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分离 保险中介的新地位

世界各国保险公司除直销外,莫不依靠各类中介主体实现销售目标,最主要的3类渠道是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及保险营销员队伍。中介机构超2500多家,发展非常迅猛,遍地开花结果。

中国第一家保险经代公司是2000年6月16日成立的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才产生了首家涉足个人寿险业务的公司明亚保险经纪公司。而专注于高内含价值的长期寿险的专业中介机构——华康保代则在2006年成立。

中国专业中介机构出现的时间较晚,比起兼业、个人代理人渠道晚近10年。但自其诞生之日起,发展迅猛。目前,保险中介机构总数已超过2500家,而且整体行业的成长速度高于保险公司代理人渠道的成长速度。

产销分离 保险中介的新地位

目前,保险中介机构往往被“诟病”的是,其保费规模占比极低(如上图)。据统计,2017年中国寿险总体保费收入达2.6万亿元中,经代渠道仅贡献约1%的保费收入。与海外成熟市场经代渠道的保费动辄占到50%以上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由此能否说中国保险经代机构没有希望呢?以下我们需辩证地从国际保险业发展的规律、政策法规等事件,来看经代渠道的未来地位。

国际经验:市场越成熟,中介越发达

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越成熟的国家,其保险中介越发达。如下图所示,美国的独立代理人(即经代)渠道产生的保费占比超过50%,成为第一大的营销渠道。参照其他国家与地区,情况也差不多,如澳大利业的经代渠道占比更达93%,英国的占比是65%,整个欧盟的均值亦在50%左右。

产销分离 保险中介的新地位

这就是所谓的“产销分离”,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更多专注于产品精算、投资及客户服务上,而把销售业务“外包”给保险经代公司,实现保险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离。

产销分离带来的好处有三点。一、有助于保险公司利用各种的外部渠道和资源,避免了传统保险营销模式产生的庞大销售成本;二、当保险公司专注于产品设计和创新,其经营效率得到提高,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三、对消费者而言,可以带来“货比三家”的服务,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相比欧美动辄一两百年的历史,中国保险业市场化发展的时间也才二三十年,还相当于婴儿期。社会发展越成熟,社会分工越细化,这一分工合作的规律也会体现在保险业上。随着国内保险市场走向成熟,竞争日趋激烈,务必使分工走向精细化,保险公司做精做细有优势的项目,而把销售“外包”给专业公司,从而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政策支持:中介机构是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届监管部门的政策看,都是引导保险中介发展的。从2007年保监会出台的《关于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起,监管部门不断颁文鼓励中介机构发展,如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其中就强调了优化保险营销体制的改革;2015年,保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产销分离”。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撰文写道,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是保险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又好又快地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有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扩大保险覆盖面;2)有利于推动保险公司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3)有利于完善保险市场机制,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4)有利于发挥保险在综合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提升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平。

保监会前主席吴定富更在保险中介大会指出: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在保险市场发达的国家,核保核赔、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等核心业务环节由保险公司承担,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主要由保险经纪公司或保险代理公司完成,保险理赔中的查勘、估损及理算则由保险公估公司处理。

产销分离 保险中介的新地位

总之,保险中介机构介入保险产业分工,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保险产品销售和服务职能,这就为保险公司将经营重心转移到产品开发、核保核赔以及保险资金运用上来,增强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

在中国,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产销分离”更有其独特的基础。由于我国人力成本的大幅增长,中小保险公司很难维持自己的营销员队伍,其业绩拓展越来越依赖第三方经代公司;大型险企的管理成本也在激增,于是从经代公司获客成为一项必要的选择;同时,更多年轻的消费者正进入保险市场,他们对互联网天然习惯,往往强调自由选择,这让同时代理不同保险公司产品的经代公司更显示其优势。

总而言之,目前,中国保险业的产销分离进程正在加速,不少中小保险公司已经将销售业务完全外包,随着它们与保险专业中介的合作日益扩大、保险专业中介的业务规模连续3年实现100%以上的增长……保险中介市场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成为保险业增长的“风口”。

今天的优势会被明天的趋势替代。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在事物还很微小的时候,看到行业的机会。保险经代渠道正处在这样的时机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