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孟子韬略之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尽了最大的努力了。河内发生饥荒,就把老百姓转移到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发生灾荒也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国君治理国家,没有像我这样下功夫的。但是,邻国的老百姓没有减少,我的老百姓也没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以打仗说明问题。战场上嘭嘭击鼓要求进军,可与敌军一接触,士兵就扔掉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百步停了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跑五十步的笑话跑百步的,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跑百步罢了,但他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一点,就不要指望老百姓比邻国多了。不在农忙时过分使用民力,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进入水中,鱼鳖就吃不完,斧头按照一定的季节才允许进大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与鱼鳖吃不了,木材用不完,这样就可使老百姓供养活着的人,丧葬死去的人再心无遗憾,供养活人丧葬死人而无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的住宅,房屋周围种上桑树,人到了五十岁就可穿上丝绸了。鸡、猪、狗等家畜,不要误了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就能吃上肉了。百亩的农田,不要误了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挨饿。注意学校的教育,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对兄长的尊重,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亲自背着顶着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老人穿着丝绸,吃着肉,老百姓饿不着也冻不着,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从来没有过。

畜生吃的是像人吃的一样的食物而不加制止,城外饿死了人还不知开仓济民;饿死人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刺杀了人说:’不是我杀的,是武器杀的’。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不要把责任推到年成上,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魏国来了。”

附: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典籍


国学经典|孟子韬略之寡人之于国也

有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

吴越夫椒之战后,越国元气大伤。为安抚民心,勾践下诏罪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并下令“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将国内事务分别托付诸大夫负责管理,便带着范蠡等人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历尽艰辛,终于得到夫差的信任,于3年后被释放回国。

回国后,勾践与民共甘苦,制定休养生息政策:其一,奖励生产,充实国力。“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其二,奖励繁衍人口,“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有生多胎者,国家抚养;其三,照顾孤子、寡妇、疾病、贫困者家庭,国家发给廪食,教育其子弟;其四,尊贤礼士,延揽人才,对于“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对于四方之来士,必告先君之庙,以礼招待。

如此十年生聚,终究报仇雪恨。留下千古励志美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