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導語

巴西和阿根廷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兩個大國,可能普通人對他們最為熟悉的就是他們兩國之間對抗激烈的足球運動了,但你知道嗎?曾經的兩個國家不僅僅是足球上的對抗,甚至有一段時間還出於戰爭和國家政治的對抗,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矛盾引發的開始

要說清楚這段歷史的來源就不得不提到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國家。葡萄牙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它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側,瀕臨大西洋,由於國內階級矛盾並不衝突,它成為了歐洲地區最早實現國內統一的國家之一。同時得益於優越的地理環境,葡萄牙也是最早開始海外殖民探險的國家。而葡萄牙的鄰居西班牙看到自己的隔壁小夥伴取得了如此豐厚的探險成果當然也按耐不住自己內心的躁動,也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海上探險,並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而對於突然多出的競爭對手,葡萄牙當然是激烈的反對。為了緩和兩國之間的矛盾,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仲裁劃定了兩國在全球海外殖民的勢力範圍,史稱教皇子午線,根據這個劃分方法,整個美洲都幾乎是西班牙的勢力範圍,為此葡萄牙當然不滿意,於是又逼迫西班牙於1494年簽訂了《託德西利亞斯條約》,其中將教皇子午線移動了大約1600公里左右,這樣巴西就被納入到了葡萄牙的勢力範圍以內。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教皇子午線

薩格拉門多引發的仇恨

葡萄牙佔領了巴西以後,迅速在里約熱內盧建立起了殖民據點,並開始以此為中心向其他地方擴張,其中向南部擴張到了拉普拉塔河的東岸,並在薩格拉門多建立起了主要據點。而西班牙最開始在美洲殖民的時候只熱衷於金銀礦產的掠奪,起初對於普拉塔河流域並無半點興趣。

但隨著貴金屬礦藏的開採殆盡,西班牙開始將目光轉移到了拉普拉塔河流流域豐富的農牧業資源上,並在該河流的西岸建立了據點--布宜諾斯艾利斯,這裡以後也發展成為了日後阿根廷的首都,當然這都是後話。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阿根廷天主教堂

西班牙和葡萄都開始企圖獨佔這片河流的肥沃區域,並在這個地方產生了反覆的爭奪。由於最開始的時候西班牙勢力佔優勢,西班牙一度佔領了薩格拉門多,後來經過談判,西班牙又退出了薩格拉門多,但心有不甘的西班牙人一直在採取外交和軍事壓迫手段,最終葡萄牙不敵西班牙,被迫於1777年再度讓出了薩格拉門多,從此兩國之間的仇恨越發深厚。

19世紀後,美洲大陸掀起了獨立的浪潮,1816年阿根廷宣佈獨立,而在此期間,葡萄牙從新趁虛而入,於1817年再次控制了薩格拉門多。1823年,巴西也成立了聯邦共和國。1825年,在阿根廷的支持下,拉普拉塔河東部地區宣佈脫離巴西的統治而獨立,這再度引發了巴西和阿根廷之間的矛盾,並開始了兩國之間長達兩年的戰爭。

後來經過英國方面的調停,這一地區獨立成為了烏拉圭。但雙方的矛盾並未消失,並在烏拉圭分別扶持代理人,以獲取自己的政治訴求。至此,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恩怨情仇被巴西和阿根廷完全繼承,並一直延續延續下來。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拉普拉塔河

兩國為何而對抗?歷史的原因

在葡萄牙征服巴西的整個時期,得益於葡萄牙對這塊土地的重視,對巴西採取的殖民方針和策略是相對穩定和有序的,殖民時期的總體經濟形勢是在平穩健康的發展,即便是在巴西在獨立後採取了帝制,又僅僅一年廢除帝制,但也並未對巴西國內的社會和民族矛盾產生太大的衝突,平穩的經濟形式得以延續。

而西班牙在殖民美洲的時期,由於心思都放在挖礦上面,對阿根廷地區的管轄並未參與多少,所以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周邊幾個地區形成了幾個不大不小的割據勢力,並因此引發了眾多戰爭。所以,對於巴西和阿根廷兩國獨立道路上的發展歷史不同,也造就了兩國之間對於對方身份有著不同的歷史認知。

巴西認為阿根廷混亂無序,是個好戰分子。而阿根廷則認為巴西是封建國家,沒有經歷過革命的洗禮,還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共和國。在這種情況下,兩國關係的交往都是基於原有的歷史記憶,這也是兩國後來存在對抗的原因之一。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阿根廷風景優美

