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高棉又譯“吉蔑”,即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南部,古名扶南國。因80%的居民為高棉人,故稱。建國於公元1世紀下半葉,歷經扶南、真臘、吳哥等時期。9世紀—14世紀吳哥王朝為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發達,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186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1940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再次被法國殖民者佔領。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王國宣佈獨立。高棉是典型的佛教國家,國王和僧侶均以身作則,養成國民樸實、謙虛、禮讓和忍耐的美德。氣勢恢宏的吳哥窟和通王城,是高棉帝國王權統治與宗教信仰的根基所在。政治與宗教的相互影響、宗教派別力量的此消彼長以及它們在衝突變幻中的和諧並存也反映在了這些藝術品風格演變中。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仙人祈禱狀瓦簷飾

出土地點:神牛寺,羅洛士遺址,暹粒省

時代:吳哥時期,神牛寺風格,9世紀晚期

材質:砂岩

Rishi音譯利師、哩始,指古印度佛門之外的外道修行人。利師起初指吠陀頌詩之作者,後亦泛稱一般之聖人,是在神、人、阿修羅等以外之似神如人者,並被賦與極大法力神通。一般分為七類,即天仙、梵仙、王仙、大仙、至上仙和多聞仙等。這尊雕像的腿部呈V形。長鬍須精妙地束起來,像是美麗臉龐柔和的延長。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毗溼奴的化身

出土地點:茶膠省

時代:吳哥時期,貢開風格,10世紀前半葉

材質:砂岩

這尊雕像軀幹和腿部泛褐綠色光澤,裙子呈赭石棕色。花朵部分被拋光,裙子表面則沒有。腹部和胸部殘留像石質顏色一樣的綠色。雕像上光滑部位由遊客撫摸造成。

貢開風格是吳哥王朝建築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現存遺蹟有尼克苦塔、卡娜塔、大象塔、赤臘塔、雙層宮牆塔、梨樹塔和克拉查塔,以及大塔寺等。這尊神像出土於尼克苦塔。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坐在神鳥上的伐樓拿

出土地點:暹粒省

時代:吳哥時期,比粒寺風格,10世紀後半葉

材質:砂岩

在早期吠陀時期,伐樓拿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梨俱吠陀》中伐樓拿曾經與因陀羅成對合稱為“因陀羅伐樓拿”。但是,在《梨俱吠陀》中將之歸為阿修羅一族,隨著阿修羅在後期的負面含意增多,伐樓拿的職能不斷被其他神祇分割,最後下降為單純的水神(包括海洋與河流)及溺水者靈魂的守護神,伴隨著那伽族成為鎮守西方的護法。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吉祥天女

出土地點:暹粒

時代:吳哥時期,巴普昂寺風格,11世紀

材質:砂岩

吉祥天女拉克希米是毗溼奴神的正妻,是一位強有力的女神,掌管財富和家庭。作為毗溼奴神的妻子,她能變化形象伴隨毗溼奴下凡:毗溼奴化身為持斧羅摩時,她是達拉尼;毗溼奴化身羅摩時,她是悉多;毗溼奴化身為黑天時,她是魯格米尼。這尊雕像輪廓精緻,肚臍以下繫條紋圍裙,底部疊成魚尾狀,腰帶上有珍珠和花朵圖案裝飾。頭髮梳成一個五瓣圓髻,唇線蜿蜒。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神猴哈奴曼

出土地點: 茶膠省

時代: 吳哥時期, 巴戎寺風格, 12世紀末-13世紀初

材質:青銅

神猴哈奴曼是史詩《羅摩衍那》中主人公之一,其中講述了哈奴曼幫助王子羅摩(毗溼奴神的化身)從魔王羅波那手中解救王妃悉多的故事。在另一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哈奴曼也有提及。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雕有金翅鳥和那迦龍的欄杆

出土地點:吳哥地區,暹粒省

時代:吳哥時期,巴戎寺風格,12世紀末-13世紀初

材質:砂岩

在神話傳說中,那迦與金翅鳥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是它們卻生而為敵。金翅鳥每一天要吃一條大那迦與五百條小那迦。那迦是整個吳哥出現最多的神,通常有5頭、7頭或9頭。在柬埔寨傳說中,那迦與水,特別是雨水的關係密切,而且被視為連接人類世界和天上世界的橋樑。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坐於那迦龍身的佛陀

