫了居高臨下的姿態

城中村的巷道


我想每一位在城市裡長大的作者多少都能與這些感受共情,但他們的作品卻往往對此隻字不提。這是許多學者們、研究者、記者、旁觀者們共享的情感,也是我們都不願去直視的秘密。面對這些農民工的貧苦和困境,我們或關心或同情,試圖把自己放在與對方對等的位置上,抹去階級和條件上的優越感。然而事實是,對偏見視而不見,不代表就擺脫了居高臨下的姿態。


讀《出梁莊記》讓我想起在北京坐地鐵,因為那可能是我與農民工近距離接觸的唯一空間。我看著他們三五成群的上車,穿著陳舊發灰的工裝。他們常常一邊席地而坐,一邊用我聽不懂的方言大聲說笑。我難免感到心痛,腦海裡油然冒出一些聲音,為他們破舊的衣衫、奔波勞累的身影叫不平。即使我完全沒有將瑣碎的思緒付之行動,我依然得以感覺自己是個好人。


但是,我也必須努力地去壓抑正在滋生的偏見。我不得不時刻提醒自己,我不瞭解也不理解他們的世界,我沒有評論他們、指責他們沒有素質、嫌棄他們不講衛生的權利。當他們的身邊有空座時,我會特意鼓勵自己在他們身邊坐下,而不去躲避那股微微發甜的塵土味。我希望這樣做,能使階級的分界線稍微淡那麼一點點。說實話,這樣做,也讓我心裡稍微踏實些。但我並沒有因此聞不到他們身上的味道,或聽不見他們大聲談話的聲音;我對這些事物條件反射般的不適感,也沒有因此消逝。我還是那個養尊處優的我,在邁出地鐵的那一刻,我將把腦海中這片繁雜忘掉,回到舒適平靜的生活。


《出梁莊記》本可能會像坐地鐵、像讀獵奇故事那樣,讓讀者心痛,或許流淚,一點點沉思,然後遺忘。十分自然且不痛不癢的遺忘。然而正是因為梁鴻近乎刺眼的真誠,它變得如此犀利。梁鴻沒有畏懼精英主義的職責,細膩地記錄下了一個城市人的心境。在走訪旅程的最後,面對老鄉們千篇一律的生活困境,她毫不忌諱地寫道:“我甚至有些煩躁。我想逃跑。不只是無力感所致,也有對這種生活本身和所看到的鏡像的厭倦……我只想離開……就像我和小柱,就像我對待小柱那樣,我們血肉相連,卻又冷漠異常。”小柱,是梁鴻因工傷而死的堂弟,“童年最要好的夥伴”,然而在他奄奄一息之時,正好回到梁莊的梁鴻卻選擇了不去探望。


我欣賞《出梁莊記》,因為它正視了此般我再熟悉不過的冷漠。如此,它宛如一把匕首,劃破我內心一塊厚厚的遮羞布。這塊布隱藏的,是我對種種與我沒有直接關係的社會現狀轉瞬即逝的關注。是啊,合上這本書之後,我會去做些什麼呢?或許我會抱打不平,找幾個朋友一起義憤填膺,然後鑽到學術的象牙塔裡面,看看我們的社會結構、制度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然後我滿足了,因為我對農村人口到城市打工這一現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似乎對的起我自己了。


可梁鴻是這樣說的:“責備制度、批判他人是我們最普遍的反應,但卻唯獨忘記,我們還應該責備自己。我們也是這樣的風景和這樣的羞恥的塑造者……如果不能對‘自我‘提出要求,那麼,這樣的生活還將繼續。我們也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情感和深沉的哀痛。”


何時才能甦醒?怎樣才能甦醒?那些真實的感情和那些深沉的哀痛,在我身體的何處,又為何麻痺了?我一邊對自己相對優越的家庭背景感到羞愧,一邊又清楚我絕沒有捨棄這些特權的勇氣;一邊試圖說服自己平等謙卑的看待世間萬物,一邊難以自已地排斥更為艱苦的生存環境。《出梁莊記》最寶貴的地方,正在於它赤裸裸地拋出了這樣的矛盾,即便它無法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也至少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它宛如一把匕首,而我被它劃傷了。


我感到疼痛。


我想要去尋找答案……


END


今日作者 : Meng

編輯 :Jaylin

審稿 :東南爾

圖片來源:豆瓣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