兩國為何而對抗?經濟發展的原因

應該說從19世紀末期到一戰前,阿根廷的經濟發展速度更快。由於當時阿根廷和英國的關係良好,並迅速完成了早期的工業化,形成了發達的商業經濟,並且阿根廷自身的地理位置優越,適合發展農牧業,所以它成為了19世紀末期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而巴西則由於經濟結構單一,僅僅靠種植農作物出口,面對阿根廷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鄰居,巴西非常憂慮。更擔心阿根廷和南美其他國家結盟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巴西採取了和美國結盟的方式,來緩解阿根廷帶來的戰略壓力。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巴西土地肥沃是天選之地

但在二戰以後,巴西和阿根廷的經濟開始互換位置了。在二戰中,巴西抓住了其他國家戰爭的機遇,迅速發展國家經濟,發展民族工業和國家企業。並且保持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到了1982年左右,巴西經濟成為了世界第八的經濟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在不斷的提高。

而阿根廷因為在戰前大蕭條經濟的影響下,阿根廷經濟直接陷入了困境,並且由於戰後阿根廷的重要盟友和市場--英國淪為了二流國家,農產品經濟的出口模式更是雪上加霜。並且在戰後由於政府的激進經濟刺激戰略和疏遠英美的國家政策,導致國家內部經濟的再度惡化。至此,阿根廷不僅陷入了激烈的內部鬥爭,還造成了國家社會發展的長期動盪。

在這種互相交替的經濟發展之下,讓兩個國家之間的互相敵視又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儘管當時和平主義已經開始矛頭,但兩國仍然將對方視為外部的最大威脅。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巴西經濟高速發展

優越感爆棚 都認為自身是天生的領導者

爭奪南美地區的主導權,一直是兩國之間都存在抗衡和較量的不確定因素。巴西國土廣闊,資源豐富,不僅有著成為大國的基本條件,也同時孕育了巴西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時巴西和美國結盟以後,自認為有了一流強國的支持,更應該成為南美地區的主導人,巴西還處處模仿法國文化,這種存在骨子裡的傲慢也讓巴西孕育了一絲大國沙文主義的思想。

阿根廷的民族構成則相對單一,他們主要是西班牙裔組成,和其他國家的混血國家為主的人口分佈顯得完全不同,所以阿根廷自認為自己完全是一個歐洲國家,並且由於和英國保持了傳統上的良好關係,自身優越感更是爆棚。所以基於這幾點,巴西和阿根廷都自命不凡,對潛在的競爭者都抱有深深的戒心。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雖然兩國對南美地區都不具備實際的控制能力,但雙方還是想在南美主導權上去爭奪,並且迫使對方不能得手。巴西認為: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區是南美的關鍵地區,巴西如果要在南美髮揮自己的大國作用,就必須控制該地區。而隨著巴西在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實力高速發展,巴西不僅將矛頭對準了對準了和阿根廷之間緩衝國,如烏拉圭、巴拉圭等,更是對準了阿根廷的直接領土,比如米西奧內斯地區,這種高價值的戰略重地。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伊瓜蘇大瀑布就在米西奧內斯地區

同時雙方這種互為假想敵的思想,也導致了雙方的軍備競賽,並一度有引發戰爭的危險。阿根廷由於但心和巴西之間發生戰爭,就決定不發展米西奧內斯地區等和巴西有國土接壤的省份,以此減少自己的損失。並且由於在二戰前美國和英國在世界霸主上的對抗,也激化了兩國之間的矛盾,這種影響在二戰後英國沒落後才逐漸消失。

總體來看,巴西和阿根廷之間的敵對思維和想法不僅是政治層面的看法,也是大部分民眾的普遍認知,而且基於歷史的因素這種思想會根深蒂固。而這往往會導致對客觀世界產生的不客觀看法,並最終引發錯誤的行動。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敵視轉向和平的起點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和平主義逐漸開始在各國所廣泛流傳,和平發展開始成為世界主流的聲音。而巴西也逐漸意識到,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大國,首先就要具備和平的理念以及合作的精神。在和平主義和合作主義的影響,巴西隊阿根廷的策略發生了改觀,當然,這種改觀也是有原因存在的。