出土地點:磅湛省

時代:吳哥時期,巴普昂寺風格,11世紀

材質:砂岩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十一面般若佛母

出土地點:戈公地區

時代:吳哥時期,吳哥窟風格,12世紀

材質:青銅

般若佛母是由大般若波羅密多經,以及般若心經中所化出,是二經的具象化表現,又稱為能出三世諸佛大佛母。《智度論》第三十四章曰:“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為母”。這尊佛像十一面、二十二手臂。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杜爾迦

出土地點:波蘿勉省

時代:前吳哥時期, 波利敏式風格, 7世紀中葉

材質:砂岩

杜爾迦女神是雪山神女(溼婆大神的妻子)的化身之一,也是印度教中最受歡迎的女神。按照古印度宗教文獻《往世書》的記載:世界曾經一度被惡魔統治,眾神祈求梵天大神降服惡魔。為此,梵天從雪山神女身上創造了一個新女神:杜爾迦。她不僅勇猛,而且力大無比。為了使她具有更強大的力量,每一位天神都送她一件武器。故而,杜爾迦的形象常有十隻手臂,或八隻手臂,手中分擎三叉戟、轉輪、利劍等兵刃。強大的杜爾迦很快戰勝了惡魔,恢復了世界的和平與寧靜。在印度教中,她是一切正義力量的化身。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象頭神伽內什

出土地點:幹丹省

時代: 前吳哥時期,7-8世紀

材質:砂岩

伽內什是溼婆神與雪山女神之子。此神為何是象頭有多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破壞之神溼婆與雪山女神婚後久無子嗣,後雪山女神求助於毗溼奴, 終得一子。慶生之日,諸神前來祝賀,都爭著探望嬰兒,當時唯有土星神莎尼低首垂目, 不視嬰兒。雪山女神問他為何這樣,莎尼回答道, 他受到神譴,目光所及,人物皆要死亡,為了避免發生不幸, 所以不敢看人。雪山女神聽了不以為然,強令土星神探看她的兒子,一看之下,嬰兒果然身首分離。頓時溼婆神倒地痛哭, 諸神也為之悲痛。毗溼奴見狀再施大法,找到一頭睡覺的大象,把象頭砍下來, 安在了嬰兒的脖子上,嬰兒因此死而復活。就這樣伽內什變成了象頭人身的形象。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溼婆坐騎公牛

出土地點:波蘿勉省

時代:前吳哥時期,7世紀

材質:砂岩

溼婆神的坐騎是一頭公牛,名叫南迪。公牛象徵男性生殖能力,也象徵著正法,是溼婆神最忠實的信徒。公牛南迪也是一位溫馴、快樂的神。它的雕像常被放在神廟的大廳或門廊裡,面對著內部的聖所。南迪一般都被認為是瘤牛,特徵是耳朵短而松垂,牛角向後捲曲,頸部下有很大一片垂肉,尤其典型的是瘤牛背部有一大塊隆起的肉瘤。這種牛在印度次大陸地區最常見,一般是白色或淺灰色。公牛南迪和供奉溼婆神的神廟聖所裡最常見的林伽像一樣,一般是獨立的雕像,佩戴一個由小鈴鐺串成的花環和其他一些裝飾品。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佛立像

出土地點:茶膠省

時代:前吳哥時期,達山寺風格,6世紀

材質:砂岩

公元四世紀,笈多王朝統治北印度、中印度以及整個恆河流域地區,是印度佛教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的佛教造像在秣菟羅造像風格的基礎上,吸收和融合犍陀羅造像藝術,創造了垂範後世的笈多造像風格。此造像曲腰送胯、薄衣近無,與印度公元5世紀造像類似。底座是兩瓣蓮花瓣(邊緣浮雕成花瓣狀)。佛像身穿僧袍,遮住肩膀。手部損壞,不能判斷出作何手印。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來自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