首先由於阿根廷和巴西的經濟實力發展越發巨大,巴西認為以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來講,合作和和平更有利於巴西未來的發展。其阿根廷內部的政治生態長期動盪,經濟發展滯後等問題嚴重,並且由於阿根廷堅持的以巴西為假想敵的種頑固政策,巴西認為阿根廷可能未來會成為一個失敗的國家。最後,巴西如果和阿根廷展開合作,不僅能夠鞏固巴西在南美的地位,還能夠展現世界大國的良好形象,進而推進巴西的經濟發展。至此,巴西開始尋求和阿根廷的合作和友好往來,而放棄了傳統的對抗。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巴西對阿根廷的政策調整不僅帶動了國內民眾對阿根廷看法的改變,也帶動了阿根廷對巴西的思想改觀。阿根廷方面認為:巴西的經濟更加發達,如果同巴西繼續敵對,不僅浪費更多的發展機遇,也無法阻擋巴西的崛起,而且同巴西合作也並不意味著阿根廷成為了弱勢一方。兩國之間的政治敵對消除,給予了兩國民眾充分的信心和保障,以此反過來也讓政府更加堅定合作和共贏的決心,但仍然有部分阿根廷人認為巴西是阿根廷最大的威脅,不應該放棄以前的政策。

伊泰普水電站造成的反覆

阿根廷和巴西的關係開始逐步修好,但伊泰普水電站曾經再度引發兩國之間的矛盾。由於巴西對代替石油資源的水利能源十分的重視,在經過了反覆論證以後,巴西決定在70年代開始建造伊泰普水電站,並且由於該電站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的三國交界處,巴西從傳統的敵對思維上出發,將阿根廷排除在水電站的利益團體之外,這再度引起了阿根廷的不滿和擔憂。於是,阿根廷發出了強烈的警告,反對修建水電站,而對於阿根廷的警告,巴西也理解成為了對巴西經濟發展的惡意阻撓。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伊泰普水電站

在這場矛盾爆發的焦點中,隨著石油危機爆發以後,兩國政府的價值觀再度轉向和平主義,經過了多輪談判,雙方在這一項目上籤訂了相關協議,做出了開發和維護相關的利益謙讓。該電站目前一直運行良好。伊泰普水電站分歧的剞劂不僅消除了兩國的再次敵對情緒,也使得兩國的發展和合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拉開了兩國在市場合作的序幕。

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底初是巴西和阿根廷兩國關係重大轉變的時期,不僅政府決策的思路開始了改變,民間百姓也逐步減少了不和諧的聲音,雙方在各種行動上充分展示了外交善意和合作意圖,為後來的的發展和新道路的開闢奠定了基礎。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伊泰普水電站

馬島戰爭加速了兩國友好的進程

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經過了四十多天的激戰以後,阿根廷不得不宣佈失敗,英國從新恢復了對馬島的統治。並且在戰後英國和歐洲國家開始對阿根廷實施各種制裁,阿根廷同歐洲國家的關係進入冰點。馬島戰爭讓阿根廷深刻的意識到了幾件事情,首先,阿根廷曾經引以為傲的"歐洲國家"身份,在現在看起來,一錢不值;儘管阿根廷在人種、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上和歐洲國家非常相似,但雙方其實並不在一個階層上。

同時阿根廷政府企圖用馬島戰爭激活民族主義的目的隨著戰爭的失敗徹底破產,這不得不讓真個國家進入徹底的反思。在這次以後,加強合作,放棄對抗的呼聲越發高漲。同時,在這場戰爭中,巴西雖然宣佈為中立,但暗中給與了阿根廷從經濟、政治、軍事上的全方位支持,還積極斡旋和英國的關係。

巴西和阿根廷歷史上為何有矛盾? 其實都是前任宗主國仇恨的延續

馬島戰爭雖然英國贏了 但也是最後的餘暉

至此,阿根廷深刻的認識到,同為一地的巴西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敵人,而是真正的盟友。在此思想之下,雙方迅速開始親密合作,兩國不僅在科研和核能等相關技術上進行合作和支持,還在經濟和貿易商簽署了更多合作文件,包括共同開發邊境地帶等等。

結語

綜合來看,巴西和阿根廷曾經的敵視大多來源於在殖民時期宗主國對對情緒的延續,其中的原因也非常複雜。兩國從對抗、敵視再到合作共贏都經歷不少歲月的時光,雖然在合作的過程中也有出現反覆的情況,但這都是過程中的波折,也屬於正常現象。

經歷了戰爭後的阿根廷也徹底看清了在同屬地區的國家只有合作才能共贏。巴西和阿根廷的例子其實也告訴我們,在國家的發展之路上,和平共存,友好發展永遠都是符合國家以及人民利益的未來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